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承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83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承挂器,用于承托线缆并挂于钢绞线上,包括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包括悬挂主体、在所述悬挂主体中贯通设置的钢绞线通过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通过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线缆承托件包括线缆承托主体、在所述线缆承托主体中贯通设置的线缆承托槽、所述线缆承托槽的底部设置有承线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线缆承托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水平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水平连接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与线缆接触面大、线缆稳定牢靠,更适应线缆承挂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承挂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挂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承挂器。
技术介绍
在架设线缆时,由于线缆支撑架之间跨度较大,致使线缆在拉伸和自重的作用下下垂甚至断裂,传统的一般在空中架设一条钢绞线,通过金属丝缠绕或挂钩等将线缆挂于钢绞线上。传统的挂钩由一截金属丝在中间折成V形、两端部折成钩状构成,其中V形的拐点供电缆穿过。传统的挂钩在作业时,需要先将金属丝一端部的钩状挂在钢绞线上,然后再将挂钩绕过线缆后并将另一端部的钩状挂在钢绞线上,在操作过程中传统挂钩易于从钢绞线上脱落;同时因作业人员悬空作业,脱落的挂钩经常会掉落到地面,不便于拾捡;加之有时候还需要辅助工具,会严重影响线缆悬挂的作业效率,甚至会危及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传统的挂钩由于只是通过金属丝挂钩与钢绞线连接,在风等因素的作用下线缆摆动,摆动常常会使挂钩从钢绞线上脱落;加之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传统挂钩将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导致挂钩断裂。为了防止挂钩从钢绞线上脱落,现有将挂钩设置成两个U形钢丝钩体,用多个螺栓竖直连接。但该方案首先零部件过多,安装操作比较复杂。其次由于将线缆挂到钢绞线上一般在高空作业,零部件较多有可能出现少带漏带的情况,过多的零部件也会带来操作复杂的问题,安装多个零部件,导致作业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加之使用螺栓竖直连接,挂钩所受的剪切力与螺纹旋进方向一致,容易因剪切力导致螺栓松脱,进而引起挂钩脱落。另外,现有的挂钩还存在与线缆接触面小,容易损伤线缆的绝缘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与线缆接触面较大、线缆稳定牢靠的线缆承挂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缆承挂器,用于承托线缆并挂于钢绞线上,包括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包括悬挂主体、在所述悬挂主体中贯通设置的钢绞线通过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通过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线缆承托件包括线缆承托主体、在所述线缆承托主体中贯通设置的线缆承托槽、所述线缆承托槽的底部设置有承线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线缆承托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水平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水平连接实现连接。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部水平设有第四连接孔,一连接轴插入该四个连接孔,或一连接轴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另一连接轴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实现钢绞线悬挂件与线缆承托件连接。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水平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通过插销或螺栓连接。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或/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一凸起或卡扣,以及与所述凸起或卡扣相互扣合的卡槽或卡扣。进一步地,所述承线托板的横截面为弧形,其内弧面为线缆承托面。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承挂器还设有压紧线缆的压线体。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悬挂件、线缆承托件为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金属骨架和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金属骨架的防磨损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线缆承挂器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方便清点和携带;操作简便,可以不借助其它工具即可完成安装作业;作业时间短,有利于保障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承线托板在承托线缆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线缆;线缆承挂稳定牢靠,可以更好地应对剪切力和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承挂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缆承挂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线缆承挂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钢绞线悬挂件,2为线缆承托件,3为连接轴,4为承线托板,5为钢绞线,6为线缆,11为钢绞线通过槽,12为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3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4为悬挂主体,21为线缆承托槽,22为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23为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24为线缆承托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参阅图1中所示,本技术线缆承挂器,用于承托线缆6并挂于钢绞线5上,包括钢绞线悬挂件1和线缆承托件2,钢绞线悬挂件1包括悬挂主体14、在悬挂主体14中贯通设置的钢绞线通过槽11、分别设置在钢绞线通过槽11槽口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2或13和第二连接部13或12,线缆承托件2包括线缆承托主体24、在线缆承托主体24中贯通设置的线缆承托槽21、线缆承托槽21的底部设置有承线托板4、分别设置在线缆承托槽21槽口处两侧的第三连接部22或23和第四连接部23或22,钢绞线悬挂件1和线缆承托件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12或13与第三连接部22或23水平连接、第二连接部13或12与第四连接部23或22水平连接实现连接。本技术的安装方法为:在进行线缆承挂作业时,先将钢绞线悬挂件1通过钢绞线通过槽11,挂设在钢绞线5某个预先设定好的位置上;然后把线缆承托件2自下而上地套进线缆6,当承托线板4内表面接触线缆后,最后通过第一连接部12或13与第三连接部22或23、第二连接部13或12与第四连接部23或22,将钢绞线悬挂件1与线缆承托件2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到一起;操作简单,作业时间短。可选择地,第一连接部12或13水平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13或12水平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部22或23水平设有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部23或22水平设有第四连接孔,使用一连接轴3插入该四个连接孔,该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一根连接轴3就可以起到连接钢绞线悬挂件1和线缆承托件2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钢绞线5与线缆6隔离开,避免在大风天气,线缆6发生摇晃时,钢绞线5与线缆6相互摩擦,刮伤线缆6的绝缘层;而且采用水平连接的方式,可以让连接部所受的剪切力作用到连接轴3的横截面上,相比现有技术,有效减少因剪切力与螺纹旋进方向一致而导致螺栓松脱的风险;或一连接轴3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另一连接轴3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实现钢绞线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缆承挂器,用于承托线缆并挂于钢绞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包括悬挂主体、在所述悬挂主体中贯通设置的钢绞线通过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通过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线缆承托件包括线缆承托主体、在所述线缆承托主体中贯通设置的线缆承托槽、所述线缆承托槽的底部设置有承线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线缆承托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水平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水平连接实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承挂器,用于承托线缆并挂于钢绞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包括悬挂主体、在所述悬挂主体中贯通设置的钢绞线通过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通过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线缆承托件包括线缆承托主体、在所述线缆承托主体中贯通设置的线缆承托槽、所述线缆承托槽的底部设置有承线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线缆承托槽槽口处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钢绞线悬挂件和线缆承托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水平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水平连接实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承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部水平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部水平设有第四连接孔,一连接轴插入该四个连接孔,或一连接轴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另一连接轴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实现钢绞线悬挂件与线缆承托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承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铰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健胡超强尤占山邹科敏邵源鹏高伟光许翠珊冯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