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晋才专利>正文

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97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包括:撑板,包括上撑板和下撑板,每一个撑板包括至少4个连接部件,底部设有滑槽,顶部设有至少1个的用于固定于骨面的锯齿;所述滑槽中有至少1个的锁定部件;撑杆,包括撑杆本体以及设置在撑杆本体上的连接孔;塞块,包括塞块本体,分别与上撑板、下撑板的滑槽相对应匹配的滑条,滑条上设有与上撑板、下撑板的锁定部件相对应匹配的塞块锁定齿;所述塞块可由滑条沿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滑槽塞入上撑板、下撑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联动作用实现融合支架高度的调节,使融合支架能够在微创手术中通过小通道植入更好地完成椎间支撑作用,达到融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
技术介绍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退变性侧弯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等)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神经压迫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脊椎稳定的重建依赖于椎体与椎体之间的骨性连接,最早的方法是经前路将髂骨块植于椎体间以达到椎体间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一种经后路的椎间融合器——BAK系统开始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此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逐步发展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椎间融合术在恢复椎间高度的同时加强脊柱前柱的支撑作用,增加节段稳定性,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试图通过小通道实现脊柱椎管的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但由于受小通道的限制,临床上需要使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目前使用的高度可调融合器不能满足临床应用。中国专利CN201510191028.2公开了一种可扩张椎间融合器,其融合器装置通过螺钉旋入外壳体内使得导向架和限位架相对移动,进而撑开外壳体起到扩张的效果。该专利在结构上较复杂,体积也相对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撑板,包括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安装在椎间融合支架的底部和顶部,上撑板或下撑板设有至少4个连接部件,底部设有滑槽,顶部设有至少1个的用于固定于骨面的锯齿;所述滑槽中有至少1个的锁定部件;/n撑杆,包括撑杆本体,以及设置在撑杆本体上的连接孔;撑杆通过连接孔与上撑板、下撑板的连接部件匹配相连,从而将上撑板和下撑板通过撑杆连接在一起,此时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滑槽相向设置;/n塞块,包括塞块本体,分别与上撑板、下撑板的滑槽相对应匹配的滑条,滑条上设有与上撑板、下撑板的锁定部件相对应匹配的塞块锁定齿;所述滑条与滑槽滑动匹配,所述塞块可由滑条沿...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板,包括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分别安装在椎间融合支架的底部和顶部,上撑板或下撑板设有至少4个连接部件,底部设有滑槽,顶部设有至少1个的用于固定于骨面的锯齿;所述滑槽中有至少1个的锁定部件;
撑杆,包括撑杆本体,以及设置在撑杆本体上的连接孔;撑杆通过连接孔与上撑板、下撑板的连接部件匹配相连,从而将上撑板和下撑板通过撑杆连接在一起,此时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滑槽相向设置;
塞块,包括塞块本体,分别与上撑板、下撑板的滑槽相对应匹配的滑条,滑条上设有与上撑板、下撑板的锁定部件相对应匹配的塞块锁定齿;所述滑条与滑槽滑动匹配,所述塞块可由滑条沿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滑槽塞入上撑板、下撑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的数量至少有4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晋才海涌周立金尹鹏
申请(专利权)人:杨晋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