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99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装置,采用二条以上的环箍钢绞线箍在水平放置的结构模型的外表面,对其施加均匀的径向压力;同时,张拉钢绞线贴于结构模型表面的同一半圆弧侧,并从结构模型表面的另一侧对张拉钢铰线施加拉力,从而对结构模型的半圆弧侧施加非均匀的径向压力;均匀及非均匀径向压力迭加,即模拟出盾构隧道结构模型所承受的灯泡形水压。再测出结构模型相应力学参数,送分析处理计算机进行处理。该装置实现了对盾构隧道结构模型在水下所受到的灯泡形水压的模拟,可实现各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力学试验,为水下盾构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以保证隧道的建设和营运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结构的室内模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盾构隧 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海底、江底的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在外静水压力作用下,其承受的水压的分布形态为顶部小底部大的"灯泡"形状,如图3所示。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隧 道承受的水压变化非常大,加之目前隧道断面大型化的趋势,水下盾构隧道在 施工期和运营期承受的非均匀水压对隧道结构的作用不可忽略。通过模拟灯泡 形水压对隧道结构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对水下盾构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给出 科学可靠的试验依据,以保证隧道的建设和营运安全。盾构隧道结构模型是对 盾构隧道结构进行研究的一种有用方法,因此也需要研究盾构隧道结构模型在 水压作用下的表现。目前还没有能对隧道结构模型所受到的水压进行模拟的装 置,这大大制约了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装置,该装 置能够实现对盾构隧道结构模型在水压下所受到的灯泡形水压的模拟,并可方 便模拟不同断面结构形式盾构隧道在不同水位下的水压,为水下盾构隧道结构 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试验依据,以保证隧道的建设和营运安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 的水压模拟装置,其具体结构是A、 均匀压力加载装置 二条以上的环箍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加力台座的竖 板上,另一端绕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外表面一周后,固定在 加力转轴上;该加力转轴穿过加力台座的顶板和底板,加力转轴的上端连接加力横梁,环箍钢绞线上串接测力计。B、 非均匀压力加载装置两条绞线固定梁之间连接二条以上的长度为结构 模型周长一半或接近一半的张拉钢绞线,再将两条绞线固定梁及张拉钢绞线全 部贴放于结构模型的表面的同一侧,结构模型表面另一侧的二个加力装置分别通过加力钢缆与对应的绞线固定梁相连,钢绞线上串接测力计。c、测试仪器多个应变片贴放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才莫型内、外表面上,位移 计安装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的内表面;应变片、位移计分别与分析处理计算 机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沿隧道结构模型外表面布设多组环箍钢绞线,通过加力横梁的转动将环箍 钢绞线拉紧,而对结构才莫型外表面施加接触压力。由于环箍钢绞线均匀地分布 在结构外表面,因此对结构模型产生均匀分布的径向压力;同时,沿盾构隧道 的结构模型外表面一侧布设的半圆弧状的多组张拉钢绞线,当加力装置对张拉 钢绞线从结构模型的另 一侧施加拉力时,由张拉钢绞线的两端部的拉力与该处 的半径方向夹角最大,作用在结构模型半径方向上的径向压力最小;而从张拉 钢绞线的端部向中间逐步靠近,则其对结构模型的径向压力逐步增大,在张拉 钢绞线的中间部位,张拉钢绞线对结构模型的径向压力达到最大值。因此,由 环箍钢绞线形成的对整个结构模型的均匀压力与张拉钢绞线形成的半圆弧状张 拉钢绞线中间向两端递减的压力的迭加,就在结构模型上产生了张拉钢绞线部 分压力大,无张拉钢绞线部分压力小,呈灯泡形变化的压力分布,这样的压力 较好地模拟出结构模型在水下所受上小下大的压力分布情况。通过环箍钢绞线 及张拉钢绞线上串接的测力计可以读出各自施力的大小,结构模型各处所受压 力及相关力学参数则通过设置在结构模型表面的应变片、位移计分别测出结构 模型的内力、结构模型的变形,并送分析处理计算机进行处理,即得到隧道结 构模型在水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值。调整环箍钢铰线的拉紧度及张拉钢铰线的张拉角及张拉力,可以调整非均匀 水压力的量值,从而模拟出在不同水深处,结构模型所受到的水压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 能对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施加灯泡形水压,较真实地试验测出环境水 压对隧道的结构模型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对水下盾构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给 出更科学可靠的试验依据,以保证隧道的建设和营运安全。二、 通过调整环箍钢铰线的拉紧度及张拉钢绞线的张拉力张开角的调整, 从而调整接触压力及其变化,进而对于结构模型的加载量值进行控制,模拟出 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水压对于结构模型的作用及影响,使本技术适用性强,可用于各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的试验。上述的均匀压力加载装置中还包括在结构模型的外表面的锚索定位杆,定 位杆的内表面上开槽,环箍钢绞线穿过定位杆上的开槽。这样,可将每条环箍钢铰线定位在定位杆的开槽中,各条环箍钢绞线均匀间隔分布,避免在试^r时, 环箍钢铰线相互缠绕,影响载荷的施加,导致试验难以进行的情形出现。上述的均匀压力加载装置的环箍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加力台座上的具体结 构为环箍钢绞线通过螺栓连接在加力台座的竖板上。这样,可通过螺栓来调 节环箍钢绞线的张紧程度进行微调,从而精确控制结构模型所受的均匀压力的 量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均匀水压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非均匀水压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模拟的灯泡型水压的压力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图示的简明、清楚,图1、图2分别绘出的是均匀 加载和非均匀加载的装置。而实际上,均匀和非均匀加载同时进行,即图1、 2中的结构模型为同一模型,其它装置则全部同时分布设置迭加在该模型上。也 即实际上本技术的装置为图1、图2的合成。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 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 装置,其具体结构是A、 均匀压力加载装置图1示出,二条以上的环箍钢绞线8的一端固定在 加力台座2的竖板21上,另一端绕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外 表面一周后,固定在加力转轴上3;该加力转轴3穿过加力台座2的顶板22和 底板23,加力转轴3的上端连接加力横梁4,环箍钢绞线8上串接测力计9。B、 非均匀压力加载装置图2示出,两条绞线固定梁5之间连接二条以上 的长度为结构模型1周长一半或接近一半的张拉钢绞线6,再将两条绞线固定梁 5及张拉钢绞线6全部贴放于结构模型1的表面的同一侧,结构模型1表面另一 侧的二个加力装置7分别通过加力钢缆13与对应的绞线固定梁5相连,钢绞线6上串接测力计9。C、测试仪器多个应变片IO贴放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内、外表面上, 位移计11安装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的内表面;应变片10、位移计11分别 与分析处理计算机相连。图1还示出,均匀压力加载装置中还包括在结构模型1的外表面的锚索定 位杆8b,定位杆8b的内表面上开槽,环箍钢绞线8穿过定位杆8b上的开槽。 环箍钢绞线8的一端固定在加力台座2上的具体结构为环箍钢绞线8通过螺 栓14连接在加力台座2的竖板21上。本例中加力钢绳10沿加力装置方向张开为30°夹角,则可;f莫拟出水深10米的水压对隧道结构^t型的压力作用。下表为本例装置的张拉钢铰线的张开角及张拉力与结构模型所受因张拉力 产生的荷载的 一组测试数据。其中拱底荷载为张拉钢铰线中部处的结构模型的 荷载,它也是结构模型所受的最大荷载;两侧最小荷载为结构模型在张拉钢铰 线两端部所受的荷载,它是结构模型两侧处所受的最小荷载。下表说明,通过 本例的非均匀加力装置能够获在结构模型上产生从拱底到两侧逐渐减小的非均 匀的压力。<table>t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的水压模拟装置,其具体结构是: A、均匀压力加载装置二条以上的环箍钢绞线(8)的一端固定在加力台座(2)的竖板(21)上,另一端绕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外表面一周后,固定在加力转轴上(3);该加力 转轴(3)穿过加力台座(2)的顶板(22)和底板(23),加力转轴(3)的上端连接加力横梁(4),环箍钢绞线(8)上串接测力计(9); B、非均匀压力加载装置两条绞线固定梁(5)之间连接二条以上的长度为结构模型(1)周长一半或接近一半 的张拉钢绞线(6),再将两条绞线固定梁(5)及张拉钢绞线(6)全部贴放于结构模型(1)的表面的同一侧,结构模型(1)表面另一侧的二个加力装置(7)分别通过加力钢缆(13)与对应的绞线固定梁(5)相连,钢绞线(6)上串接测力计(9);  C、测试仪器多个应变片(10)贴放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内、外表面上,位移计(11)安装于盾构隧道的结构模型(1)的内表面;应变片(10)、位移计(11)分别与分析处理计算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川封坤晏启祥张志强杨雄何应道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