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77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框架(10),所述至少两个框架(10)相对间隔布置,且每个框架(10)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且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布置,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沿着横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101)以形成支撑平台(A);多个连接梁(20),配置为连接在至少两个框架(10)上,且沿着所述框架(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叠合板(200)适于堆叠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平台(A)上。该工装省时省力,空间利用率高,避免二次装卸导致其发生损坏,而且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
技术介绍
叠合板,又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结构。相关技术中,叠合板的搬运一般依靠人力进行搬运,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或者是依靠推车进行推送,这种方式需要重复搬上搬下,空间利用率低,需要二次装卸叠合板,容易发生损坏,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该工装省时省力,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存放叠合板,避免二次装卸导致其发生损坏,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框架,所述至少两个框架相对间隔布置,且每个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且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布置,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沿着横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以形成至支撑平台;多个连接梁,配置为连接在至少两个框架上,且沿着所述框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叠合板适于堆叠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平台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梁,可以使叠合板更加平稳的堆放在支撑平台上,将叠合板堆放在支撑平台上可以便于转运和存放,避免发生损坏,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的两端。进一步地,位于相邻两个纵向支撑梁之间还配置有柔性缓冲装置,且所述缓冲装置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纵向支撑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梁上,其中所述弹簧处于自由状态的高度高于所述纵向支撑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梁上且套设在所述弹簧内部,其中,所述导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纵向支撑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为橡胶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至少四个挂环,且可枢转地配置在每个框架的横向支撑梁的两端;至少两根连接绳索,其中每根连接绳索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框架的挂环相连,其另一端与另一个框架的挂环相连。优选地,还包括起吊环,所述至少两根连接绳索分别穿过所述起吊环,当所述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被起吊时,所述起吊环处于所述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中心轴线上。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梁为工字型钢,且沿着工字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加强板。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挂耳,多个挂耳对称焊接在连接梁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左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俯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立体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的立体图(装载叠合板);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叠合板200;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100;框架10;纵向支撑梁101;加强板1011;横向支撑梁102;连接梁20;挂耳201;缓冲装置30;支撑板301;弹簧302;导柱303;起吊装置40;挂环401;连接绳索402;吊环403;支撑平台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结合本技术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100,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至少两个框架10和多个连接梁20,至少两个框架10,所述至少两个框架10相对间隔布置,且每个框架10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且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布置,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沿着横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101以形成支撑平台A;也就是说,框架10由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而形成;多个连接梁20,配置为连接在至少两个框架10上,且沿着所述框架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叠合板200适于堆叠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平台A上。例如,紧固件连接,在连接梁20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板,且在连接板上配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在横向支撑梁10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也就是说,多个连接梁20将两个框架10进行固定连接形成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100,例如,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且根据框架10的个数来形成不同数量的支撑平台A,叠合板200放置在支撑平台A上可以便于转运和存放。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梁20,可以使叠合板200更加平稳的堆放在支撑平台A上,将叠合板200堆放在支撑平台A上可以便于转运和存放,避免发生损坏,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梁102为工字型钢,在工字型钢上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时,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工字型钢的两个侧壁的第二定位孔之间配置一套管。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框架10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框架(10),所述至少两个框架(10)相对间隔布置,且每个框架(10)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且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布置,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沿着横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101)以形成支撑平台(A);/n多个连接梁(20),配置为连接在至少两个框架(10)上,且沿着所述框架(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n其中,叠合板(200)适于堆叠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平台(A)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框架(10),所述至少两个框架(10)相对间隔布置,且每个框架(10)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梁(101)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且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布置,至少两个横向支撑梁(102)沿着横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101)以形成支撑平台(A);
多个连接梁(20),配置为连接在至少两个框架(10)上,且沿着所述框架(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叠合板(200)适于堆叠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平台(A)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20)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纵向支撑梁(101)之间还配置有柔性缓冲装置(30),且所述缓冲装置(30)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纵向支撑梁(10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0)包括:支撑板(301)和弹簧(302),所述弹簧(30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301)的下端面上,所述弹簧(3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梁(102)上,其中所述弹簧(302)处于自由状态的高度高于所述纵向支撑梁(10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贻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华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