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34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新结构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设备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原稿台,原稿台对原稿进行支承,壳体收容对支承于原稿台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以及原稿按压件,原稿按压件设置于壳体的上方,原稿按压件以位于原稿按压件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为中心,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能够在将原稿台遮盖的闭位置与将原稿台开放的开位置之间摆动,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具有端面,端面在关位置时与原稿台的上表面交叉,端面具有标志,标志指示供外部设备靠近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及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通过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近距离无线通信而能够与IC卡、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构成原稿读取装置的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托盘、排出托盘的上表面配置有NFC的图像形成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5780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ADF的原稿托盘、排出托盘能够开闭,以能够读取静置原稿。因此,有可能在原稿托盘、排出托盘的上表面的NFC位置载置有外部设备的状态下打开原稿托盘、排出托盘,在该情况下,外部设备有可能滑落到地上,需求新结构的原稿读取装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新结构的原稿读取装置。另外,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原稿台,所述原稿台对原稿进行支承,所述壳体收容对支承于所述原稿台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以及原稿按压件,所述原稿按压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原稿按压件以位于所述原稿按压件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为中心,所述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能够在将所述原稿台遮盖的闭位置与将所述原稿台开放的开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原稿按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具有端面,所述端面在所述关位置时与所述原稿台的上表面交叉,所述端面具有标志,所述标志指示供外部设备靠近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的端面设置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标志,从而在将外部设备覆盖于标志时,为了不使外部设备滑落,用户需要保持手持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在将外部设备载置于原稿读取装置上的状态下打开原稿按压件的情况。另外,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标志设置于原稿读取装置的上部中的用户侧,因此用户容易目视确认标志。因此,能够提供具有从未有过的新结构的原稿读取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面放大图,是表示排出止动件处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图。图6是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图8是变形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图像形成装置1被设置为可使用的状态为基准,将片材托盘27被拉出的一侧设为前,将与该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为后,并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而规定左右方向,进一步,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二壳体3的一侧设为上,将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为下,从而确定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与排出辊28的片材排出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面放大图,是表示排出止动件62处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被称为所谓的机体内排出型的形态。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腿部4及操作面板5。第一壳体2具有构成外观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罩20。罩20具有前表面21、背面22、左侧面23、右侧面24、上表面25及底面26。在前表面2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拔插片材托盘27的开口部211。在第一壳体2中收容有对形成图像前的片材进行支承的片材托盘27、从片材托盘27输送片材的输送机构、在由输送机构输送来的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及从图像形成部向第一壳体2外输送片材的排出机构。在排出机构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部设置有将片材排出的排出辊28。片材托盘27能够在经由开口部211而收容于第一壳体2的收容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与经由开口部211而被从第一壳体2向前方拉出的拉出位置之间滑动。图像形成部的结构不被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打印方式、热敏头方式等的结构。另外,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5设置有对由排出机构排出的片材进行支承的排出托盘6。排出托盘6形成为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5从后侧朝向前侧凸状地弯曲并以上升的方式倾斜的形状。由此,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通过排出机构而被从后侧朝向前侧排出到排出托盘6。排出托盘6具有在排出托盘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的突出部61和设置于突出部61的排出止动件62。突出部61是与排出托盘6的其他面相比向上方突出且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台状部件。排出止动件62是后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突出部61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排出止动件62在沿着突出部61的上端部位于水平位置的收纳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与前端部立起的使用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排出止动件62处于使用位置时,排出到排出托盘6的片材与排出止动件62抵接而被限制于排出托盘6上。通过这样的突出部61,即使是如排出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被抬起那样卷曲着的情况,通过抬起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来进行支承,从而能够减轻卷曲。另外,在片材支承于排出托盘6的状态下,能够在片材下的突出部61的周边形成用于拿取片材的空间。此外,突出部61并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省略。另外,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5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开关29。为了容易目视确认且容易操作,电源开关29优选配置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5中的与排出止动件62相比位于前侧的位置且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排出托盘6的宽度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开关29设置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5中的右前部分。第二壳体3设置于第一壳体2的上方,具备原稿读取装置31。原稿读取装置31具有壳体32,对原稿进行支承的原稿台321设置于壳体32的上表面,且壳体32收容对支承于原稿台321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另外,原稿读取装置31具有原稿按压件33,该原稿按压件33设置于壳体32的上方,并以配置于作为原稿按压件33的一端部的一例的后端部的转动轴心为中心,作为原稿按压件33的另一端部的一例的前端部能够在将原稿台321遮盖的闭位置与将原稿台321开放的开位置之间摆动。在原稿按压件33的上部具备向原稿台321自动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下,记作ADF(autodocumentfeeder))34。ADF34的前端面34A在处于闭位置时与原稿台321的上表面形成为交叉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ADF34的前端面34A与原稿台321的上表面形成为直角。另外,在ADF34的后端部侧设置有作为ADF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稿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原稿台,所述原稿台对原稿进行支承,所述壳体收容对支承于所述原稿台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以及/n原稿按压件,所述原稿按压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原稿按压件以位于所述原稿按压件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为中心,所述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能够在将所述原稿台遮盖的闭位置与将所述原稿台开放的开位置之间摆动,/n所述原稿按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具有端面,所述端面在所述关位置时与所述原稿台的上表面交叉,所述端面具有标志,所述标志指示供外部设备靠近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7 JP 2019-0418171.一种原稿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原稿台,所述原稿台对原稿进行支承,所述壳体收容对支承于所述原稿台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以及
原稿按压件,所述原稿按压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原稿按压件以位于所述原稿按压件的一端部的转动轴心为中心,所述原稿按压件的另一端部能够在将所述原稿台遮盖的闭位置与将所述原稿台开放的开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原稿按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具有端面,所述端面在所述关位置时与所述原稿台的上表面交叉,所述端面具有标志,所述标志指示供外部设备靠近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设备,其中,
所述原稿按压件具有向所述原稿台自动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有所述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读取设备,还包括:
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原稿台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操作面板用于操作该原稿读取装置,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原稿台设置在与所述操作面板相同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稿读取设备,其中,
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标志的角度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笃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