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89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包括主模和固定件,主模长度方向上设有钢筋豁口;主模高度等于叠合板的厚度,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宽度和厚度等于要预制的缝隙的宽度和高度;固定件焊接在主模的外侧,固定件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中心设有圆孔,圆孔内放置高强磁铁,用于将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固定在模台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叠合板,使得叠合板上预制了凹槽,可以避免拼缝浇筑完成后引起后浇部位底部膨胀而造成叠合板底面不平,减少了叠合板安装后期的修补找平工作,可以节省成本,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装配式叠合板施工过程中,双向板安装时拼缝之间的后浇段通过竖撑和横梁组成的临时支撑来支撑,搭设完成后放置专用工字梁,以保证叠合板底面平整。然而实际存在的问题是后浇段浇筑完成并且拆模后,后浇部位会发生膨胀现象,造成底面不平整,需人工进行找平,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在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叠合板的安装采用拼缝处的支撑面粘贴玻璃钢,每用一次都需要重复的粘贴,工序繁复,极大地耗费了施工时间;另一种是叠合板的安装采用拼缝处的支撑面焊接一条凸出的钢板,用以保证留出现浇后出现的膨胀量不会超过整体底面,这种方法限制了底面支架的使用范围,使这种模板只能用于双向板的拼缝,局限性太大,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用来解决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段之间因膨胀引起的叠合板底面不平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包括主模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包括主模,主模长度方向上设有钢筋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主模高度等于叠合板的厚度,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宽度和厚度等于要预制的缝隙的宽度和高度;固定件焊接在主模的外侧,固定件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中心设有圆孔,圆孔内放置磁铁,用于将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固定在模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具,包括主模,主模长度方向上设有钢筋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主模高度等于叠合板的厚度,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宽度和厚度等于要预制的缝隙的宽度和高度;固定件焊接在主模的外侧,固定件与模台接触的边板的中心设有圆孔,圆孔内放置磁铁,用于将预制叠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富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