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93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04
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以一次性实现秸秆清理均匀归行、条带旋耕、归行秸秆浅压固定、旋耕带及秸秆归行带镇压等作业,从而实现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的农艺要求。可调节的挡土板可实现条带旋耕中土壤飞溅的数量,从而可根据具体的土壤及风力情况调节秸秆浅压固定的情况。其中,主要构件归行机A包括主机架、深松铲、动力传动机构、旋耕机构、挡土板、限深镇压辊、辅助镇压辊、两个秸秆清理机构、两个固定板、两个活动板、两个镇压轮、两个联动杆、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板、两个螺母、两个弹簧和两个连接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秸秆清理、深松、旋耕、秸秆浅压覆盖、土壤镇压、秸秆镇压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已经是当前农业种植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现代农业技术、种植技术都离不开秸秆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秸秆覆盖,从国家层面到普通农民都在关注秸秆问题,秸秆归行覆盖是最容易被农民接受的秸秆还田方法。秸秆归行覆盖培肥地力,解决了秸秆去向,杜绝了秸秆焚烧。东北地区耕地面积4.5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2%,粮食商品率60%以上,是国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然而,多年来持续的土壤退化正在威胁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生产表明,不合理耕种是导致东北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导致种植效益降低及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沙尘暴、水系面源污染等。发展绿色高效耕种技术,系统解决东北地区面临的生产与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因此中国科学院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目前收获时秸秆高留茬难、行距比国外小、春季多大风的问题,秸秆全覆盖免耕推广难度大的难题,提出了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旋耕技术。本着农机与农艺的相互结合的原则,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广本技术,一种新型的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应运而生。目前,秸秆归行覆盖免耕播种是先利用前置归行机将秸秆清理归行两次,再通过免耕播种机在秸秆清理带免耕播种,也有条带旋耕机将秸秆旋耕至土壤耕层中,然后进行播种。而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还没有配套的机具。目前已有的条带旋耕机通常使用旋耕机边箱传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条旋带漏耕的情况,但是边箱拖堆造成的秸秆分布不均,严重的制约着本技术的广泛推广。秸秆处理机构的前置结构,由于土地的不平整常常导致拖拉机悬空而影响秸秆归行效果,造成秸秆积堆。窄橡胶轮可以起到很好的限深作用,但无法达到秸秆有效镇压的问题,由于我国东北地区春天播种季节大风较多,归行的秸秆也常常因为大风的问题而被吹散,导致秸秆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作物出苗,后置单辊镇压很难实现镇压保墒的效果。目前的条带旋耕机无法完成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的技术要求。现有《一种前置式玉米保护性耕作秸秆归行机》授权公告号:CN207720650U,从图1中可看出,弹齿18安装在指盘17上,指盘17直径内部与弹齿18之间为镂空状态,工作时,秸秆很容易从镂空地方进入后缠在指盘17和弹齿18上,导致秸秆不能均匀覆盖,甚至使指盘17无法转动,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秸秆归行覆盖条带耕作的配套机具要求,首先利用新型的秸秆清理归行机构实现秸秆清理与均匀归行,之后在备耕带进行深松及条带旋耕,旋耕中飞溅的部分土壤将归行的秸秆浅压固定,同时利用防粘土镇压器对旋耕带及秸秆归行带进行镇压。一次完成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的农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其组成包括两行秸秆归行机A,两行秸秆归行机A包括主机架(1)、深松铲(3)、动力传动机构(4)、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辅助镇压辊(8)、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两个固定板(9)、两个活动板(10)、两个镇压轮(11)、两个联动杆(12)、两个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板(14)、两个螺母(15)、两个弹簧(16)和两个连接销(17);深松铲(3)、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和辅助镇压辊(8)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1)下方,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设置在主机架(1)的前端,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相对于深松铲(3)对称设置,秸秆清理机构(2)上的连接杆(2-11)通过连接销(17)与主机架(1)铰接,深松铲(3)的上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壳体(5-4)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主动轮(5-1)固装在动力传动机构(4)的输出轴(4-1)上,挡土板(6)的上端铰接在主机架(1)上,两个固定板(9)对称设置在限深镇压辊(7)的两端,固定板(9)的一端与限深镇压辊(7)铰接,固定板(9)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10)对称设置在辅助镇压辊(8)的两端,活动板(10)的一端与辅助镇压辊(8)铰接,活动板(10)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两个镇压轮(11)对称设置在主机架(1)的两侧且位于挡土板(6)的前面,联动杆(12)的一端与镇压轮(11)铰接,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支撑杆(13)的一端与联动杆(12)固定连接,支撑杆(13)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4)与螺母(15)螺纹连接,弹簧(16)套装在支撑杆(13)上且位于螺母(15)与支撑板(14)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秸秆清理机构(2)包括外圈(2-1)、固定轴(2-2)、轴承(2-3)、轴承套(2-4)、内侧圆挡板(2-5)、外侧圆挡板(2-6)、竖直角度调节板(2-7)、销轴(2-8)、水平角度调节盘(2-9)、固定盘(2-10)、连接杆(2-11)、两个夹板(2-12)和数个弹齿(2-13),外圈(2-1)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数个弹齿孔(2-1-1),每个弹齿孔(2-1-1)中设置有一个弹齿(2-13),数个弹齿(2-13)与外圈(2-1)组成弹齿盘,轴承(2-3)和轴承套(2-4)由里至外依次套装在固定轴(2-2)上,弹齿盘套装在轴承套(2-4)上,内侧圆挡板(2-5)和外侧圆挡板(2-6)分别设置在弹齿盘的内外侧,两个夹板(2-12)对称设置在竖直角度调节板(2-7)的两侧,竖直角度调节板(2-7)上设置有竖向调节长孔(2-7-1),夹板(2-1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轴(2-2)上,夹板(2-12)的另一端位于竖向调节长孔(2-7-1)处,竖直角度调节板(2-7)的一端与夹板(2-12)通过销轴(2-8)铰接,竖直角度调节板(2-7)的另一端采用连接元件并通过竖向调节长孔(2-7-1)与夹板(2-12)连接,竖直角度调节板(2-7)固定在水平角度调节盘(2-9)上,水平角度调节盘(2-9)与固定盘(2-10)同轴设置,水平角度调节盘(2-9)上沿同一圆周设置有三个水平调节长孔(2-9-1),固定盘(2-10)上设置有与三个水平调节长孔(2-9-1)一一对应的螺栓孔(2-10-1),水平角度调节盘(2-9)与固定盘(2-10)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盘(2-10)固装在连接杆(2-11)上。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圆挡板(2-6)与外圈(2-1)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S),其环形间隙(S)为10mm~20mm。进一步的,三个水平调节长孔(2-9-1)沿同一圆周均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旋耕机构(5)包括主动轮(5-1)、旋耕轴(5-2)、被动轮(5-3)、壳体(5-4)和两个旋耕刀(5-5),被动轮(5-3)设置在壳体(5-4)内并固装在旋耕轴(5-2)上,旋耕轴(5-2)通过轴承支撑在壳体(5-4)上,两个旋耕刀(5-5)分别设置在旋耕轴(5-2)的两端,且旋耕刀(5-5)上的中心轴与旋耕轴(5-2)固定连接,被动轮(5-3)与主动轮(5-1)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挡土板(6)包括上挡板(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清理深松归行机包括两行秸秆归行机A,两行秸秆归行机A包括主机架(1)、深松铲(3)、动力传动机构(4)、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辅助镇压辊(8)、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两个固定板(9)、两个活动板(10)、两个镇压轮(11)、两个联动杆(12)、两个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板(14)、两个螺母(15)、两个弹簧(16)和两个连接销(17);/n深松铲(3)、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和辅助镇压辊(8)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1)下方,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设置在主机架(1)的前端,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相对于深松铲(3)对称设置,秸秆清理机构(2)上的连接杆(2-11)通过连接销(17)与主机架(1)铰接,深松铲(3)的上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壳体(5-4)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主动轮(5-1)固装在动力传动机构(4)的输出轴(4-1)上,挡土板(6)的上端铰接在主机架(1)上,两个固定板(9)对称设置在限深镇压辊(7)的两端,固定板(9)的一端与限深镇压辊(7)铰接,固定板(9)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10)对称设置在辅助镇压辊(8)的两端,活动板(10)的一端与辅助镇压辊(8)铰接,活动板(10)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两个镇压轮(11)对称设置在主机架(1)的两侧且位于挡土板(6)的前面,联动杆(12)的一端与镇压轮(11)铰接,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支撑杆(13)的一端与联动杆(12)固定连接,支撑杆(13)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4)与螺母(15)螺纹连接,弹簧(16)套装在支撑杆(13)上且位于螺母(15)与支撑板(1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清理深松归行机包括两行秸秆归行机A,两行秸秆归行机A包括主机架(1)、深松铲(3)、动力传动机构(4)、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辅助镇压辊(8)、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两个固定板(9)、两个活动板(10)、两个镇压轮(11)、两个联动杆(12)、两个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板(14)、两个螺母(15)、两个弹簧(16)和两个连接销(17);
深松铲(3)、旋耕机构(5)、挡土板(6)、限深镇压辊(7)和辅助镇压辊(8)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在主机架(1)下方,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设置在主机架(1)的前端,两个秸秆清理机构(2)相对于深松铲(3)对称设置,秸秆清理机构(2)上的连接杆(2-11)通过连接销(17)与主机架(1)铰接,深松铲(3)的上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壳体(5-4)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旋耕机构(5)中的主动轮(5-1)固装在动力传动机构(4)的输出轴(4-1)上,挡土板(6)的上端铰接在主机架(1)上,两个固定板(9)对称设置在限深镇压辊(7)的两端,固定板(9)的一端与限深镇压辊(7)铰接,固定板(9)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10)对称设置在辅助镇压辊(8)的两端,活动板(10)的一端与辅助镇压辊(8)铰接,活动板(10)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两个镇压轮(11)对称设置在主机架(1)的两侧且位于挡土板(6)的前面,联动杆(12)的一端与镇压轮(11)铰接,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支撑杆(13)的一端与联动杆(12)固定连接,支撑杆(13)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4)与螺母(15)螺纹连接,弹簧(16)套装在支撑杆(13)上且位于螺母(15)与支撑板(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清理机构(2)包括外圈(2-1)、固定轴(2-2)、轴承(2-3)、轴承套(2-4)、内侧圆挡板(2-5)、外侧圆挡板(2-6)、竖直角度调节板(2-7)、销轴(2-8)、水平角度调节盘(2-9)、固定盘(2-10)、连接杆(2-11)、两个夹板(2-12)和数个弹齿(2-13);
外圈(2-1)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数个弹齿孔(2-1-1),每个弹齿孔(2-1-1)中设置有一个弹齿(2-13),数个弹齿(2-13)与外圈(2-1)组成弹齿盘,轴承(2-3)和轴承套(2-4)由里至外依次套装在固定轴(2-2)上,弹齿盘套装在轴承套(2-4)上,内侧圆挡板(2-5)和外侧圆挡板(2-6)分别设置在弹齿盘的内外侧,两个夹板(2-12)对称设置在竖直角度调节板(2-7)的两侧,竖直角度调节板(2-7)上设置有竖向调节长孔(2-7-1),夹板(2-1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轴(2-2)上,夹板(2-12)的另一端位于竖向调节长孔(2-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曼关义新马驷骢李波杨青云苗永强杨青奎谢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