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49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由前横梁、左右纵臂和后横梁焊接构成;后横梁由后横梁前板、后横梁后板和后横梁加强板焊接而成;左右纵臂相互对称布置,前横梁与左纵臂搭接处下部焊接左前束前后安装支架并通过左支撑板与后横梁前板固接,前横梁与右纵臂搭接处下部焊接右前束前后安装支架并通过右支撑板与后横梁前板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单个U型冲压件改为两个L片拼焊,避免两侧翻边回弹,导致焊接尺寸超差;取消后横梁后下控制臂安装点的调整垫片,改为直接冲压出的凸包,减少焊接工序,开设若干减重孔,降低产品重量;优化后横梁走向,中部凸起加宽,有效的提高后下控制臂安装点的静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现有的汽车副车架后横梁采用U形钣金件,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回弹,尺寸精度差;后横梁包含加强板及多个调整垫片,自身重量较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后横梁硬点处开口较大,截面尺寸较小,硬点刚度较差。这些缺陷亟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具有整体结构强度高,简化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重量的优势。本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由前横梁(1)、左右纵臂(5、11)和后横梁焊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和左右纵臂(5、11)为等截面圆管,所述后横梁由后横梁前板(7)、后横梁后板(8)和后横梁加强板(9)焊接而成;所述左右纵臂(5、11)相互对称布置,在左纵臂(5)前上部焊接左上控制臂支架(4),前下部焊接左稳定杆支架(6),在右纵臂(11)前上部焊接右上控制臂支架(12),前下部焊接右稳定杆支架(10),前横梁(1)与左纵臂(5)搭接处下部焊接左前束前后安装支架(13、14)并通过左支撑板(15)与后横梁前板(7)固接,前横梁(1)与右纵臂(11)搭接处下部焊接右前束前后安装支架(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由前横梁(1)、左右纵臂(5、11)和后横梁焊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和左右纵臂(5、11)为等截面圆管,所述后横梁由后横梁前板(7)、后横梁后板(8)和后横梁加强板(9)焊接而成;所述左右纵臂(5、11)相互对称布置,在左纵臂(5)前上部焊接左上控制臂支架(4),前下部焊接左稳定杆支架(6),在右纵臂(11)前上部焊接右上控制臂支架(12),前下部焊接右稳定杆支架(10),前横梁(1)与左纵臂(5)搭接处下部焊接左前束前后安装支架(13、14)并通过左支撑板(15)与后横梁前板(7)固接,前横梁(1)与右纵臂(11)搭接处下部焊接右前束前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伯妹徐玲欣刘叶艳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