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64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包括企控层、网络层、子站层、现场层;企控层包括PC机、服务器、不间断电源;网络层包括网络安全装置、交换机、路由器;子站层包括就地智能控制单元、子站通讯模块;现场层包括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禁、光线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温湿度控制单元、调光调温单元、无线测温单元;企控层通过网络层和子站层进行通讯,从子站层收集现场层的数据并向子站层下达节能调度指令,子站层和现场层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式管理架构,各层之间相互协作又相互独立,当某个模块发生异常时,不影响其他模块工作;具有强大的兼容能力,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功能扩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电耗是企业的主要能耗之一,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依靠政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措施外,企业积极、主动、有效的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长远而重大的意义。目前,针对企业用电的节能产品、节能措施百花齐放、参差不齐,有的是从某类设备提出节能方案,有的是从某类建筑提出节能方案,有的利用分布式能源达到节能效果,有的则从企业用电制度方面提出系统节能方案,这些节能措施要么只解决了点的问题,要么只解决了面的问题,很少真正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节能指导,让企业成为节能策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制度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用电节能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采用物联、建模、通信、智能前端等多种技术研发手段搭建出更灵活、开放的智能用电节能管理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包括企控层、网络层、子站层、现场层;企控层包括PC机、服务器、不间断电源;网络层包括网络安全装置、交换机、路由器;子站层包括就地智能控制单元、子站通讯模块;现场层包括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禁、光线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温湿度控制单元、调光调温单元、无线测温单元;企控层通过网络层和子站层进行通讯,从子站层收集现场层的数据并向子站层下达节能调度指令,子站层和现场层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子站层和现场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以太网、RS485、光纤、GPRS、WIFI。进一步地,PC机用于实现智能用电管理,负责远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节能建模、策略调度;服务器用于实现数据存储,负责数据记录、分类归档;不间断电源负责企控层和网络层的不间断供电。进一步地,网络安全装置负责划分企业管理安全分区,以及与外网之间的安全访问;交换机负责网络上所有企控层之间的信息交互;路由器负责不同子站层之间的互联。进一步地,就地智能控制单元负责实时用电监控、数据采集、数据上传、下发控制指令、上级调令接收及策略调整、就地智能控制;子站通讯模块(12)负责就地智能控制单元与现场层各智能前端设备的通信、采集数据、下达指令。进一步地,网络层采用双光纤以太网拓扑结构。进一步地,子站层可以按照上级调令进行工作,也可以按照预设模型独立管理现场。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式管理架构,分层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是模块化、组网灵活、分工明确、安全、可靠,各层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独立,当某个模块发生异常或故障时,不影响其他模块工作。本技术还具有强大的兼容能力和接入能力,支持各种协议和通信连接方式,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功能扩展。本技术利用企业用电特点、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策略调控等对用电进行精细化管控,广泛应用于企业、楼宇等,具有安全性、智能化、易扩展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企业用电节能装置由企控层1、网络层2、子站层3、现场层4组成,可以在平台搭建用电管理策略模型进行统一调控,也可以实现各现场子站节能管理,进行人工接管、干预操作。企控层1包括PC机5、服务器6、不间断电源7;网络层2包括网络安全装置8、交换机9、路由器10;子站层3包括就地智能控制单元(LCU)11、子站通讯模块12;现场层4包括智能配电箱13、智能开关14、智能插座15、智能门禁16、光线传感器17、红外探测器18、温湿度控制单元19、调光调温单元20、无线测温单元21。企控层1通过网络层2和子站层3进行通讯,从子站层3收集现场层4的数据并向子站层3下达节能调度指令,子站层3和现场层4通过以太网、RS485、光纤、GPRS、WIFI等多种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企控层1采用多业务、多功能、模块化设计,进行SCADA组态、数据库建设、节能建模、节能策略编制、节能管理辅助模块配置、通信模块配置、功能参数配置等。PC机5用于实现智能用电管理,负责远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节能建模、策略调度、策略执行反馈、信息发布等功能;服务器6用于实现数据存储,负责数据记录、分类、归档等功能;不间断电源7负责企控层1和网络层2的不间断供电。网络层2负责网络通讯、各站点信息交互、网络安全、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访问等任务,网络层采用双光纤以太网拓扑结构,按照设备冗余、电源冗余等设计。网络安全装置8负责划分企业管理安全分区以及与外网、其他网络之间的安全访问;交换机9作为主干通信网络的主要设备,负责网络上所有企控层之间的信息交互;路由器10实现不同子站层之间的互联。子站层3配置工作在企控层组态阶段同步完成,负责其辖区内各现场的实时用电监控、数据采集、数据上传、接收上级调令、下发控制指令、就地智能控制、与智能前端系统通信等任务,子站层3为现场信息采集、传输和控制执行的核心单元,既可按照上级调令进行工作,也可按照预设模型独立管理现场。就地智能控制单元(LCU)11负责其辖区内各现场的实时用电监控、数据采集、数据上传、下发控制指令、上级调令接收及策略调整、就地智能控制等功能;子站通讯模块12负责就地智能控制单元(LCU)11与现场层4各智能前端设备/系统进行通信,采集数据以及下达指令。现场层4由一系列的前端智能设备组成,这些设备收集现场电气量、状态量、故障、温度、湿度、光照度、影像、人员作业等各种数据信息,并上报子站层,同时接受子站层经分析后下达的动作指令,所有设备均通过子站通讯模块12接入子站层3,经子站层3信息采集、运算、判断后根据节能策略执行关断、待机、调光、调温等节能操作。本技术企控层1控制策略更加智能化,系统不仅可以按照预期模型向各子站层3发布管理策略,还能根据实际监测到的现场信息以及企业运行管理要求的调整,提供策略优化建议,形成闭环反馈系统。企控层1或主干网出现瘫痪的情况下,子站层3可以独立工作,按照最后一次上级下达的有效策略对辖区现场进行用电节能管控。本技术可根据授权管理要求,实现在手机端APP、远端电脑以及云平台等访问企业的用电数据信息、报警信息和输入指令等。本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式管理架构,功能更加丰富、信息更加综合、数据更加安全、分析更加全面、执行更加智能、构架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要求、不同用电特点、不同区域划分进行用电建模,模型运行过程中,系统会根据运行信息、用电趋势、用电事件、操作行为等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模型优化建议和提示,协助企业在运行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后反馈,在反馈后确认。本技术是一种更智能、更系统、更灵活、更开放,集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企控层(1)、网络层(2)、子站层(3)、现场层(4);/n企控层(1)包括PC机(5)、服务器(6)、不间断电源(7);网络层(2)包括网络安全装置(8)、交换机(9)、路由器(10);子站层(3)包括就地智能控制单元(11)、子站通讯模块(12);现场层(4)包括智能配电箱(13)、智能开关(14)、智能插座(15)、智能门禁(16)、光线传感器(17)、红外探测器(18)、温湿度控制单元(19)、调光调温单元(20)、无线测温单元(21);/n企控层(1)通过网络层(2)和子站层(3)进行通讯,从子站层(3)收集现场层(4)的数据并向子站层(3)下达节能调度指令,子站层(3)和现场层(4)进行数据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企控层(1)、网络层(2)、子站层(3)、现场层(4);
企控层(1)包括PC机(5)、服务器(6)、不间断电源(7);网络层(2)包括网络安全装置(8)、交换机(9)、路由器(10);子站层(3)包括就地智能控制单元(11)、子站通讯模块(12);现场层(4)包括智能配电箱(13)、智能开关(14)、智能插座(15)、智能门禁(16)、光线传感器(17)、红外探测器(18)、温湿度控制单元(19)、调光调温单元(20)、无线测温单元(21);
企控层(1)通过网络层(2)和子站层(3)进行通讯,从子站层(3)收集现场层(4)的数据并向子站层(3)下达节能调度指令,子站层(3)和现场层(4)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子站层(3)和现场层(4)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以太网、RS485、光纤、GPRS、WIF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用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PC机(5)用于实现智能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大富
申请(专利权)人: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