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平台及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092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平台及施工系统,涉及节段梁装配施工的技术领域,施工平台包括车架和平台主体;平台主体设置于地面上,平台主体位于桥梁的底部,车架与平台主体连接,且平台主体通过车架与桥梁滑动连接;由于车架能够与桥梁滑动连接,在平台主体设置在桥梁的一侧时,平台主体和车架可以在不影响桥梁移动装配的同时,对桥梁的顶部进行施工,满足了节段梁需要相对平台主体移动进行安装的基本需求;平台主体作为对桥梁施工时施工人员的站立平台,车架作为平台主体相对于桥梁的移动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平台无法移动以及搭设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操作简便,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平台及施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段梁装配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平台及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桥梁高空作业方法是土木施工领域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在架设桥梁或进行桥梁加固、桥梁检修时,均需要通过施工平台于桥梁下方及两侧进行施工操作。现有技术中对桥梁高空作业施工平台常见的有脚手架平台;其中,脚手架平台是采用钢管和扣件,将钢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连接以形成一个架体,在达到要求的施工高度后在顶部搭设平台。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平台存在使用材料多、占用空间大、无法移动以及搭设时间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平台及施工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平台无法移动以及搭设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平台,应用于桥梁的节段梁施工,包括:车架和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设置于地面上,所述平台主体位于所述桥梁的底部,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主体连接,且所述平台主体通过所述车架与所述桥梁滑动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平台主体包括两个侧方平台和底部平台;两个所述侧方平台位于所述桥梁的两侧底部,所述底部平台位于所述桥梁的底部,且两个所述侧方平台分别与所述底部平台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侧方平台和所述底部平台形成用于对所述桥梁施工的施工空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方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防护架和踏步支架;所述踏步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桥梁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地面的一端具有第一步道,所述踏步支架靠近所述桥梁的一侧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倾斜面,且所述踏步支架的倾斜面具有踏步道,所述第一步道与所述踏步道连通,所述第一防护架罩设于所述第一步道和所述踏步道的外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踏步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车架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梯笼;所述梯笼位于所述车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梯笼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梯笼内具有爬梯通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第二支座、底板、第二防护支架和移动机构;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梯笼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支架连接,用于形成第二步道;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桥梁接触的脚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平台包括第二支架、第三防护架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支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三支座与所述侧方平台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桥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防护架连接,用于形成第三步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系统,包括桥梁和所述的施工平台;所述桥梁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桥梁导轨,所述桥梁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桥梁导轨相对于所述桥梁的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车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车架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桥梁的两侧,且任意一个所述车架均与所述桥梁导轨滑动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张拉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张拉平台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张拉平台位于所述桥梁的一侧,所述张拉平台用于对所述桥梁张拉预应力。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张拉平台包括第三支架、第四防护架、连接部和踢脚板;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防护架连接,用于形成第四步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踢脚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所述踢脚板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平台,应用于桥梁的节段梁施工,包括:车架和平台主体;平台主体设置于地面上,平台主体位于桥梁的底部,车架与平台主体连接,且平台主体通过车架与桥梁滑动连接;由于车架能够与桥梁滑动连接,当平台主体设置在桥梁的一侧时,平台主体和车架可以在不影响桥梁移动装配的同时,对桥梁的顶部进行施工,满足了节段梁需要相对平台主体移动进行安装的基本需求;同时,平台主体作为对桥梁施工时施工人员的站立平台,车架作为平台主体相对于桥梁的移动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平台无法移动以及搭设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操作简便,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中桥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梯笼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侧方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第一步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底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第三步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系统的张拉平台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桥梁;101-桥梁导轨;200-车架;201-第二支座;202-底板;203-第二防护支架;204-移动机构;205-第二步道;300-平台主体;400-张拉平台;401-第三支架;402-第四防护架;403-连接部;404-第四步道;405-踢脚板;500-升降装置;600-侧方平台;601-第一支架;602-第一防护架;603-踏步支架;604-第一步道;605-第一支座;700-底部平台;701-第二支架;702-第三防护架;703-第三支座;704-第三步道;800-梯笼;801-爬梯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平台,应用于桥梁100的节段梁施工,包括:车架200和平台主体300;平台主体300设置于地面上,平台主体300位于桥梁100的底部,车架200与平台主体300连接,且平台主体300通过车架200与桥梁100滑动连接。针对大跨度混凝预制装配式桥梁100施工,平台主体300设置有多个平面,平台主体300通过多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平台,应用于桥梁的节段梁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平台主体;/n所述平台主体设置于地面上,所述平台主体位于所述桥梁的底部,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主体连接,且所述平台主体通过所述车架与所述桥梁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平台,应用于桥梁的节段梁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平台主体;
所述平台主体设置于地面上,所述平台主体位于所述桥梁的底部,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主体连接,且所述平台主体通过所述车架与所述桥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包括两个侧方平台和底部平台;
两个所述侧方平台位于所述桥梁的两侧底部,所述底部平台位于所述桥梁的底部,且两个所述侧方平台分别与所述底部平台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侧方平台和所述底部平台形成用于对所述桥梁施工的施工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平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防护架和踏步支架;
所述踏步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桥梁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地面的一端具有第一步道,所述踏步支架靠近所述桥梁的一侧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倾斜面,且所述踏步支架的倾斜面具有踏步道,所述第一步道与所述踏步道连通,所述第一防护架罩设于所述第一步道和所述踏步道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踏步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车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笼;
所述梯笼位于所述车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梯笼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梯笼内具有爬梯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二支座、底板、第二防护支架和移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华李宾刘长卿黄洪亮王明友宋满荣齐德喜叶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