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3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它包括担架平台;至少一个第一升降立柱及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前端的底部连接,第一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至少一个第二升降立柱及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后端的底部连接,第二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控制单元,用于分别或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动作;倾斜角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并将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该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在转运病人经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路面时能保持担架平台水平状态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电动担架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担架车,具体讲是一种自适应电动担架车。
技术介绍
担架车是一种用于转运病人的工具,其结构一般包括用于供病人平躺的担架平台,担架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支腿,且支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滑轮。现有技术的担架车在使用时将病人水平放置在担架平台上,由医护人员缓缓推着担架车将病人进行转运至病房或手术台,在转运的过程中时常要经过有坡度的路面,由于支腿的高度不能调节,当担架车经过有坡度的路面时,担架车上的病人的体位只能随坡度的不同而被动变化,当病人处于头低脚高体位时,脑血流灌注骤然增加,会使病人感到不适,对脑出血、脑挫伤病人会加重其脑损害;反之,头高脚低位可使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更加减少,也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现有技术的担架车在转运病人的过程中经过有坡度的路面时,担架平台会随着坡度的倾斜而倾斜,从而使担架平台上的病人因体位倾斜可能引发不适,甚至二次伤害,现有技术的担架车不能满足病人安全转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转运病人经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路面时能保持担架平台水平状态不变的自适应电动担架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它包括担架平台,具有供病人放置的上表面;至少一个第一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一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前端的底部连接,第一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至少一个第二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二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后端的底部连接,第二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控制单元,连接在担架平台上,并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用于分别或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动作;倾斜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担架平台上并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并将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电源单元,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给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提供电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前端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后端底部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一升降立柱连接,用于使两个第一升降立柱同步升降;两个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二升降立柱连接,用于使两个第二升降立柱同步升降。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为相同的升降立柱,其包括外管及滑动配合在外管内的至少一个内管,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滚轮连接,位于最内侧的内管的上端与担架平台的底部连接;所述内管的内孔中连接一线性升降机构,所述的线性升降机构与第一驱动电机或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用于带动内管相对于外管滑动,使升降立柱发生升降动作。作为优选,所述的倾斜角度传感器为陀螺仪传感器,且倾斜角度传感器连接在担架平台的底部中心。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单元为连接在担架平台上的蓄电池,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直流电机。作为优选,所述担架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承载架,所述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与承载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担架平台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上凸的挡杆,且担架平台的两端均设有把手。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在转运病人时,由医护人员推着自适应电动担架车的后端向前移动,在经过或通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倾斜路面时,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前端的第一升降立柱下端滚轮接触倾斜路面,使担架平台的前端呈现向上抬起或向下下落趋势,此时倾斜角度传感器能监测到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从而将监测到的倾斜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给第一驱动电机发出工作指令,从而使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升降立柱下降或上升,使担架平台的前端下降或上升,当倾斜角度传感器能监测到担架平台为水平状态时,第一驱动电机停止动作,这样在自适应电动担架车经过或通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倾斜路面时,能保持担架平台水平状态不变,保持担架平台上病人的体位保持水平不变;同理,在医护人员推着自适应电动担架车的前端向前移动经过或通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倾斜路面时,倾斜角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倾斜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给第二驱动电机发出工作指令,从而使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升降立柱下降或上升,使担架平台的前端下降或上升,以保持担架平台水平状态不变,保持担架平台上病人的体位保持水平不变。避免病人的体位因担架平台倾斜而被动倾斜产生二次伤害或不适。另外,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前端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后端底部的两侧;当倾斜角度传感器监测到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时,将倾斜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两个第一升降立柱或两个第二升降立柱同步升降,使担架平台保持水平状态,这样设置使该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在经过或通过坡度不大于20度的倾斜路面时,第一升降立柱或第二升降立柱的升降调节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上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下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升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自适应电动担架车的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1、担架平台,100、挡杆,101、承载架,102、把手,2、第一升降立柱,200、第一驱动电机,201、外管,202、内管,3、第二升降立柱,300、第二驱动电机,4、滚轮,5、控制单元,6、倾斜角度传感器,7、电源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它包括担架平台1,具有供病人放置的上表面;所述担架平台1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上凸的挡杆100,且担架平台的两端均设有把手102,所述的挡杆100用于防止担架平台的上表面上病人滑落,对病人起到保护作用,把手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用手抓着推动担架车。至少一个第一升降立柱2及驱动第一升降立柱2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200,所述第一升降立柱2的上端与担架平台1前端的底部连接,第一升降立柱2的下端连接有滚轮4;至少一个第二升降立柱3及驱动第二升降立柱3升降的第二驱动电机300,所述第二升降立柱3的上端与担架平台1后端的底部连接,第二升降立柱3的下端连接有滚轮4;所述第一升降立柱2和第二升降立柱3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升降立柱2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1前端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升降立柱2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1后端底部的两侧。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200和第二驱动电机300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驱动电机200分别与两个第一升降立柱2连接,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担架平台,具有供病人放置的上表面;/n至少一个第一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一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前端的底部连接,第一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n至少一个第二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二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后端的底部连接,第二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n控制单元,连接在担架平台上,并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用于分别或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动作;/n倾斜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担架平台上并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并将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n电源单元,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给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提供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担架平台,具有供病人放置的上表面;
至少一个第一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一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前端的底部连接,第一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
至少一个第二升降立柱及驱动第二升降立柱升降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与担架平台后端的底部连接,第二升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滚轮;
控制单元,连接在担架平台上,并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用于分别或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动作;
倾斜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担架平台上并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并将担架平台的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电源单元,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给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前端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升降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担架平台后端底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