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82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包括呈阶梯状设置在河岸素土夯实层上的石笼格宾网,每级阶梯高度为石笼格宾网高度的1/2,每级阶梯向内进深与石笼格宾网的宽度相同,所述石笼格宾网的下部填充石料层,所述石笼格宾网的上部填充缓释剂封装层,所述石笼格宾网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有铰链形式的开口,所述开口通过螺旋铁丝进行锁止,所述缓释剂封装层由内部封装水质净化缓释剂的纤维无纺布塑封袋铺设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行洪期净化河流水体中的水质污染物,并保证其净化效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大大减少工程难度和人力物力,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具有积极的生态环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
技术介绍
河流在行洪期往往具有水流迅急、水位升高、流量增大等水文特征,在城市区段河流对城市的行洪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主要的泄洪通道,但与此同时,城市中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也会随着流水进入河道,导致河流在行洪期水体水质变差,受到污染,影响河流水体环境和周围人居生活。现阶段,针对河流水体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治理,如引水冲污、底泥疏浚、化学除藻、重金属化学固定、生物氧化等,不同的技术手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但是这些技术手段往往工程造价大,实施工期长,部分措施对河流生态系统干扰影响大。而生态修复措施中,如人工浮岛、生态清淤、微生物修复和人工湿地等技术能够有助于河流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缩短修复时间,但对于行洪期的河流不太适用,修复效果也会大大削减,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以解决城市段河流行洪期河流水体的污染和水质净化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设置在河岸常水位线以上且行洪期水位线以下的河岸两侧边坡上,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包括呈阶梯状设置在河岸素土夯实层上的石笼格宾网,每级阶梯高度为石笼格宾网高度的1/2,每级阶梯向内进深与石笼格宾网的宽度相同,所述石笼格宾网的下部填充石料层,所述石笼格宾网的上部填充缓释剂封装层,所述石笼格宾网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有铰链形式的开口,所述开口通过螺旋铁丝进行锁止,所述缓释剂封装层由内部封装水质净化缓释剂的纤维无纺布塑封袋铺设而成。优选地,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与河岸线平行设置;对于弯曲形河流,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设置在河流回弯处;对于直线形河流,在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旁的浅水处间隔设置置石柱。优选地,所述石龙格宾网的长度为150~200cm,宽度为30~40cm,高度为50~70cm;所述河岸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20cm。优选地,所述石料层采用灰岩、砂岩或花岗岩铺设而成。优选地,所述纤维无纺布塑封袋由纤维无纺布条带采用塑封线缝合制成,长度为30~50cm,宽度为20~30cm。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缓释剂包括质量份数组分: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10~25份、无机絮凝剂2~5份、无机纳米净化材料0.1~0.2份、杀菌灭藻剂5~15份、分散剂0.1~0.5份以及润湿剂0.1~0.5份。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为聚硅酸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铁絮凝剂、聚磷氯化铝絮凝剂、聚硅酸铁絮凝剂、聚合硫酸氯化铁铝絮凝剂以及聚合聚铁硅絮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无机絮凝剂为氯化铁、氯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无机纳米净化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纳米二氧化钛95份、纳米氧化锌2份、纳米碳酸钙2份、纳米锡锑0.2份以及纳米氧化铜0.8份。优选地,所述杀菌灭藻剂由季胺盐胺与异噻唑啉酮复合制成,所述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浓度为80~150mg/L。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硅酸钠;所述润湿剂为丁基萘磺酸钠盐。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适用于季节性河流城市区段,主要发挥作用于河道洪涝期间,通过在河岸特定位置的护坡中放置能够净化水体的缓释结构,解决了河流行洪期水体水质变差、易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通过将净化水质的缓释剂装填于河道护岸边坡河流常水位于行洪期水位区间段,使行洪期河流水体能够淹没缓释剂装填坡段,随着河流的流动缓释剂中的试剂逐渐释放到河流水体中,达到行洪期解决河流水体水质污染的问题,同时行洪期结束水位回落后还可根据缓释剂存留情况进行及时更换,保证持续发挥作用,做到提前预防,低影响治理,节省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能够很好的去除河流行洪期外源流入的污染物和病菌,通过将缓释剂进行封口装填到石笼格宾网能够做到对河岸边坡加强防护的同时做到行洪期河流水质净化的提前实施,并保证其净化效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达到在行洪期对河流的水质净化效果。相比其他水质净化技术,大大减少工程难度和人力物力,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具有积极的生态环境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位置设置示意图;图2为弯曲形河流中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位置设置示意图;图3为直线形河流中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位置设置示意图;图4为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示意图;图5为石笼格宾网示意图;图6为纤维无纺布塑封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适用于季节性河流城市区段,主要发挥作用于河道洪涝期间,通过在河岸特定位置的护坡中放置能够净化水体的缓释结构,解决了河流行洪期水体水质变差、易污染的问题。如图1~图6所示,其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设置在河岸常水位线A以上且行洪期水位线B以下的河岸两侧边坡上,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与河岸线平行设置,使行洪期河流水体能够淹没缓释剂装填坡段,随着河流的流动缓释剂中的试剂逐渐释放到河流水体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对于弯曲形河流,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设置在河流回弯处,此处水流由于河道方向改变易形成漩涡,扰动面大,利于释放出的缓释剂大面积扩散,加快净化效率。如图3所示,对于直线形河流,在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旁的浅水处间隔设置置石柱2,增加河面水流扰动,加大缓释剂中水质净化试剂的扩散范围。考虑到河流岸线局部的曲线变化形态,本专利技术采用石笼格宾网装填结构,其形态可调整能够很好适应岸线变化,同时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岸线边坡稳固,装填物料方便,操作性强。如图4所示,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包括呈阶梯状设置在河岸素土夯实层3上的石笼格宾网4,每级阶梯高度为石笼格宾网4高度的1/2,每级阶梯向内进深与石笼格宾网4的宽度相同,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下部填充石料层5,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上部填充缓释剂封装层6。由于装袋后的缓释剂本身自重较轻,因此,在石笼格宾网4底部装填石料形成石料层5以稳固整体结构来抵抗流水冲刷,石料层5所占体积为整个石笼格宾网4的1/3~1/2体积,余下空间装填缓释剂封装层6。优选地,所述河岸素土夯实层3的厚度为20cm。更优选地,所述石料层5采用灰岩、砂岩或花岗岩铺设而成。如图5所示,所述石笼格宾网4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有铰链7形式的开口8。石笼格宾网4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置1/2可折返铰链7的开口8,便于后期缓释剂的更换,所述开口8可通过螺旋铁丝进行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设置在河岸常水位线(A)以上且行洪期水位线(B)以下的河岸两侧边坡上,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包括呈阶梯状设置在河岸素土夯实层(3)上的石笼格宾网(4),每级阶梯高度为石笼格宾网(4)高度的1/2,每级阶梯向内进深与石笼格宾网(4)的宽度相同,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下部填充石料层(5),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上部填充缓释剂封装层(6),所述石笼格宾网(4)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有铰链(7)形式的开口(8),所述开口(8)通过螺旋铁丝进行锁止,所述缓释剂封装层(6)由内部封装水质净化缓释剂的纤维无纺布塑封袋(9)铺设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设置在河岸常水位线(A)以上且行洪期水位线(B)以下的河岸两侧边坡上,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包括呈阶梯状设置在河岸素土夯实层(3)上的石笼格宾网(4),每级阶梯高度为石笼格宾网(4)高度的1/2,每级阶梯向内进深与石笼格宾网(4)的宽度相同,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下部填充石料层(5),所述石笼格宾网(4)的上部填充缓释剂封装层(6),所述石笼格宾网(4)顶部与长边平行方向设有铰链(7)形式的开口(8),所述开口(8)通过螺旋铁丝进行锁止,所述缓释剂封装层(6)由内部封装水质净化缓释剂的纤维无纺布塑封袋(9)铺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与河岸线平行设置;对于弯曲形河流,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设置在河流回弯处;对于直线形河流,在所述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1)旁的浅水处间隔设置置石柱(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龙格宾网(4)的长度为150~200cm,宽度为30~40cm,高度为50~70cm;所述河岸素土夯实层(3)的厚度为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质净化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层(5)采用灰岩、砂岩或花岗岩铺设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彬谭德远李书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都润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