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宝娣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14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该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包括左基带,所述左基带的右侧设置有右基带,所述左基带和右基带相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左基带和右基带之间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螺纹杆的外围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连接带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该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实现对于伤口的粘性挤压缝合,提高了缝合的效率,且不会留下缝合的疤痕,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对伤口进行缝合和调节,且对于伤口的不同部位挤压的更加均匀,提高了辅助伤口愈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器械
,具体为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的一种医学科属,外科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五大类,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因此在外科治疗和手术中会接触到很多的皮肤伤口,而为了使皮肤伤口能够更好地愈合,需要对伤口表面进行缝合。而传统的外科伤口缝合器械结构简单,为单一的针体结构,需要医护人员动手缝合,不仅效率低下,在愈合后还会留有明显的疤痕,虽然逐渐出现了一些粘性伤口缝合装置,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左右两侧排列的锁扣进行依次的扣合,因此在缝合和调节时都更加繁琐,且容易出现伤口不同部位挤压力不均匀的现象,降低了辅助伤口愈合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者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实现对于伤口的粘性挤压缝合,提高了缝合的效率,且不会留下缝合的疤痕,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对伤口进行缝合和调节,且对于伤口的不同部位挤压的更加均匀,提高了辅助伤口愈合的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包括左基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基带(1)的右侧设置有右基带(2),所述左基带(1)和右基带(2)相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3),所述左基带(1)和右基带(2)之间设置有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钮(6),所述螺纹杆(5)的外围套设有螺纹套(7),所述连接带(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螺纹套(7)与滑块(8)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滑块(8)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0),所述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0)之间缠绕有牵引绳(11),所述连接带(4)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包括左基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基带(1)的右侧设置有右基带(2),所述左基带(1)和右基带(2)相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3),所述左基带(1)和右基带(2)之间设置有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旋钮(6),所述螺纹杆(5)的外围套设有螺纹套(7),所述连接带(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螺纹套(7)与滑块(8)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滑块(8)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0),所述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0)之间缠绕有牵引绳(11),所述连接带(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左收卷辊(12),所述连接带(4)底部左收卷辊(1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右收卷辊(13),所述左收卷辊(12)和右收卷辊(1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4),所述左收卷辊(1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外围螺纹连接有螺母(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贯穿螺纹套(7),并与螺纹套(7)相互啮合,且所述螺纹杆(5)与螺纹套(7)的啮合处位于螺纹套(7)与传动杆(9)转动连接处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叉牵引的粘性伤口表面缝合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娣
申请(专利权)人:程宝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