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3431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材料及器件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偏氟乙烯粉末、银纳米线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加入有机溶剂中,室温下超声分散搅拌,悬浮液体系成膜获得柔性压电复合薄膜;将柔性压电复合薄膜浸没在酸液中,在室温下静置去除氧化锌纳米颗粒后,洗涤干燥,获得海绵状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在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的两侧表面分别粘贴电极,进行极化处理以激活薄膜的压电性能;在两侧电极上粘附导线,得到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高。产品具有高灵敏的压力探测性能,能够检测微弱压应力变化;无需外部电源供电,可实现器件的小型化的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材料及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5G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型互联网社会的基础,基于各种类型和各种功能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成为后期数据分析、过程控制以及安全预警的关键环节。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工业中常见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柔性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扩展了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由于其特有的柔性,可以更好的与人体贴合,因此可以更好的监测人体在活动中的健康指标,例如心跳、脉搏、呼吸和躯体动作;此外,微型柔性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更好的植入人体,检测胸腔、血管压力变化,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目前所发展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有压阻式、压电式、电容式或晶体管式,其中除了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在工作时都需要外部电能输入,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场景和使用寿命。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基于材料本身特有的压电特性,在压力作用下可产生压电势,进而在外电路产生电信号,因此这一类压力传感器无需外部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聚偏氟乙烯粉末、银纳米线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加入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能溶解聚偏氟乙烯但不溶解纳米氧化锌颗粒和银纳米线;在室温下超声分散并搅拌,得到稳定的悬浮液体系;以常规方法成膜,获得柔性压电复合薄膜;/n(2)将柔性压电复合薄膜浸没在酸液中,酸液能溶解纳米氧化锌颗粒但不溶解聚偏氟乙烯和银纳米线;在室温下静置去除氧化锌纳米颗粒后,洗涤干燥,获得海绵状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n(3)在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的两侧表面分别粘贴电极,进行极化处理以激活薄膜的压电性能;在两侧电极上粘附导线,得到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偏氟乙烯粉末、银纳米线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加入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能溶解聚偏氟乙烯但不溶解纳米氧化锌颗粒和银纳米线;在室温下超声分散并搅拌,得到稳定的悬浮液体系;以常规方法成膜,获得柔性压电复合薄膜;
(2)将柔性压电复合薄膜浸没在酸液中,酸液能溶解纳米氧化锌颗粒但不溶解聚偏氟乙烯和银纳米线;在室温下静置去除氧化锌纳米颗粒后,洗涤干燥,获得海绵状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
(3)在多孔柔性压电复合薄膜的两侧表面分别粘贴电极,进行极化处理以激活薄膜的压电性能;在两侧电极上粘附导线,得到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偏氟乙烯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0~1:5,纳米氧化锌颗粒与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1:5~1:1,银纳米线与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1:4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纳米氧化锌颗粒平均直径小于100nm;银纳米线的长径比大于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龙周正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