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及其转角平台间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318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地铁风井的楼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及其转角平台间的连接方法。装配式楼梯包括若干楼梯构件,每一楼梯构件包括一段梯段板、一个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一个下端转角平台,梯段板、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为一体的,在工厂内制作成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转角平台侧面上凸伸出连接钢筋,上方的楼梯构件的下端转角平台与下方的楼梯构件的上端转角平台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实现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楼梯构件在工厂预制,对材料用量更精准,对质量控制更好,减少了施工现场中材料的浪费以及建筑垃圾。减少了现场的施工强度以及时间,减少了现场人员配备,有利于安全生产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及其转角平台间的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风井的楼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及其转角平台间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风井通常深度较深,楼梯也较多,现如今在地铁风井普遍采用现浇方法制作地铁风井楼梯。现浇法,顾名思义,就是施工工人先将楼梯钢筋绑扎好,再安装模板,之后浇筑混凝土,在楼梯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模板,此方法有如下优点:1.施工人员对现浇施工方法操作熟悉,无需较多指导。但是,传统现浇的缺点也很明显:1.工序多,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板;2.所需工期长,严格按照上述工艺顺序施工,浇筑后的养护期是工艺需要;3.所需工人多,钢筋工、模板工、砼工等工人;4.施工管理复杂,因为工序多,工人多,而且现场通常有交叉作业,为了时间通常也会安排流水作业,施工管理人员尽管不需要对工艺做指导,但需要多花费精力在作业安排上面。地铁风井很深,照明和通风环境较差,工人的工作环境差,传统现浇的方式工序多,作业时间长,人工成本高,而且,如果工人长时间在地铁风井作业,必然会危害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及其转角平台间的连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现浇方法制作地铁风井楼梯所存在的工序多,作业时间长,人工成本高,以及危害工人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包括若干楼梯构件,每一所述楼梯构件均包括一段梯段板以及两个转角平台,其中,所述两个转角平台为一个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一个下端转角平台,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梯段板的两端,所述梯段板、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沿各自的厚度方向分别预留有固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内制作成型;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凸伸出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钢筋;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梯构件中,位于上方的楼梯构件的下端转角平台与位于下方的楼梯构件的上端转角平台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实现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端转角平台上的固定孔为条形孔。进一步的,所述梯段板上预留有吊装孔,所述梯段板内还预埋有吊钉以及吊点加强筋,所述吊钉与所述吊点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吊钉的上端头凸伸出所述吊装孔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沿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向方向连续延伸的纵向钢筋以及沿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横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分布筋,所述分布筋与所述纵向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凸伸出连接钢筋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混凝土搭台,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梯构件的混凝土搭台之间形成一个凹槽以及一个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PE棒,所述凹槽以及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楼梯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配式楼梯的各楼梯构件在加工厂生产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S2、将风井两侧壁上的牛腿的预留钢筋甩出;S3、根据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楼梯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吊装前在楼梯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S4、安装好吊具;S5、根据已放出的楼梯构件边线,先保证楼梯构件两侧准确就位,再使用水平尺和调节葫芦将楼梯构件调节水平;S6、将转角平台上的固定孔与风井侧壁上的牛腿的预留钢筋对齐,接着,放置好楼梯构件,并确保预留钢筋穿入固定孔内;S7、采用固定件将楼梯构件的上端转角平台与风井侧壁上的牛腿进行连接,采用滑动铰件将下端转角平台与风井侧壁上的牛腿进行连接,完成一个楼梯构件的安装;S8、重复上述步骤S5至S7,安装另一个楼梯构件,并保证上下相邻的两个楼梯构件的混凝土搭台之间形成凹槽以及缝隙,再在凹槽中布设主筋,随后再浇筑混凝土至与转角平台相平标高。进一步的,吊装楼梯构件前,还包括以下步骤:用专用存板架集中存放楼梯构件,存放场地要保持平整,存放距离要根据起重机有效半径两件叠放,楼梯构件下方放置钢支架与垫砖或者木方,以防止楼梯构件损坏。进一步的,所述楼梯构件的设计宽度小于风井两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楼梯构件吊装完毕后,使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下端转角平台分别与风井两侧壁相隔出一条缝隙,待所述楼梯构件与风井侧壁上的牛腿连接完毕后,采用砂浆将所述缝隙填补,以保证楼梯构件不发生位移。进一步的,待所述楼梯构件与风井侧壁上的牛腿连接完毕后,采用砂浆将固定孔封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节省材料:楼梯构件在工厂内预制,工厂预制对材料用量更精准,减少现场施工中材料的浪费。2.绿色环保:采用工厂预制,使得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大大减少,更加绿色环保。3.节约工期:更加节省工期,楼梯构件已经在构件厂按照设计完成生产,运往施工现场只剩吊装工序,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强度,节省支模拆模时间。4.质量有保障:因为工厂预制,对质量控制更好。5.施做效率高:构件是标准产品,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减少现场施工强度以及现场施工的时间,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有利于安全生产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健康。6.节省成本:无需在施工现场绑钢筋,所需工人少,只需要吊装工人和注浆工人;施工管理简便,工序少,工人少,只需要一次性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段楼梯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1-1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的2-2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沿图2中的3-3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沿4-4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的吊装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上端固定铰安装节点的放大图;图10是下端滑动铰安装节点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楼梯构件,每一所述楼梯构件均包括一段梯段板以及两个转角平台,其中,所述两个转角平台为一个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一个下端转角平台,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梯段板的两端,所述梯段板、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沿各自的厚度方向分别预留有固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内制作成型;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凸伸出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钢筋;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梯构件中,位于上方的楼梯构件的下端转角平台与位于下方的楼梯构件的上端转角平台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实现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楼梯构件,每一所述楼梯构件均包括一段梯段板以及两个转角平台,其中,所述两个转角平台为一个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一个下端转角平台,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梯段板的两端,所述梯段板、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沿各自的厚度方向分别预留有固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内制作成型;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均凸伸出若干间隔分布的连接钢筋;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梯构件中,位于上方的楼梯构件的下端转角平台与位于下方的楼梯构件的上端转角平台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实现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转角平台上的固定孔为条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板上预留有吊装孔,所述梯段板内还预埋有吊钉以及吊点加强筋,所述吊钉与所述吊点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吊钉的上端头凸伸出所述吊装孔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沿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向方向连续延伸的纵向钢筋以及沿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横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分布筋,所述分布筋与所述纵向钢筋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转角平台以及下端转角平台凸伸出连接钢筋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混凝土搭台,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梯构件的混凝土搭台之间形成一个凹槽以及一个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PE棒,所述凹槽以及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风井用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结构。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或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贺张仲华罗昊胡息华田晓伟周千皓庄镇利钟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