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放大式耗能自复位支撑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震自复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放大式耗能自复位支撑。
技术介绍
结构被动控制技术是指在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在结构振动时通过耗能装置耗散能量来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构被动控制技术造价低廉、构造简单,并且易于维护,不需要外部能源支持,因此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防屈曲支撑构件是结构被动控制技术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技术成熟、标准完备的减震耗能装置而广泛应用与实际工程当中。防屈曲支撑构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钢材发生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大多作为减震耗能装置应用于新建多层或高层建筑中,或者用于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当中。当发生地震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水平变形,尤其是在超设计基准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会产生较大残余变形,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当结构产生过大水平变形和残余变形时会导致结构的破坏与倒塌。因此,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防屈曲支撑。目前针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放大式耗能自复位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连接件、一上密封盖、一密封筒体、一下连接件和一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所述上密封盖和所述下连接件分别罩设于所述密封筒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密封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密封盖形成一伸出口,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筒体内并部分自所述伸出口伸出,所述伸出口与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密封配合;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伸出所述密封筒体的部分连接所述上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放大式耗能自复位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连接件、一上密封盖、一密封筒体、一下连接件和一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所述上密封盖和所述下连接件分别罩设于所述密封筒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密封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密封盖形成一伸出口,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筒体内并部分自所述伸出口伸出,所述伸出口与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密封配合;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伸出所述密封筒体的部分连接所述上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放大式耗能自复位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自复位核心组件包括一导杆、一上耗能端筒、单个或多个耗能旋转隔板、多个弹簧、一下耗能端筒、一耗能端板、一固定螺母和多个滚动件;所述导杆的第一端形成一突出部,所述导杆的第二端形成一外螺纹段;所述上耗能端筒、所述下耗能端筒和所述耗能端板依次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并设置于所述密封筒体内;所述耗能端板设置于所述下耗能端筒内并螺接所述导杆的所述外螺纹段;所述固定螺母螺接于所述外螺纹段并设置于所述耗能端板远离所述上耗能端筒的一侧;所述耗能旋转隔板套设于所述导杆外并位于所述上耗能端筒与所述下耗能端筒之间;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外并设置于所述上耗能端筒与相邻所述耗能旋转隔板之间、两相邻所述耗能旋转隔板之间和所述下耗能端筒与相邻所述耗能旋转隔板之间;所述导杆的外壁形成一第一螺旋槽;每一所述耗能旋转隔板形成与所述第一螺旋槽配合的一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槽之间设置有所述滚动件;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伸出口对所述上耗能端筒限位,所述突出部自所述伸出口伸出连接所述上连接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伸出口密封配合;所述密封筒体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上耗能端筒抵接所述上密封盖;所述突出部抵接所述上耗能端筒;所述下耗能端筒抵接所述密封筒体远离所述上密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利学,田坤,张富文,王明谦,肖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