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213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服务领域,公开了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包括设置于社区内的X线机、螺旋CT机、核磁共振系统和社区交互终端,以及设置于院内的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和院内交互终端;X线机、螺旋CT机、核磁共振系统分别与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通讯连接;社区交互终端与院内交互终端通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院内交互终端与社区交互终端实现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医务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控制安装于社区内的X线机、螺旋CT机或核磁共振系统分别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扫描获得临床影像资料以进行诊断,确保社区周边固定人口及经过此系统的流动人员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均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诊断和院前急救,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因其发病突然,患者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而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有效诊治的时间窗内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就为临床治疗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交通问题日趋严重,我国道路上虽然均设有应急车道,但时常存在被私家车占用的情况发生,此时即便救护车第一时间能够接到患者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缺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利用院内交互终端与社区交互终端实现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医务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控制安装于社区内的X线机、螺旋CT机或核磁共振系统分别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扫描获得临床影像资料以进行诊断,确保社区周边固定人口及经过此系统的流动人员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均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诊断和院前急救,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包括设置于社区内的X线机、螺旋CT机、核磁共振系统和社区交互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医院院内的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和院内交互终端;X线机、螺旋CT机、核磁共振系统分别与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通讯连接;社区交互终端与院内交互终端通讯连接;X线机用于通过X射线透过患者病变部位形成的各种影像对患者进行诊断;螺旋CT机用于通过X射线束来对人体指定部位一定厚度层面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分析确定各部分对X射线束的吸收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病症;核磁共振系统用于通过磁场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人体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用于院内医务人员分别控制X线机、螺旋CT机、核磁共振系统的启动、工作与关闭;院内交互终端与社区交互终端分别用于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进一步地,社区交互终端还内置呼叫模块和信息录入模块;院内交互终端还内置有与呼叫模块通讯连接的呼叫响应模块,以及与信息录入模块通讯连接的信息显示模块和电子病历生成模块;呼叫模块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在社区交互终端上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呼叫,信息录入模块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填写患者相关信息,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既往病史;呼叫响应模块用于在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呼叫后向医务人员发出提示信息,提示医务人员接收救护信息;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填写的患者相关信息,电子病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患者或患者家属填写的患者相关信息以及X线机、螺旋CT机或核磁共振系统的成像信息自动生成院前电子病历。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防护X线机、螺旋CT机和核磁共振系统的防辐射室,防辐射室内安装有将防辐射室分割为三个独立检测室的屏蔽隔板,X线机、螺旋CT机和核磁共振系统分别安装于检测室内,且每个X线机、螺旋CT机和核磁共振系统独立配设有一个社区交互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院内交互终端与社区交互终端实现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医务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控制安装于社区内的X线机、螺旋CT机或核磁共振系统分别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扫描获得临床影像资料以进行诊断,确保社区周边固定人口及经过此系统的流动人员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均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诊断和院前急救,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天影放射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社区交互终端的结构框图;其中,1、X线机;2、螺旋CT机;3、核磁共振系统;4、社区交互终端;5、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6、院内交互终端;7、呼叫模块;8、信息录入模块;9、呼叫响应模块;10、信息显示模块;11、电子病历生成模块;12、防辐射室;13、屏蔽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包括设置于社区内的X线机1、螺旋CT机2、核磁共振系统3和社区交互终端4,还包括设置于医院院内的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和院内交互终端6;X线机1、螺旋CT机2、核磁共振系统3分别与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通讯连接;社区交互终端4与院内交互终端6通讯连接;X线机1用于通过X射线透过患者病变部位形成的各种影像对患者进行诊断;螺旋CT机2用于通过X射线束来对人体指定部位一定厚度层面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分析确定各部分对X射线束的吸收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病症;核磁共振系统3用于通过磁场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人体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用于院内医务人员分别控制X线机1、螺旋CT机2、核磁共振系统3的启动、工作与关闭;院内交互终端6与社区交互终端4分别用于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在本实施例中,X线机1,螺旋CT机2及核磁共振系统3的安装可以根据各个社区的人员密集程度及社区规模的大小进行配置,并结合城市建设大数据的客观要求精准的选址,确保周边社区固定人口及经过此系统的流动人员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均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诊断;社区交互终端4和院内交互终端6均设置有语音交互系统,如话筒、扩音器等,还有显示屏和摄像头等视频设备,方便患者或其家属与医务人员沟通。X线机1、螺旋CT机2及核磁共振系统3设备的管理采用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进行远程云端操作的模式。以X线机1为例,如有患者不慎摔伤导致右侧下肢不能活动,在患者到达天影放射诊断系统时,患者或者家属与医务人员通过社区交互终端4与院内交互终端6沟通,医务人员判断患者可能为下肢骨折导致,因此可以选择X线机1进行初步诊断,医务人员可以指导家属将患者放入X线机1的检查床,并通过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启动X线机1,远程操作X线机1进行相关检查;待检查完成后,患者的影像资料可以第一时间经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传送到医院的影像中心;同时临床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获得骨折的相关信息,对影像资料及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评估后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即可完善相关的诊治准备,需要手术的立即联系手术室等辅助科室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暂时不需要手术的可以在科室准备好床位及相关紧急救治药物,确保患者来院前可以得到最佳的救治;而且在进行第一时间的诊断和沟通时,患者家属可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紧急状态下的体位纠正等必要措施,以免引起患者的二次损伤。本实施例中螺旋CT机2及核磁共振系统3的诊断流程及其效果与X线机1相似。社区交互终端4还内置呼叫模块7和信息录入模块8;院内交互终端6还内置有与呼叫模块7通讯连接的呼叫响应模块9,以及与信息录入模块8通讯连接的信息显示模块10和电子病历生成模块11;如果遇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社区内的X线机(1)、螺旋CT机(2)、核磁共振系统(3)和社区交互终端(4),还包括设置于医院院内的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和院内交互终端(6);所述X线机(1)、所述螺旋CT机(2)、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分别与所述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通讯连接;所述社区交互终端(4)与所述院内交互终端(6)通讯连接;/n所述X线机(1)用于通过X射线透过患者病变部位形成的各种影像对患者进行诊断;所述螺旋CT机(2)用于通过X射线束来对人体指定部位一定厚度层面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分析确定各部分对X射线束的吸收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病症;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用于通过磁场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人体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n所述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用于院内医务人员分别控制所述X线机(1)、所述螺旋CT机(2)、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的启动、工作与关闭;/n所述院内交互终端(6)与所述社区交互终端(4)分别用于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社区内的X线机(1)、螺旋CT机(2)、核磁共振系统(3)和社区交互终端(4),还包括设置于医院院内的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和院内交互终端(6);所述X线机(1)、所述螺旋CT机(2)、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分别与所述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通讯连接;所述社区交互终端(4)与所述院内交互终端(6)通讯连接;
所述X线机(1)用于通过X射线透过患者病变部位形成的各种影像对患者进行诊断;所述螺旋CT机(2)用于通过X射线束来对人体指定部位一定厚度层面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分析确定各部分对X射线束的吸收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病症;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用于通过磁场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人体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
所述远程控制及传输模块(5)用于院内医务人员分别控制所述X线机(1)、所述螺旋CT机(2)、所述核磁共振系统(3)的启动、工作与关闭;
所述院内交互终端(6)与所述社区交互终端(4)分别用于院内医务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语音或可视化视频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影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社区交互终端(4)还内置呼叫模块(7)和信息录入模块(8);所述院内交互终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华柴旭斌缪中荣李佑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