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学文专利>正文

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88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孔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包括微调杆和伺服电机,所述微调杆的输出端固设有珩磨杆,所述珩磨杆与所述微调杆通过张力预调螺母螺接固定,所述珩磨杆的外侧靠近所述张力预调螺母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所述珩磨杆的输出端卡合固定有珩磨斜面接触杆;采用弹性珩磨,即采用分体式只控制到产品最大尺寸,使用时先使珩磨头旋转,再通过伺服电机推动斜块使斜块压下微调杆,通过伺服电机推动斜块压下连接微调杆,退出珩磨头,通过与孔径检测设备和PLC连接控制,可实现无人干预,自动调节尺寸的全自动化生产,还可杜绝刀具卡死,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刀具工件损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
本技术属于精密孔加工
,具体涉及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
技术介绍
珩磨,是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也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珩磨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IT7~4级,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又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又称镗磨。主要加工直径5~500毫米甚至更大的各种圆柱孔,孔深与孔径之比可达10或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外圆面、球面、齿面等。珩磨头外周镶有2~10根长度约为孔长1/3~3/4的油石,在珩孔时既旋转运动又往返运动,同时通过珩磨头中的弹簧或液压控制而均匀外涨,所以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IT7~4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0.32~0.04微米。珩磨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孔径和工件材料,一般铸铁件为0.02~0.15毫米,钢件为0.01~0.05毫米。珩磨头的转速一般为100~200转/分,往返运动的速度一般为15~20米/分。为冲去切屑和磨粒,改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切削区温度,操作时常需用大量切削液,如煤油或内加少量锭子油,有时也用极压乳化液。传统的珩磨头是刚性珩磨,容易引起卡死造成刀具和工件报废,并容易引起人身安全事故,且还需手动调整尺寸,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稳定,效率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包括微调杆和伺服电机,所述微调杆的输出端固设有珩磨杆,所述珩磨杆与所述微调杆通过张力预调螺母螺接固定,所述珩磨杆的外侧靠近所述张力预调螺母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所述珩磨杆的输出端卡合固定有珩磨斜面接触杆,所述珩磨斜面接触杆的顶端卡合有珩磨头,所述珩磨头的顶端卡合连接有珩磨块,所述珩磨块的外侧套设有珩磨杆外套,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斜块与所述微调杆的顶部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上螺接固定有伺服电机安装座,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座与外部安装板螺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斜块的输出端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优选的,所述微调杆与所述张力预调螺母之间固设的所述珩磨杆的长度为10-50cm。优选的,所述珩磨杆外套的内壁与所述珩磨块的接触面具有异形凸起。优选的,所述珩磨块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珩磨斜面接触杆的直径相匹配的空心容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弹性珩磨,即采用分体式只控制到产品最大尺寸,使用时先使珩磨头旋转,再通过伺服电机推动斜块使斜块压下微调杆,使珩磨杆斜度贴合面向下移动和珩磨片的斜度贴合面向内移动使磨片小于待加工孔,进入待加工孔内,然后伺服电机反转推动斜块反向移动退出微调杆,在弹簧的张力下珩磨杆向上移动撑开珩磨片,使珩磨片贴到孔壁并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在弹簧的张力下使珩磨片能根据余量自动调整到合适尺寸,并对孔壁保持合适的摩擦力,随着尺寸变大珩磨片自动保持摩擦力并自动变大,当到达预定尺寸时,由于上端顶部接触微调杆不能再向上移动,此时尺寸刚好到达预定尺寸,再通过伺服电机推动斜块压下连接微调杆,退出珩磨头,通过与孔径检测设备和PLC连接控制,可实现无人干预,自动调节尺寸的全自动化生产,还可杜绝刀具卡死,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刀具工件损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珩磨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弹性斜块传动结构示意图。图中:1、珩磨杆;11、张力弹簧;12、张力预调螺母;2、微调杆;3、珩磨斜面接触杆;4、珩磨头;5、珩磨块;51、珩磨杆外套;6、伺服电机;61、伺服电机安装座;62、斜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包括微调杆2和伺服电机6,微调杆2的输出端固设有珩磨杆1,珩磨杆1与微调杆2通过张力预调螺母12螺接固定,珩磨杆1的外侧靠近张力预调螺母12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11,珩磨杆1的输出端卡合固定有珩磨斜面接触杆3,珩磨斜面接触杆3的顶端卡合有珩磨头4,珩磨头4的顶端卡合连接有珩磨块5,珩磨块5的外侧套设有珩磨杆外套51,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块62,斜块62与微调杆2的顶部相接触。本实施方案中:珩磨杆1的外侧靠近张力预调螺母12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11,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块62,斜块62与微调杆2的顶部相接触,使用时,先使珩磨头4旋转,再通过伺服电机6推动斜块62使斜块62压下微调杆2,使珩磨杆1斜度贴合面向下移动和珩磨块5的斜度贴合面向内移动使磨片小于待加工孔,进入待加工孔内,然后伺服电机6反转推动斜块62反向移动退出微调杆2,在张力弹簧11的张力下珩磨杆1向上移动撑开珩磨块5,使珩磨块5贴到孔壁并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在张力弹簧11的张力下使珩磨块5能根据余量自动调整到合适尺寸,并对孔壁保持合适的摩擦力,随着尺寸变大珩磨块5自动保持摩擦力并自动变大,当到达预定尺寸时,由于上端顶部接触微调杆2不能再向上移动,此时尺寸刚好到达预定尺寸,再通过伺服电机6推动斜块62压下连接微调杆2,退出珩磨头4,完成珩磨头4的自动化尺寸调节。具体的,伺服电机6上螺接固定有伺服电机安装座61,伺服电机6通过伺服电机安装座61与外部安装板螺接固定;通过伺服电机6推动斜块62压下微调杆2,退出珩磨头4,通过与孔径检测设备和PLC连接控制,可实现无人干预,自动调节尺寸的全自动化生产,还可杜绝刀具卡死,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刀具工件损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体的,斜块62的输出端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伺服电机6带动斜块62转动时,转动至无倾斜角度的那面,即可压下微调杆2。具体的,微调杆2与张力预调螺母12之间固设的珩磨杆1的长度为10-50cm;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节微调杆2与张力预调螺母12之间固设的珩磨杆1的长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调性能强,使用范围广。具体的,珩磨杆外套51的内壁与珩磨块5的接触面具有异形凸起,在张力弹簧11的张力下珩磨杆1向上移动撑开珩磨块5,使珩磨块5贴到孔壁并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在张力弹簧11的张力下使珩磨块5能根据余量自动调整到合适尺寸,并对孔壁保持合适的摩擦力。具体的,珩磨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包括微调杆(2)和伺服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杆(2)的输出端固设有珩磨杆(1),所述珩磨杆(1)与所述微调杆(2)通过张力预调螺母(12)螺接固定,所述珩磨杆(1)的外侧靠近所述张力预调螺母(12)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11),所述珩磨杆(1)的输出端卡合固定有珩磨斜面接触杆(3),所述珩磨斜面接触杆(3)的顶端卡合有珩磨头(4),所述珩磨头(4)的顶端卡合连接有珩磨块(5),所述珩磨块(5)的外侧套设有珩磨杆外套(51),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块(62),所述斜块(62)与所述微调杆(2)的顶部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包括微调杆(2)和伺服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杆(2)的输出端固设有珩磨杆(1),所述珩磨杆(1)与所述微调杆(2)通过张力预调螺母(12)螺接固定,所述珩磨杆(1)的外侧靠近所述张力预调螺母(12)的一端套设有张力弹簧(11),所述珩磨杆(1)的输出端卡合固定有珩磨斜面接触杆(3),所述珩磨斜面接触杆(3)的顶端卡合有珩磨头(4),所述珩磨头(4)的顶端卡合连接有珩磨块(5),所述珩磨块(5)的外侧套设有珩磨杆外套(51),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块(62),所述斜块(62)与所述微调杆(2)的顶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控制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6)上螺接固定有伺服电机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彭学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