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11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位于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漏电截断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漏电截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漏电截断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具有截断槽和位于所述截断槽两侧的截断凸起;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该显示基板,在一个像素发光时,电流不会通过空穴注入层传输到相邻的其它像素,避免了横向漏电和串扰的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色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硅基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微型显示器作为近眼显示器常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领域。硅基半导体工艺成熟、集成度高,可以实现超高PPI显示。在使用中发现,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存在串色或串扰现象,影响了显示器的色域,降低了显示器的品质和色纯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硅基OLED显示器串色或串扰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漏电截断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漏电截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漏电截断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具有截断槽和位于所述截断槽两侧的截断凸起;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与所述中间部对应设置的平缓部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缓部之间的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平缓部和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发光功能层的厚度为d0,所述截断凸起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d1与d0的比值范围为0.3~0.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截断槽与所述截断凸起之间的距离为d2,d2与d0的比值范围为0.1~0.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漏电截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截断侧面,所述漏电截断层自所述驱动背板朝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呈收缩状,所述截断侧面与所述漏电截断层朝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为60°至90°;或者,所述漏电截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截断侧面,所述漏电截断层自所述驱动背板朝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呈扩大状,所述截断侧面与所述漏电截断层朝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为90°至12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漏电截断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漏电截断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一侧的所述中间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垂直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截断凸起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中间部的厚度为d3,d3与d1的比值为2至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平缓部和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发光功能层的厚度为d0,所述截断槽的深度为d2,d2与d0的比值为0.2至0.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截断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中间部的厚度。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层、电荷产生层和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层、电荷产生层和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100埃至200埃。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70埃至130埃;或者,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70埃至130埃;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为70埃至130埃;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250埃至350埃;或者,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50埃至250埃。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70埃至130埃;或者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70埃至130埃;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层的厚度为200埃至300埃;或者,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50埃至350埃;或者,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800埃至1000埃。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凸起部和位于所述凸起部两侧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凸起,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凹陷,所述凹陷部连接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平缓部,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最接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位置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距离为100nm至300n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最接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位置与所述平缓部朝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60nm。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驱动背板表面上形成漏电截断层,所述漏电截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漏电截断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具有截断槽和位于所述截断槽两侧的截断凸起;在所述漏电截断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形成发光功能层;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基板。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当正面蒸镀发光功能层时,发光功能层的第一空穴注入层可以被漏电截断层截断,使得位于漏电截断层的两侧的第一空穴注入层彼此断开。从而,在一个像素工作状态下(即一个像素发光),电流就不会从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空穴注入层传输到相邻的其它像素,避免了横向漏电,避免了伴随发光或串扰的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色域,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色纯度。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背板;/n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n漏电截断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漏电截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漏电截断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具有截断槽和位于所述截断槽两侧的截断凸起;/n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n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背板;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
漏电截断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漏电截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漏电截断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表面具有截断槽和位于所述截断槽两侧的截断凸起;
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与所述中间部对应设置的平缓部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缓部之间的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平缓部和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发光功能层的厚度为d0,所述截断凸起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d1与d0的比值范围为0.3~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截断槽与所述截断凸起之间的距离为d2,d2与d0的比值范围为0.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电截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截断侧面,所述漏电截断层自所述驱动背板朝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呈收缩状,所述截断侧面与所述漏电截断层朝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为60°至90°;或者,
所述漏电截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截断侧面,所述漏电截断层自所述驱动背板朝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呈扩大状,所述截断侧面与所述漏电截断层朝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为90°至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漏电截断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坦的中间部和围绕所述中间部的爬坡部,所述漏电截断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位于所述漏电截断层一侧的所述中间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垂直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截断凸起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中间部的厚度为d3,d3与d1的比值为2至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平缓部和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发光功能层的厚度为d0,所述截断槽的深度为d2,d2与d0的比值为0.2至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断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中间部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层、电荷产生层和第二发光单元层,
所述第一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黄冠达陈小川董永发袁雄童慧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