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2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包括钻头部、杆体部和增补块,所述钻头部与所述杆体部连接,所述增补块设于所述杆体部上,且所述增补块凸出所述杆体部的外表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钻头的杆体部上安装增补块,利用增补块在主孔内钻出凹槽,一方面凹槽内不易粘附灰膜,进而不会影响凹槽内的植筋胶与混凝土面之间的粘结,另一方面,凹槽所在位置处可以容纳更多地植筋胶,进而增加植入钢筋与建筑物之间的粘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
技术介绍
随着植筋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的连接与锚固技术,一般是按照设计要求先在混凝土建筑物上钻孔,然后向孔中注入植筋胶,再打入钢筋,使得混凝土、植筋胶和钢筋固连为一体,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由于植筋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结构耐久性要求,植筋质量尤为重要。传统植筋钻孔中,所钻的孔一般为直线型孔。为了满足植筋强度,对钻孔的深度要求较高。在施工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比如灰尘较大的施工区域,钻孔、清孔后,由于环境中灰尘较大,孔壁极易附着灰膜,这给清孔作业造成极大的难度,影响施工进度;同时灰膜还大大降低了植筋胶与混凝土面间的粘结强度,使得植筋达不到设计的拉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钻头钻出的植筋孔在复杂施工环境下清孔难度较大,且不易满足植筋受力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包括钻头部、杆体部和增补块,所述钻头部与所述杆体部连接,所述增补块设于所述杆体部上,且所述增补块凸出所述杆体部的外表面设置。较佳地,所述增补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杆体部上。较佳地,所述增补块包括块本体,所述块本体与所述杆体部螺纹连接。较佳地,所述杆体部上设置螺纹孔,所述块本体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较佳地,所述增补块还包括块头部,所述块头部与所述块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块头部为锥形块。较佳地,所述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杆体部连接,所述块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锯齿。较佳地,所述螺纹孔沿所述杆体部的径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螺纹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杆体部的半径。较佳地,所述增补块的数量为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所述增补块在所述杆体部上的位置连成一条与所述杆体部的轴线平行的直线,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所述增补块在所述杆体部上的位置在所述杆体部的外圆周上呈螺旋分布。较佳地,所述增补块的轴线与所述杆体部的轴线垂直设置。较佳地,所述增补块与所述杆体部高频焊接方式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钻头的杆体部上安装增补块,利用增补块在已钻好的孔内钻取凹槽,一方面凹槽内不易粘附灰膜,进而不会影响凹槽内的植筋胶与混凝土面之间的粘结,另一方面,凹槽所在位置处可以容纳更多地植筋胶,进而增加植入钢筋与建筑物之间的粘结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结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增补块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结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钻取凹槽的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钻取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钻头部;2-杆体部;3-增补块;4-主孔;5-副孔21-螺纹孔;31-块本体;32-块头部;33-锯齿;4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包括钻头部1、杆体部2和增补块3,增补块3安装于杆体部2上,且增补块3凸出于杆体部2的外表面。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钻头时,将杆体部2的尾端与钻机连接,将钻头插入建筑物上已钻好的直线孔中,启动钻机,钻头旋转,由于增补块3凸出于杆体部2的外表面设置,因此,位于杆体部2上的增补块3可以在已钻好的孔(下称主孔)的孔壁上扩出一圈凹槽41。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增补块3凸出于杆体部2的外表面,因此将钻头置于主孔4内时,如图6所示,需要提前在主孔4旁钻取用于放置增补块3的副孔5。改变钻头插入主孔4的深度,进而可以在主孔4内的不同位置扩出多个凹槽41。由此,向主孔4内注入植筋胶时,凹槽41所在位置处可以容纳更多地植筋胶,进而增加打入的钢筋与建筑物之间的粘结强度。另一方面,凹槽41内不易粘附灰膜,由此不会影响凹槽41内的植筋胶与混凝土面之间的粘结,进而提高植入钢筋的拉拔力。本实施例将增补块3设置于杆体部2上,有利于在杆体部2上设置多个增补块3。如此,将钻头置于主孔4内,可以同时在主孔4内钻出多个位置不同的凹槽41,而不需要停止钻孔,改变钻头在主孔4内的深度后再次进行钻孔,从而提高钻孔效率。增补块3可拆卸连接于杆体部2上,由此,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增补块3,扩大钻头的使用范围。优选地,增补块3包括块本体31,块本体31与杆体部2螺纹连接,块本体31的端部设置外螺纹,杆体部2上设置螺纹孔21,块本体31插入螺纹孔21内,以将增补块3安装于杆体部2上。当然,增补块3也可以与杆体部2固定连接,以提高增补块3与杆体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增补块3以高频焊接方式连接于杆体部2上。可选地,所述增补块3还包括块头部32,所述块头部32与所述块本体31一体连接,所述块头部32为锥形块。如此,随着钻头的旋转,块头部32在主孔4的内壁上扩出凹槽41。优选地,增补块3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以保证增补块3的强度。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块本体31的一端与所述杆体部2连接,所述块本体3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锯齿33。锯齿33的设置,使得钻头旋转时,增补块3在主孔4内壁上扩出多道凹槽41,由此增加主孔4孔壁的粗糙度,增加植筋胶在主孔4内的粘结力,进而提高植入钢筋的拉拔力。进一步地,螺纹孔21的深度不大于杆体部2的半径,以保证设置螺纹孔21处的杆体部2的强度,防止因螺纹孔21深度过大造成杆体部2在设置螺纹孔21处发生断裂。其中所谓的螺纹孔21的深度是指螺纹孔21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应当理解的是,螺纹孔21的孔径与块本体31的直径相配合。优选地,螺纹孔21的深度等于杆体部2的半径,如此在保证杆体部2的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增补块3与杆体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增补块3凸出杆体部2外壁的部分的长度决定了扩出的凹槽41的深度,进而决定了凹槽41的深度,当需要在主孔4内钻出深度较大的凹槽41时,可以缩小增补块3插入杆体部2内的深度,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降低增补块3与杆体部2的连接强度,优选方式为,在杆体部2上安装长度较长的增补块3,如此,通过更换增补块3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当需要在主孔4内钻出深度较小的凹槽41时,可以增加增补块3插入杆体部2内的深度,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降低杆体部2的整体强度,优选方式为,在杆体部2上安装长度较短的增补块3。本实施例中,增补块3与杆体部2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部(1)、杆体部(2)和增补块(3),所述钻头部(1)与所述杆体部(2)连接,所述增补块(3)设于所述杆体部(2)上,且所述增补块(3)凸出所述杆体部(2)的外表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部(1)、杆体部(2)和增补块(3),所述钻头部(1)与所述杆体部(2)连接,所述增补块(3)设于所述杆体部(2)上,且所述增补块(3)凸出所述杆体部(2)的外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块(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杆体部(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块(3)包括块本体(31),所述块本体(31)与所述杆体部(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部(2)上设置螺纹孔(21),所述块本体(31)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21)匹配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补块(3)还包括块头部(32),所述块头部(32)与所述块本体(31)固定连接,所述块头部(32)为锥形块。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李鹏汪健郭峰聂爱梅罗锡波方文武邓敦毅刘旭全郭宏震候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