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462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有槽口,且槽口上放置有水平方向的盖板,并且盖板通过锁紧螺丝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均开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口,且装置主体的两侧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连接管,连接管的内部开设有引流管,且引流管靠近装置主体一侧的高度大于引流管远离装置主体一侧的高度,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竖直方向的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杆,伸缩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的内部,支撑杆固定焊接在卡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安装于地面以下,通过支撑杆一侧的减震装置及伸缩杆作为减震支持,直接压坏装置主体,导致传感器裸露,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会有总接口或接头等部分裸露于地面,方便在出现故障时进行检修,而这部分通信传感器直接放置于地面危险性过高,埋于地下在每次的检修过程中又十分不方便,亟需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方便的通信传感器防护装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槽口,且槽口上放置有水平方向的盖板(2),并且盖板(2)通过锁紧螺丝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口(3),且装置主体(1)的两侧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内部开设有引流管(12),且引流管(12)靠近装置主体(1)一侧的高度大于引流管远离装置主体(1)一侧的高度,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竖直方向的伸缩杆(10),且伸缩杆(10)的另一端设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杆(7),伸缩杆(10)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支撑杆(7)固定焊接在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防护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槽口,且槽口上放置有水平方向的盖板(2),并且盖板(2)通过锁紧螺丝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口(3),且装置主体(1)的两侧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内部开设有引流管(12),且引流管(12)靠近装置主体(1)一侧的高度大于引流管远离装置主体(1)一侧的高度,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竖直方向的伸缩杆(10),且伸缩杆(10)的另一端设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杆(7),伸缩杆(10)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支撑杆(7)固定焊接在卡板(6)的一侧,且卡板(6)的两侧均设有锁紧装置(5),支撑杆(7)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8),且安装槽(8)的内部设有减震装置(9),减震装置(9)的一端位于安装槽(8)的底部,且减震装置(9)的另一端与伸缩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宝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