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12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1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处理电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测量电压,通过处理电路形成人体心电信号;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结构构成内部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处理电路;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一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二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二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电绝缘,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至少被一个壳体结构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隔离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测量时手指手臂接触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测量的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及使用方法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用于检测人体心电数据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可穿戴设备以其较小的体积,但又具有完整的功能及合适的计算能力,并足够服务用户,其易用性给用户带来便利。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及使用上,需要更多考虑的是用户的使用体验,该体验设计需要针对用户容易理解操作并且操作自然的要求。可穿戴设备用于测量人体心电图需要使用到至少两个电极,在测量的过程中,两个电极不能电连接,且测量时人体的两个手臂也不能互相触碰,否则测量失败。由于心电测量需要一段时间形成心电图数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果发生检测失败,会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挫败感,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注意到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文档CN109634447A记载的通过案件的方式作为其中一个电极的办法,容易导致用户在测量时,由于手指的上下移动触摸到两外一个电极连接的手腕部,从而导致测量的失败。另外一件中国专利公开文档CN106388809A中揭示的,采用环状上表壳的方式作为一个电极端供用户的手指进行接触,该设计方式容易导致用户在长时间测量时,手指倾斜抬起的问题导致接触不良,容易导致测试失败,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挫败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具有高可靠度的心电持续测试功能,避免了传统的结构容易导致测试失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处理电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测量电压,通过处理电路形成人体心电信号;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结构构成内部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处理电路;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一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二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二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电绝缘,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至少被一个壳体结构间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显示面板、面圈、中框、底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壳体上部,所述面圈套设在显示面板周围一圈,中框设置在面圈下侧,底板设置在中框下侧,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面圈上,所述第一电极和底板构成第一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和面圈构成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通过中框间隔。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与底板平行,所述面圈具有倾斜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与底板平行,所述面圈具有弧形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面圈包括用于接受信号的面圈天线以及用于检测的面圈检测部,所述面圈天线与面圈检测部电绝缘。进一步的,所述面圈包括设置的第一天线部分和第二天线部分,以及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天线部分和检测部分分别两两交错设置,所述每个天线部分和检测部分都分别电绝缘。进一步的,所述面圈天线经过第一触点与处理电路电信号连接用于输入通讯信号,所述面圈检测部通过第二触点与处理电路电信号连接用于输入检测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弹针。进一步的,还包括表耳,所述表耳用于连接表带,所述表耳上设置有表耳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电极与检测区域电联通。进一步的,所述表耳检测区域为按键结构,形成表耳检测按键,所述表耳检测按键通过弹性片与主板连接构成第二电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可以输入控制信号,对可穿戴设备相应程序进行控制,修改或输入数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通过第二电极用于通过人类的手指输入检测信号,所述第一电极用于通过人类的手臂输入检测信号,并且在检测时人类的检测手指和人类的检测手臂不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并且明确测量位置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测量时手指移动、倾斜等导致手指和手臂接触,或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导致测量失败的问题,并且也同时解决了因为这些测量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用于测量人体心电信号。如图1-2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包括处理电路13、第一电极18、第二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8和第二电极12分别与处理电路13电连接,第一电极18与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测量电压,通过处理电路形成人体心电信号;所述主体100包括壳体结构(显示面板11、面圈12、中框14、底板17)构成内部容纳空间19,所述容纳空间19内设置处理电路13;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区域181和第二检测区域121,所述第一电极18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一检测区域181上,所述第二电极12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二检测区域121上,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81与第二检测区域121电绝缘,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至少被一个壳体结构间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显示面板11、面圈12、中框14、底板17,所述显示面板11设置在壳体上部,所述面圈套设在显示面板周围一圈,中框14设置在面圈下侧,底板17设置在中框14下侧,所述第一电极18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面圈12上,所述第一电极18和底板17构成第一检测区域181,所述第二电极和面12圈构成第二检测区域121,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81与中框电绝缘、第二检测区域与中框14电绝缘。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11与底板17平行,所述面圈12具有倾斜外表面,详细的,所述面圈12与显示面板11成内锐角倾斜,便于用户将手指搭在面圈上进行测量,符合人体工程学。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11与底板17平行,所述面圈12具有弧形外表面,弧形表面设置可以提高人的手指在测量时候的接触感,避免影响检测时的接触稳定性。如图3-4所示,在这一个实施例里,所述面圈12包括用于接收信号的面圈天线122以及用于检测的面圈检测部123,所述面圈天线122与面圈检测部123电绝缘。所述面圈天线122与面圈检测部123构成完整的圆环,且面圈天线122与面圈检测部123之间设置有绝缘片124。进一步的,所述面圈包括设置的第一天线部分和第二天线部分,以及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两组天线部分和检测部分分别两两交错设置,每个天线部分和检测部分都分别电绝缘。进一步的,所述面圈天线经过第一触点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处理电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测量电压,通过处理电路形成人体心电信号;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结构构成内部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处理电路;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一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二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二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电绝缘,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至少被一个壳体结构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处理电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测量电压,通过处理电路形成人体心电信号;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结构构成内部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处理电路;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一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二电极可接触地设置在第二检测区域上,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电绝缘,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至少被一个壳体结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显示面板、面圈、中框、底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壳体上部,所述面圈套设在显示面板周围一圈,中框设置在面圈下侧,底板设置在中框下侧,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面圈上,所述第一电极和底板构成第一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和面圈构成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与第二检测区域通过中框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底板平行,所述面圈具有倾斜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底板平行,所述面圈具有弧形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圈包括用于接受信号的面圈天线以及用于检测的面圈检测部,所述面圈天线与面圈检测部电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虎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