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83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分离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盒,所述沉淀池盒右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分离板,所述分离腔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净水管,所述沉淀池盒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污泥腔,所述污泥腔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排污管,所述污泥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沉淀池盒的左侧固定穿插有加压盒,所述加压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压杆,所述分离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轮杆,所述水轮杆穿插有水轮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分离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膜分离沉淀池。
技术介绍
木质素生产中,往往需要膜分离沉淀池来处理制浆废水,但是由于膜分离的特性,使得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耽误大量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所以现在亟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膜分离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分离沉淀池,解决了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盒,所述沉淀池盒右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分离板,所述分离腔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净水管,所述沉淀池盒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污泥腔,所述污泥腔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排污管,所述污泥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沉淀池盒的左侧固定穿插有加压盒,所述加压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压杆,所述分离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轮杆,所述水轮杆的底部活动穿插有水轮轴,所述水轮轴正面的外侧套接有水轮,所述水轮轴中部的外侧缠绕有钢拉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拉绳的一侧与水轮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钢拉绳的另一侧依次贯穿两个支撑板和加压盒并通过铰接件与加压杆左侧的底部连接件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压盒内壁的顶部通过高度杆固定连接有导轮,所述钢拉绳的外侧与导轮的外侧相接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盒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净水管和排污管的内壁均安装有开关阀。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净水管的正下方放置有净水盒,所述水轮的底部贯穿设置在净水盒内壁的空腔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膜分离板的外侧与分离腔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膜分离板所用膜材料为平板膜。(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加压板逐渐压缩沉淀池盒内腔的体积,从而对沉淀池盒内的废水进行加压,促进废水通过膜分离板的效率,即解决了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的问题。(2)、加压板移动的力可以通过,净水从净水管排出所产生的重力来提高,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负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沉淀池盒、2分离腔、201膜分离板、202净水管、3污泥腔、301排污管、302支撑板、4加压盒、401加压板、402加压杆、5水轮杆、501水轮轴、502水轮、503钢拉绳、6进污管、7净水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盒1,沉淀池盒1右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分离腔2,分离腔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分离板201,膜分离板201的外侧与分离腔2的内壁相互贴合,膜分离板201所用膜材料为平板膜,分离腔2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净水管202,净水管202的正下方放置有净水盒7,沉淀池盒1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污泥腔3,污泥腔3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排污管301,污泥腔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2,沉淀池盒1的左侧固定穿插有加压盒4,加压盒4内壁的顶部通过高度杆固定连接有导轮,钢拉绳503的外侧与导轮的外侧相接触,加压盒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加压板401,加压板4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压杆402,分离腔2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轮杆5,水轮杆5的底部活动穿插有水轮轴501,水轮轴501正面的外侧套接有水轮502,水轮502的底部贯穿设置在净水盒7内壁的空腔内,水轮轴501中部的外侧缠绕有钢拉绳503,钢拉绳503的一侧与水轮轴501的外侧固定连接,钢拉绳503的另一侧依次贯穿两个支撑板302和加压盒4并通过铰接件与加压杆402左侧的底部连接件连接,沉淀池盒1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污管6,进污管6、净水管202和排污管301的内壁均安装有开关阀。加压板401逐渐压缩沉淀池盒1内腔的体积,从而对沉淀池盒1内的废水进行加压,促进废水通过膜分离板201的效率,即解决了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的问题。加压板401移动的力可以通过,净水从净水管202排出所产生的重力来提高,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负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打开进污管6的开关阀,向沉淀池盒1内排入废水,然后关闭进污管6的开关阀,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大颗粒污染物自然沉降至污泥腔3内。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净水管202的开关阀,使沉淀池盒1入废水经过膜分离板201的过滤流入分离腔2内,并从净水管202排出。净水从净水管202排出经过重力加速落在水轮502的右侧,带动水轮502转动,从而使得水轮轴501收缠钢拉绳503,从而拉动加压杆402向右移动,使得加压板401从加压盒4向沉淀池盒1内移动,逐渐压缩沉淀池盒1内腔的体积,从而对沉淀池盒1内的废水进行加压,促进废水通过膜分离板201的效率,即解决了废水在经过膜分离时通过的速率十分的低下的问题。过滤完成后,打开排污管301的开关阀,使大颗粒废物从排污管30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盒(1)右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分离腔(2),所述分离腔(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分离板(201),所述分离腔(2)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净水管(202),所述沉淀池盒(1)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污泥腔(3),所述污泥腔(3)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排污管(301),所述污泥腔(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2),所述沉淀池盒(1)的左侧固定穿插有加压盒(4),所述加压盒(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加压板(401),所述加压板(4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压杆(402),所述分离腔(2)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轮杆(5),所述水轮杆(5)的底部活动穿插有水轮轴(501),所述水轮轴(501)正面的外侧套接有水轮(502),所述水轮轴(501)中部的外侧缠绕有钢拉绳(5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盒(1)右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分离腔(2),所述分离腔(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分离板(201),所述分离腔(2)的底部固定穿插有净水管(202),所述沉淀池盒(1)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污泥腔(3),所述污泥腔(3)的底部固定穿插有排污管(301),所述污泥腔(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2),所述沉淀池盒(1)的左侧固定穿插有加压盒(4),所述加压盒(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加压板(401),所述加压板(4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压杆(402),所述分离腔(2)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轮杆(5),所述水轮杆(5)的底部活动穿插有水轮轴(501),所述水轮轴(501)正面的外侧套接有水轮(502),所述水轮轴(501)中部的外侧缠绕有钢拉绳(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分离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绳(503)的一侧与水轮轴(501)的外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业志熊伟梁文保潘旭张传新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盛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