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头固定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5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堵头固定块,具体包括:上缘部分,上缘部分包括上固定螺接孔;下缘部分,下缘部分包括下固定螺接孔,与上固定螺接孔相对设置,下固定螺接孔的孔壁上具有螺纹;第一连接杆插孔,位于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插孔,位于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一侧开口,开设于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一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第二侧开口,开设于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二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定位孔,位于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的对端,用于术中临时固定所述堵头固定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头固定块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堵头固定块。
技术介绍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复位和固定十分困难,由此伤残比例也较高。目前针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固定器材很多,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通常术中采用接骨板、接骨螺钉对骨折部位实施固定。上述固定装置在具体应用到骨折固定以及以骨骼矫形的过程中,钢板、髓内钉存在着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应力遮挡的问题。外固定器常因术后感染通常不能作为终结固定装置。此外,现有的以连接棒及夹块作为连接固定装置的器械中,在手术操作与术中使用出现夹块与连接棒滑动和转动,严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常因锁紧不可靠而出现脱棒和滑棒以致术后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由此可见,传统的骨折固定装置存在着选择使用不方便、使用不灵活、制造成本高、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缺陷,亟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头固定块,其设计结构简单,拼装简便,使用灵活,适配性好,扩展性强,连接牢固,制造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堵头固定块,所述堵头固定块具体包括:上缘部分,所述上缘部分包括上固定螺接孔;下缘部分,所述下缘部分包括下固定螺接孔,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相对设置,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孔壁上具有螺纹;第一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一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一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第二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二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当第一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孔,第二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二连接杆通孔,锁定螺钉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穿设后,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螺纹螺接,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抵顶,由此将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插孔内;并且所述螺钉帽透过所述第一侧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挤压固接,所述螺钉帽透过所述第二侧开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挤压固接;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的对端,用于术中临时固定所述堵头固定块。优选的,所述堵头固定部还包括:交叉孔;所述交叉孔位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内,由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分别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相交产生,用于挤压所述连接杆。优选的,所述堵头固定块的外援弧度范围为45~60°。优选的,所述堵头固定块的末端为倒圆角处理,所述倒圆角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3.5~5.5mm。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连接杆连接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插孔的孔径相等或不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堵头固定块,设计结构简单,拼装简便,灵活固定,不易脱杆,适配性及扩展性强,提升端头的防脱性能,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头固定块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头固定块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部分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头固定块与锁定螺钉和连接杆结合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头固定块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头固定块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部分的剖面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堵头固定块为一体成型结构,堵头固定块具体包括: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堵头固定块为半封闭结构,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为一体成型。上缘部分31,位于堵头固定块的上端,表面为光滑的曲面,上缘部分31包括上固定螺接孔310,上固定螺接孔310的孔壁为光滑的曲面,用于和锁定螺钉的螺钉帽部分相贴合,实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部分完全容置于上固定螺接孔310内,使得锁定螺钉的螺钉帽表面与上缘部分31的表面持平。下缘部分32,位于堵头固定块的下端,与骨骼的骨表面相贴合一侧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表面,下缘部分32包括下固定螺接孔320,下固定螺接孔320与上固定螺接孔310相对设置,下固定螺接孔320的孔壁上具有紧固螺纹,用于和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相连接,实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下固定螺接孔320的锁定连接。具体的,上固定螺接孔310的孔径大于下固定螺接孔320的孔径,使得锁定螺钉的螺钉帽部分可以卡设于上缘部分31,进而固定块与骨骼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第一连接杆插孔33,位于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连接部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插孔34,位于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一连接杆通孔33和第二连接杆通孔34对称设置于上固定螺接孔310与下固定螺接孔320构成的通孔的两侧,与通孔的插射方向垂直,第一连接杆插孔的孔径与第二连接杆插孔的孔径相等或不等。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的直径与第二连接杆的直径相等,从而第一连接杆插孔33和第二连接杆插孔34的孔径相等。第一侧开口35,开设于上固定螺孔310和下固定螺孔320的第一连接杆插孔33末端外侧;第二侧开口36,开设于上固定螺孔310和下固定螺孔310的第二连接杆通孔34末端外侧。第一侧开口35和第二侧开口36用于观察确认连接杆插入连接杆通孔的状态。堵头固定块的内部,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具有压缩缝37,压缩缝37的开设方形与连接杆通孔的插入方形一致,并且压缩缝37分别与第一连接杆插孔33和第二连接杆插孔34联通;压缩缝37通过锁定螺钉调节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由通孔的两侧对连接杆进行挤压,进一步实现堵头固定块对连接杆的固定,从而实现堵头固定块的紧固封堵作用,进一步限制并防止双棒固定块脱离连接杆。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锁定螺钉穿设上缘部分31上固定螺接孔310和下缘部分32下固定螺接孔320后,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下固定螺接孔320进行连接,随着上螺接部与紧固螺纹连接并咬紧,锁定螺钉的螺钉帽部分与上固定螺接孔310进行贴合,随着螺钉帽部分完全贴合并容置于上固定螺接孔310内,压缩缝37的缝隙被进一步压缩并不再变化,锁定螺钉的螺杆部和钉头部分别穿过下固定螺接孔320后植入骨骼内。交叉孔38,位于上固定螺接孔310内,由第一连接杆插孔33和第二连接杆插孔34与上固定螺接孔310相交产生,用于通过锁定螺钉挤压并固定连接杆的作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两根连接杆分别穿设进第一连接杆插孔33和第二连接杆插孔34,锁定螺钉从上固定螺孔310和下固定螺孔320穿设后,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下固定螺接孔320的螺纹螺接,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上固定螺接孔310抵顶,由此将上缘部分31和下缘部分32挤压,从而使得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头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固定块具体包括:/n上缘部分,所述上缘部分包括上固定螺接孔;/n下缘部分,所述下缘部分包括下固定螺接孔,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相对设置,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孔壁上具有螺纹;/n第一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一侧;/n第二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另一侧;/n第一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一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n第二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二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n当第一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孔,第二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二连接杆通孔,锁定螺钉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穿设后,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螺纹螺接,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抵顶,由此将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插孔内;并且所述螺钉帽透过所述第一侧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挤压固接,所述螺钉帽透过所述第二侧开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挤压固接;/n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和第二连接杆插孔的对端,用于术中临时固定所述堵头固定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头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固定块具体包括:
上缘部分,所述上缘部分包括上固定螺接孔;
下缘部分,所述下缘部分包括下固定螺接孔,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相对设置,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孔壁上具有螺纹;
第一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一侧;
第二连接杆插孔,位于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连接部的另一侧;
第一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一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
第二侧开口,开设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的第二连接杆插孔末端外侧;
当第一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孔,第二连接杆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二连接杆通孔,锁定螺钉从所述上固定螺孔和下固定螺孔穿设后,所述锁定螺钉的上螺接部与所述下固定螺接孔的螺纹螺接,所述锁定螺钉的螺钉帽与所述上固定螺接孔抵顶,由此将所述上缘部分和下缘部分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翚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