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35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6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其中换热件包括包括第一换热体、第二换热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吸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体内设置有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二换热流道,所述吸热组件分隔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空间,使所述吸热组件、第一换热体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所述吸热组件用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体及所述第二换热体,本方案中,换热件延长了烟气流动路径,增大了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热水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现燃气热水器行业中使用的换热器结构主要是翅片管结构和盘管结构,无论使用哪种结构,都是由耐腐蚀材料制成,耐腐蚀材料一般以不锈钢为主,由于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差,需要增加外形尺寸来满足换热效果,但增加的外形尺寸影响产品的小型化设计趋势,导致热水器产品体型无法更好的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现有热水器在兼顾小型化趋势的基础上换热效果差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体、第二换热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吸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体内设置有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二换热流道;所述吸热组件分隔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空间,使所述吸热组件、第一换热体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扰流凸起沿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错位分布。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为多段回折结构,且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回折延伸路径与所述烟道的回折延伸路径相对应。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热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及所述第二换热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热体设置有出水旁通孔,所述第二换热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水旁通孔连通的进水旁通孔。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换热体及所述第二换热体相互背向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吸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体及所述第二换热体相互背向面的吸热组件用于与箱体内壁形成烟道。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吸热组件包括两个侧板及设置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交错设置形成多段回折的所述烟道。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侧板对应所述烟道设置有开窗片,所述开窗片用于所述烟道内外侧烟气的交换流通。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导流板开设有用于烟气流通的拱形桥。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及上述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换热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换热件依次连通。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箱体对应所述烟道的进出口分别设置于开口结构。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换热件连通的预热管组。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预热管组包括进水管、盘管及出水管;所述盘管盘绕于所述箱体的外周侧,所述盘管的进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盘管的出口与所述换热件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换热件的出口连通。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延长了烟气的路通路径,提高了烟气与换热件的换热效果,提升的换热效率,减少了烟气中热量的损失。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体、第二换热体及设置于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之间的吸热组件,第一换热体内设置有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换热流道,第二换热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二换热流道,吸热组件分隔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之间的空间,且吸热组件、第一换热体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烟道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流道及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件的第一换热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装置中多个换热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装置的预热管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换热件;200-预热管组;300-箱体;110-第一换热体;120-第二换热体;130-吸热组件;210-进水管;220-盘管;111-出水旁通孔;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第一换热流道;124-第一进水口;125-第一出水口;126-扰流凸起;127-凸筋;128-凹槽;129-进水旁通孔;131-侧板;132-导流板;133-烟道;131’1-开窗片;132’2-拱形桥。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方案提供一种换热件、换热装置及热水器,解决现有热水器在兼顾小型化趋势的基础上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换热件100用于吸收燃气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将热能与其内部流通的换热介质换热,最终把冷水加热成热水。换热件100包括第一换热体110、第二换热体120及设置于第一换热体110和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吸热组件130,第一换热体110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123,第二换热体120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123与第二换热流道连通,吸热组件130分隔第一换热体110与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空间,使吸热组件130、第一换热体110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120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133,当烟气流向第一换热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体(110)、第二换热体(1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10)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吸热组件(130);/n所述第一换热体(110)内设置有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换热流道(123),所述第二换热体(120)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23)连通的第二换热流道;/n所述吸热组件(130)分隔所述第一换热体(110)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空间,使所述吸热组件(130)、第一换热体(110)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120)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1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体(110)、第二换热体(1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10)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吸热组件(130);
所述第一换热体(110)内设置有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换热流道(123),所述第二换热体(120)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23)连通的第二换热流道;
所述吸热组件(130)分隔所述第一换热体(110)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之间的空间,使所述吸热组件(130)、第一换热体(110)的外壁面及第二换热体(120)的外壁面形成多段回折延伸的烟道(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23)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凸起(126)沿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23)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为多段回折结构,且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23)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回折延伸路径与所述烟道(133)的回折延伸路径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1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及所述第二换热体(1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呈对角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体(11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110)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120)的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10)设置有出水旁通孔(111),所述第二换热体(120)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水旁通孔连通的进水旁通孔(1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10)及所述第二换热体(120)相互背向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吸热组件(1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钦高砚庄刘小平瞿福元李忠堂苏开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