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090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其结构包括右模具、左模具和加固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加固机构在右模具和左模具外侧,通过根据承重柱的高度拉动滑杆移动恰当的长度,然后转动定位螺栓进入到相对应的定位螺孔内,同时将卡箍移动至贴合在右模具和左模具的外表面上,通过螺栓配合第一螺孔而使得两个卡箍固定,从而实现对右模具和左模具的两侧进行加固支撑,达到了对承重柱浇筑过程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使得支撑效果更加稳定,减小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房屋欧式建筑栏杆、建筑顶柱、围墙、阳台墙等室内外建筑柱子的使用量越来越多,承重柱是一座建筑物最主要的受力体,承重柱能承受多少压力,决定了一座建筑物的体积以及高度,现在承重柱都是用钢筋混泥土的结构,在承重柱浇筑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浇筑模具。当承重柱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承重柱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使得的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支撑,而由于模具在浇筑后顶部所承受的压力较大,而当支撑装置对模具支撑力不够稳定时,容易形成安装隐患,同时不同高度的承重柱着力点不同,使得同一支架难以对承重柱进行稳定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解决了当承重柱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承重柱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使得的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支撑,而由于模具在浇筑后顶部所承受的压力较大,而当支撑装置对模具支撑力不够稳定时,容易形成安装隐患,同时不同高度的承重柱着力点不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包括右模具(1)和左模具(2),所述右模具(1)紧贴于左模具(2)右端面围合形成圆柱管状,且右模具(1)和左模具(2)顶端面通过固定螺栓(3)锁固于顶盖(4)底端面,所述顶盖(4)顶端面中部开设有浇筑孔(5),且顶盖(4)顶端面边沿处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的钢筋插孔(6);/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7),所述加固机构(7)设置于右模具(1)和左模具(2)底部,所述加固机构(7)由U型板(71)、支撑架(72)、移动架(73)、套筒(74)、滑杆(75)、定位螺栓(76)、卡箍(77)、连接机构(78)、固定板(79)、凸板(710)、第一螺孔(711)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浇筑模具,包括右模具(1)和左模具(2),所述右模具(1)紧贴于左模具(2)右端面围合形成圆柱管状,且右模具(1)和左模具(2)顶端面通过固定螺栓(3)锁固于顶盖(4)底端面,所述顶盖(4)顶端面中部开设有浇筑孔(5),且顶盖(4)顶端面边沿处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的钢筋插孔(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7),所述加固机构(7)设置于右模具(1)和左模具(2)底部,所述加固机构(7)由U型板(71)、支撑架(72)、移动架(73)、套筒(74)、滑杆(75)、定位螺栓(76)、卡箍(77)、连接机构(78)、固定板(79)、凸板(710)、第一螺孔(711)和定位螺孔(712)组成,所述U型板(7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右模具(1)右侧底端和左模具(2)左侧底端,所述支撑架(72)焊接于U型板(71)顶端面右侧,所述移动架(73)锁固有两个于U型板(71)顶端面右侧前后两端,所述套筒(74)前后两端右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架(72)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滑杆(75)沿着套筒(74)内侧左右滑动,所述定位螺栓(76)穿过套筒(74)侧表面,且定位螺栓(76)侧表面与滑杆(75)侧表面开设的定位螺孔(712)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卡箍(77)紧贴于右模具(1)右端面,所述连接机构(78)设置于U型板(71)左侧,所述固定板(79)对称焊接有两个于卡箍(77)右端面中部,且两个固定板(79)前后对立面通过转轴与滑杆(75)外侧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凸板(710)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卡箍(77)前后两端左侧,且凸板(710)右端面中部贯通开设有第一螺孔(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赵晨鹏
申请(专利权)人:赵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