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63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包括电芯、支撑板、导电片和串并联互换机构,支撑板设有用于与电芯极柱连接的安装孔,支撑板套接在电芯电芯极柱顶部穿过安装孔露出支撑板,导电片设置在支撑板上,导电片的一端靠近电芯的正极极柱,导电片的另一端靠近相邻电芯的负极极柱,串并联互换机构安装在支撑板上且与导电片连通。串并联互换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和导电物件,导电物件连接在支撑板上,且导电物件可自由转动,导电物件与电芯极柱接触,连杆机构滑动安装在支撑板,导电物件与连杆机构连接,连杆机构与导电片接触,连杆机构在支撑板上移动时带动导电物件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模组分为串联、并联、串并混合三种模式,一旦设计好后其成组方式就固定了,在串联和串并混合成组模式中,电芯与电芯之间充电后存在压差,从而导致木桶效应,影响电芯寿命。串联中由于每个电芯的内阻不一样,导致各个电芯的电压不一致(正负极间的电势差),从而存在压差,在使用中电池一致性差,会加快电池的衰减。在并联中每个电芯的电压(正负极间的电势差)都相等,电池寿命一致性好。在电池的充电中希望得到一致的电压,因此希望串联模组在充电时能切换成并联模组,目前的设计不能随意切换串并联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在串联与并联之间随意切换的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当充电时调整倒并联模式,各个电芯的电压一致,从而避免压差存在,有效地减缓电芯寿命衰减;当使用时调整到串联结构,满足对电压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支撑板、导电片和串并联互换机构,支撑板设有用于与电芯极柱连接的安装孔,支撑板套接在电芯电芯极柱顶部穿过安装孔露出支撑板,导电片设置在支撑板上,导电片的一端靠近电芯的正极极柱,导电片的另一端靠近相邻电芯的负极极柱,串并联互换机构安装在支撑板上且与导电片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串并联互换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和导电物件,导电物件连接在支撑板上,且导电物件可自由转动,导电物件与电芯极柱接触,连杆机构滑动安装在支撑板,导电物件与连杆机构连接,连杆机构与导电片接触,连杆机构在支撑板上移动时带动导电物件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Ⅰ、连杆Ⅱ和旋钮,连杆Ⅰ与连杆Ⅱ并排设置,连杆Ⅰ与连杆Ⅱ通过旋钮连接,连杆Ⅰ与连杆Ⅱ上均设有限位柱,旋钮从连杆Ⅰ与连杆Ⅱ的中间位置穿过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旋钮的上部设有旋钮臂,旋钮臂卡在连杆Ⅰ和连杆Ⅱ上的限位柱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杆Ⅰ与连杆Ⅱ上均设有卡槽,卡槽相对设置在连杆Ⅰ与连杆Ⅱ之间形成长条形孔,旋钮穿过长条形孔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限位柱位置与卡槽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上均设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一端与连杆连接,接触臂的另一端与导电物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物件包括接触特征Ⅰ和接触特征Ⅱ,接触臂与接触特征Ⅰ或接触特征Ⅱ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接触臂与接触特征Ⅰ接触,接触特征Ⅰ的两端与电芯极柱接触,正极与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电芯组件为并联模式。进一步的,所述接触臂与接触特征Ⅱ接触,接触特征Ⅰ的一端与导电片接触,接触特征Ⅱ远离接触特征Ⅰ的一端与电芯极柱接触,电芯的正极与其相邻电芯的负极导通,电芯组件为串联模式。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本技术可以在电芯组件固定的情况下随意切换串并联模式,在充电时可以切换到并联模式,使各电芯的电压一致,减缓电芯的衰减,延长使用寿命;在使用时可以切换到串联模式,满足电芯组件工作的电压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并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串联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电芯;11、电芯极柱;2、支撑板;3、导电片;4、导电物件;5、连杆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包括电芯1、支撑板2、导电片3和串并联互换机构,支撑板2设有用于与电芯极柱11连接的安装孔21,支撑板2套接在电芯1电芯极柱11顶部穿过安装孔21露出支撑板2,导电片3设置在支撑板2上,导电片3的一端靠近电芯的正极极柱,导电片3的另一端靠近相邻电芯的负极极柱,串并联互换机构安装在支撑板2上且与导电片3连通。串并联互换机构包括连杆机构5和导电物件4,导电物件4连接在支撑板2上,且导电物件4可自由转动,导电物件4与电芯极柱11接触,连杆机构5滑动安装在支撑板2,导电物件4与连杆机构5连接,连杆机构5与导电片3接触,连杆机构5在支撑板2上移动时带动导电物件4转动。连杆机构5包括连杆Ⅰ51、连杆Ⅱ52和旋钮53,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并排设置,连杆Ⅰ51和连杆Ⅱ52可以在支撑板2上来回移动,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通过旋钮53连接,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上均设有限位柱54,旋钮53从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的中间位置穿过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上,旋钮53可以自由转动,旋钮53的上部设有旋钮臂531,旋钮臂531卡在连杆Ⅰ51和连杆Ⅱ52上的限位柱54之间。通过旋钮的转动,连杆在支撑板上左右移动。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上均设有卡槽56,卡槽56相对设置在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之间形成长条形孔,旋钮53穿过长条形孔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上,限位柱54位置与卡槽56相对应。连杆Ⅰ51和连杆Ⅱ52上均设有接触臂55,接触臂55的一端与连杆连接,接触臂55的另一端与导电物件4连接。导电物件4包括接触特征Ⅰ41和接触特征Ⅱ42,接触臂55与接触特征Ⅰ41或接触特征Ⅱ42接触。当接触臂55与接触特征Ⅰ41接触时,接触特征Ⅰ41的两端与电芯极柱11接触,正极与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电芯组件为并联模式。当接触臂55与接触特征Ⅱ42接触时,接触特征Ⅰ41的一端与导电片3接触,接触特征Ⅱ42远离接触特征Ⅰ41的一端与电芯极柱11接触,电芯的正极与其相邻电芯的负极导通,电芯组件为串联模式。具体操作为:旋钮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优选为90°,带动连杆Ⅰ51左移,连杆Ⅱ52右移,连杆上的接触臂55逐步与导电物件4上的接触特征Ⅰ41贴合直至平行,导电物件4转动,接触特征Ⅰ41水平且两端与电芯极柱接触,此时正极与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形成并联模式。旋钮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优选为90°,带动连杆Ⅰ51右移,连杆Ⅱ52左移,连杆上的接触臂55逐步与导电物件4上的触特征Ⅱ42接触直至成45度夹角,导电物件转动,接触特征Ⅰ41的一端与导电片3接触,接触特征Ⅱ42远离接触特征Ⅰ41的一端与电芯极柱11接触,使得相邻电芯的正负极通过导电物件4和导电片3导通,形成串联模式。本技术可以在电芯组件固定的情况下随意切换串并联模式,在充电时可以切换到并联模式,使各电芯的电压一致,减缓电芯的衰减,延长使用寿命;在使用时可以切换到串联模式,满足电芯组件工作的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支撑板(2)、导电片(3)和串并联互换机构,支撑板(2)设有用于与电芯极柱(11)连接的安装孔(21),支撑板(2)套接在电芯(1)电芯极柱(11)顶部穿过安装孔(21)露出支撑板(2),导电片(3)设置在支撑板(2)上,导电片(3)的一端靠近电芯的正极极柱,导电片(3)的另一端靠近相邻电芯的负极极柱,串并联互换机构安装在支撑板(2)上且与导电片(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支撑板(2)、导电片(3)和串并联互换机构,支撑板(2)设有用于与电芯极柱(11)连接的安装孔(21),支撑板(2)套接在电芯(1)电芯极柱(11)顶部穿过安装孔(21)露出支撑板(2),导电片(3)设置在支撑板(2)上,导电片(3)的一端靠近电芯的正极极柱,导电片(3)的另一端靠近相邻电芯的负极极柱,串并联互换机构安装在支撑板(2)上且与导电片(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互换机构包括连杆机构(5)和导电物件(4),导电物件(4)连接在支撑板(2)上,且导电物件(4)可自由转动,导电物件(4)与电芯极柱(11)接触,连杆机构(5)滑动安装在支撑板(2),导电物件(4)与连杆机构(5)连接,连杆机构(5)与导电片(3)接触,连杆机构(5)在支撑板(2)上移动时带动导电物件(4)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组串并联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5)包括连杆Ⅰ(51)、连杆Ⅱ(52)和旋钮(53),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并排设置,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通过旋钮(53)连接,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上均设有限位柱(54),旋钮(53)从连杆Ⅰ(51)与连杆Ⅱ(52)的中间位置穿过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上,旋钮(53)的上部设有旋钮臂(531),旋钮臂(531)卡在连杆Ⅰ(5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院钱浩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