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0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一种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包括:连接柔性后缘模块与外部机翼的外部定位孔(11),调节柔性后缘模块方向的外部定位槽(2),固定柔性翼肋(6)的固定孔(3),调节舵机(4)位置的舵机架安装槽(10),固定柔性翼肋(6)下表面运动轨迹的滑槽(8)。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连接架(1)的内部孔槽将柔性翼肋(6)和舵机(4)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柔性后缘模块,再通过连接架(1)的外部孔槽与机翼结构进行连接,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相关测试。该模块化设计方法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更换方便,适用于多种结构和变形方式的后缘变弯度机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以及具有该柔性后缘模块的后缘变弯度机翼。
技术介绍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自适应机翼是指在飞行中可根据飞行情况自动改变几何参数以获得最优性能的机翼,即无常规的副翼、襟翼、缝翼盒扰流片,机翼自身能根据任务要求灵活弯曲到所需的位置。自适应机翼主要分为面外变形和面内变形两种变形方式,而面内变形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为后缘变弯度,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改变翼型后缘的弯度,即翼型中弧线后部的弯曲程度,来改变机翼后部的压力分布,从而产生相应的操纵力矩来控制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后缘变弯度机翼因为其独特的气动性能优势,近些年来不断被研究和提出新设计,而现有的设计方法多集中于后缘变弯度的实现形式,并根据后缘的变形方式和驱动方式设计相应的机翼外部结构和两者之间的连接方法,然而,这类设计方法在后缘变形方式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架(1),/n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部定位孔(11),用于与外部机翼结构连接,/n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部定位槽(2),用于调节柔性后缘模块的方向,/n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的中下部的固定孔(3),用于固定柔性翼肋(6),/n设置在连接架(1)的腹板中部的多个舵机架安装槽(10),用于调节舵机(4)位置,/n在连接架(1)的下表面中间设置的、前后贯通的滑槽(8),用于在柔性翼肋(6)变形时约束柔性翼肋(6)的下表面的运动轨迹,/n其中/n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外部定位孔(11)彼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架(1),
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部定位孔(11),用于与外部机翼结构连接,
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部定位槽(2),用于调节柔性后缘模块的方向,
设置在连接架(1)的上表面的中下部的固定孔(3),用于固定柔性翼肋(6),
设置在连接架(1)的腹板中部的多个舵机架安装槽(10),用于调节舵机(4)位置,
在连接架(1)的下表面中间设置的、前后贯通的滑槽(8),用于在柔性翼肋(6)变形时约束柔性翼肋(6)的下表面的运动轨迹,
其中
连接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外部定位孔(11)彼此对称,两个外部定位槽(2)彼此对称,外部定位孔(11)位于连接架(1)的左两端,外部定位槽(2)位于连接架(1)的右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后缘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定位孔(11)为M2的公制粗牙螺纹孔,外部定位孔(11)的深度与连接架(1)上表面凸台的厚度一致,
连接架(1)借助通过外部定位孔(11)的螺栓与外部机翼结构进行连接,并用拧在该螺栓上螺母进行紧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晨雷朝辉张桢锴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