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845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器和连接管;负压引流器包括上盖体、底座和位于上盖体和底座之间的负压引流器本体;上盖体上分别设有与负压引流器本体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气口,进液口与连接管螺纹连接;负压引流器本体内部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上盖体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下方设有排液口;底座上设有负压引流器固定件;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流量调节阀和连接管固定件,单向阀位于流量调节阀和负压引流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安全方便,保证有效引流,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及导管逆行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一次性使用的负压引流器主要用于患者胃肠减压、胆道引流及胸腔、腹腔穿刺手术后的引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引流器,缺少固定装置,需要借助别针橡皮筋来固定,患者下床活动时携带不方便;另外受到外力牵拉时,负压引流器容易滑脱,导致引流失效,甚至导管脱落,普通的负压引流器在患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缺点:1、易导致引流失效:普通负压引流装置的连接管下端为圆台形接口,与负压引流器连接不紧密,患者翻身时或由于外力的牵拉易使连接管与负压引流器分离,导致引流失效;2、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由于负压引流器固定不牢固、连接不紧密,引流器脱落的瞬间由于重力的牵拉作用,可导致导管滑脱,引起非计划拔管等差错事故的发生;3、易引起导管逆行性感染:普通负压引流装置无单向阀,在患者活动时或护理操作不注意容易导致引流液逆流,发生逆行性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及住院天数;4、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普通负压引流装置在导管固定时使用别针,别针尖端锋利,使用时易引起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损伤,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5、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普通负压引流装置缺少固定装置,导管固定时需另备固定绳、别针及橡皮筋,增加医护人员操作准备时间;同时由于负压引流器脱落导致引流液外溢,易污染床单位及周围环境,增加护士工作量;6、缺少引流液流量调节阀:普通负压引流装置缺少流量调节阀,在引流期间或试行夹管期间,往往需要将负压引流装置整体与患者伤口引流管分离,而观察一段时间后又需重新连接上,如每次更换负压引流装置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如不更换新的装置不符合无菌原则,增加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亦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当患者引流液较多时,由于缺乏调节器使患者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的引流液,导致腹腔、胸腔压力骤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安全、方便,保证有效引流,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及导管逆行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可调节式负压引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器和连接管;所述负压引流器包括上盖体、底座和位于上盖体和底座之间的负压引流器本体;所述上盖体上分别设有与负压引流器本体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液口与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内部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上盖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下方设有排液口;所述底座上设有负压引流器固定件;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流量调节阀和连接管固定件,所述单向阀位于流量调节阀和负压引流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侧壁上设有刻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体积为900~1200ml。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器固定件为固定绳,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绳套设于底座的固定孔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刻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固定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滚轮式流量调节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远离负压引流器的一端设有圆台型接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负压引流器11上盖体12负压引流器本体13底座14进液口15排气口16排液口17弹性件18负压引流器固定件2连接管3单向阀4流量调节阀5连接管固定件6圆台型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器1和连接管2;所述负压引流器1包括上盖体11、底座13和位于上盖体11和底座13之间的负压引流器本体12;所述上盖体11上分别设有与负压引流器本体12连通的进液口14和排气口15,所述进液口14与连接管2螺纹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内部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一端与上盖体11连接,所述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的下方设有排液口16;所述底座13上设有与负压引流器固定件18;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单向阀3、流量调节阀4和连接管固定件5,所述单向阀3位于流量调节阀4和负压引流器1之间。本技术的负压引流装置,用于患者胃肠减压、胆道引流及胸腔、腹腔穿刺手术后的引流,是与病人的引流管连接配合使用的。使用前,将负压引流器固定件18和连接管固定件5分别固定在例如床体或胸前,负压引流器1与连接管2连接后,打开排液口,按压负压引流器本体12内的弹簧,排尽负压引流器1中的空气,然后关闭排液口16,使负压引流器1保持负压状态,使用时,将连接管2与病人的引流管连接,引流液自引流管流入连接管2,通过流量调节阀4控制引流液的流速,引流液通过连接管2进入负压引流器1中,单向阀3可以防止引流液反流,防止导管逆行性感染的发生;同时当负压引流器1不慎脱落时,因单向阀3的存在,可有效阻止空气进入体内。本技术所提供的负压引流装置中,包括负压引流器1,所述负压引流器1包括上盖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引流器(1)和连接管(2);所述负压引流器(1)包括上盖体(11)、底座(13)和位于上盖体(11)和底座(13)之间的负压引流器本体(12);所述上盖体(11)上分别设有与负压引流器本体(12)连通的进液口(14)和排气口(15),所述进液口(14)与连接管(2)螺纹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内部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一端与上盖体(11)连接,所述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的下方设有排液口(16);所述底座(13)上设有负压引流器固定件(18);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单向阀(3)、流量调节阀(4)和连接管固定件(5),所述单向阀(3)位于流量调节阀(4)和负压引流器(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引流器(1)和连接管(2);所述负压引流器(1)包括上盖体(11)、底座(13)和位于上盖体(11)和底座(13)之间的负压引流器本体(12);所述上盖体(11)上分别设有与负压引流器本体(12)连通的进液口(14)和排气口(15),所述进液口(14)与连接管(2)螺纹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内部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一端与上盖体(11)连接,所述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的下方设有排液口(16);所述底座(13)上设有负压引流器固定件(18);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单向阀(3)、流量调节阀(4)和连接管固定件(5),所述单向阀(3)位于流量调节阀(4)和负压引流器(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器本体(12)侧壁上设有刻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霞庄英宋瑞梅王毅谈莉萍荀林娟叶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