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56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内设有电机和散热网,电机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主齿轮的下方设有转动柱,转动柱上套设有次齿轮,转动柱的两端均设有滚轮;空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矩形槽,矩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电机、主齿轮、转动柱、次齿轮、滚轮、转轴和吸水海绵;将外壳放在地面上,吸水海绵紧贴在地面;电机启动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使次齿轮和转动柱一起转动,并带动滚轮在地面上移动,使吸水海绵能将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水珠擦拭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有的地区天气比较潮湿,卧室地面经常会出现水珠,水珠擦干净之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大量的水珠,难以清理干净,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下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所述电机槽内设有电机和散热网,所述散热网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下方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套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11),所述电机槽(11)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13);所述电机槽(11)内设有电机(2)和散热网(21),所述散热网(21)位于所述电机(2)的上方,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1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12)内,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22),所述主齿轮(22)的下方设有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上套设有次齿轮(24),所述次齿轮(24)与所述主齿轮(22)紧密啮合,且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分别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屋服务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的顶面开设有电机槽(11),所述电机槽(11)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滚轮槽(13);所述电机槽(11)内设有电机(2)和散热网(21),所述散热网(21)位于所述电机(2)的上方,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槽(1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12)内,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主齿轮(22),所述主齿轮(22)的下方设有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上套设有次齿轮(24),所述次齿轮(24)与所述主齿轮(22)紧密啮合,且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空腔(12)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滚轮槽(13)内,所述转动柱(23)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5);所述空腔(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槽(14),所述矩形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141),两个所述转动孔(141)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底部设有吸水海绵(31);所述矩形槽(14)的一侧且靠近外壳(1)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圆柱槽(15),所述圆柱槽(15)内安装有万向轮(4)。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薇陈镜先邓桂芳王思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