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42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属于冷却塔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消雾效果好的填料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如下,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用于冷却塔,包括N个填料片,N个所述填料片堆叠形成填料结构,相邻所述填料片对称设置;第N片与第N+1片所述填料片之间形成有若干条第一流道,第N+1片和第N+2片所述填料片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二流道,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垂直,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为变截面通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冷却塔羽雾的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填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通风冷却塔内冷空气冷却循环水的过程中,冷空气经过填料内部和循环水热交换后变成了饱和的湿热空气。在环境温度寒冷的时段,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时,饱和的湿热空气排出塔外与冷空气混合,由于冷却和凝缩而形成了含有许多微小液粒群的雾团。目前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冷却塔的消雾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因机械通风冷却塔高度较低,雾团飘散影响了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的可见度,破坏了城市的环境,造成下风地区的湿度上升,同时羽雾落在地面造成冷却塔周围路面湿滑或结冰,影响了工厂的安全生产,对冷却塔周边生产设备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并且给周围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国家对环境要求日益严格,对开式冷却塔的羽雾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冷却塔消除羽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具有消雾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用于冷却塔,包括N个填料片,N个所述填料片堆叠形成填料结构,相邻所述填料片对称设置;第N片与第N+1片所述填料片之间形成有若干条第一流道,第N+1片和第N+2片所述填料片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二流道,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垂直;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为变截面通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填料片的边缘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填料片包括多排导流片,多排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填料片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所述导流片上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呈倾斜设置。进一步的,相邻两竖排所述导流片之间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流道的若干第二凹槽,相邻两横排所述导流片之间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流道的若干第二凸起。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导流片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呈空心圆台状。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外壁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呈空心圆台状。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外壁设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呈空心圆台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流道为气体流道,冷空气沿着第一流道水平流动,即为横流式进风方式,第二流道为热水流道,热水进入第二流道,沿第二流道从上至下流下,形成水滴或者水膜状,利用第二流道中水的蒸发以及冷空气与热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致使水温下降。横流式的进风方式与逆流式进风方式相比,逆流式进风方式的风机位于填料上方且距离出口较近,因此漂水量较大,易在冷却塔周围形成水雾,而横流式进风方式的风机位于填料两侧,显著降低了漂水量,具有良好的消雾作用。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变截面的第一流道,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引导作用,降低冷空气发生短流的可能性;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变截面的第二流道,能够减缓热水在第二流道内的流速,使热水在第二流道内的停留时间变长,从而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填料结构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填料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用于体现导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填料结构整体的俯视图。图中,1、填料片;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13、导流片;131、第一凹槽;132、第一凸起;133、第一支撑柱;14、第二凹槽;141、第二支撑柱;15、第二凸起;151、第三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用于冷却塔,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N个填料片1,N个填料片1堆叠形成填料结构,相邻填料片1对称设置;第N片与第N+1片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条水平的第一流道11,第N+1片和第N+2片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竖直的第二流道12,N为正整数,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垂直。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为变截面通道,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第一流道11为气体流道,冷空气沿着第一流道11水平流动,即为横流式进风方式,第二流道12为热水流道,热水进入第二流道12,沿第二流道12从上至下流下,形成水滴或者水膜状,利用第二流道12中水的蒸发以及冷空气与热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致使水温下降。横流式的进风方式与逆流式进风方式相比,逆流式进风方式的风机位于填料上方且距离出口较近,因此漂水量较大,易在冷却塔周围形成水雾,而横流式进风方式的风机位于填料两侧,显著降低了漂水量,具有良好的消雾作用。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变截面的第一流道11,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引导作用,降低冷空气发生短流的可能性;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变截面的第二流道12,能够减缓热水在第二流道12内的流速,使热水在第二流道12内的停留时间变长,从而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如图1所示,相邻填料片1的边缘粘接以固定填料片1,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填料结构。如图3所示,填料片1包括多排导流片13,多排导流片13沿填料片1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导流片13上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凹槽131和第一凸起132,第一凹槽131和第一凸起132呈倾斜设置。导流片13主要对热水起到导流作用,当热水进入第一流道11后,会沿着导流片13表面流道,导流片13上的第一凹槽131和第一凸起132能够增加热水在第一流道11(参见图1)内的滞留时间,使冷空气能够与热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两竖排导流片13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二流道12的若干第二凹槽14,相邻两横排导流片13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第一流道11的若干第二凸起15。其中第二凹槽14只是对于单独的一块填料片1来说,因为填料片1为薄壁结构,因此,从正面看第二凹槽14为凹陷结构,那么从反面看第二凹槽14为凸起结构,第二凸起15为同理,在此不再赘述。相邻向填料片1组装后,两第二凹槽14将相邻两填料片1分隔形成若干第二流道12,两第二凸起15将相邻两填料片1分隔形成若干第一流道11。由于第二凹槽14和第二凸起15的边缘呈周期性变化,因此填料片1拼合后形成的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长度方向的两侧呈变截面周期性变化。如图3所示,每一导流片13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柱133,第一支撑柱133呈空心圆台状。每一第二凹槽14位于第二流道12的外壁设有第二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用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填料片(1),N个所述填料片(1)堆叠形成填料结构,相邻所述填料片(1)对称设置;/n第N片与第N+1片所述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条第一流道(11),第N+1片和第N+2片所述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二流道(12),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垂直;/n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为变截面通道,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用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填料片(1),N个所述填料片(1)堆叠形成填料结构,相邻所述填料片(1)对称设置;
第N片与第N+1片所述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条第一流道(11),第N+1片和第N+2片所述填料片(1)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二流道(12),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垂直;
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为变截面通道,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填料片(1)的边缘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消雾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片(1)包括多排导流片(13),多排所述导流片(13)沿所述填料片(1)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所述导流片(13)上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凹槽(131)和第一凸起(132),所述第一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祥隆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