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逢青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85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它涉及刺绣技术领域;上辊与下辊上下设置,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杆,支架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的螺杆上,上辊和下辊另一端的螺杆上也套装有支架,螺杆的端部分别旋接有固定帽;所述的上辊和下辊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弯部,凹槽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通孔,折弯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的折弯部的侧壁设置有按钮槽,按钮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用布匹夹,操作简便,折弯部可作为转动上辊和下辊的手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转动上辊和下辊的问题,布匹两侧可定位,便于拉平,不会起褶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
本技术涉及刺绣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
技术介绍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为达到刺绣的工艺要求,需要将刺绣的布匹展开固定在绣花棚架上,布匹要求拉平无褶皱,现有的绣花棚架需要使用布匹夹将布匹两端夹在布辊上,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辊、下辊、螺杆、支架、固定帽、凹槽、压杆、折弯部、通孔、按钮槽、弹簧和按钮;所述的上辊与下辊上下设置,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杆,支架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的螺杆上,上辊和下辊另一端的螺杆上也套装有支架,螺杆的端部分别旋接有固定帽;所述的上辊和下辊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弯部,凹槽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通孔,折弯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的折弯部的侧壁设置有按钮槽,按钮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钮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为L形状,支架的底部设有与支撑面接触的支撑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压杆为圆形,凹槽的槽宽与压杆的直径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的按钮槽与按钮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帽上设置有防滑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按压按钮,并上推折弯部,使折弯部沿通孔上移,压杆也随之上移出凹槽,将布匹端部插入压杆与凹槽之间,下压压杆,直至按钮到达通孔的底部,由于弹簧的作用伸出,从而将压杆定位,达到固定布匹的效果,此时固定帽为旋松状态,可转动折弯部,使上辊转动,将布匹上端缠绕在上辊上,布匹位于两个折弯部之间,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缠绕歪斜造成的布匹褶皱现象,布匹的下端用上述同样的操作固定在下辊上,转动上辊和下辊的目的是收紧布匹,便于刺绣,最后用固定帽锁紧上辊和下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布匹的两端方便固定,无需用布匹夹,操作简便,折弯部可作为转动上辊和下辊的手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转动上辊和下辊的问题,布匹两侧可定位,便于拉平,不会起褶皱,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结构图;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压杆上移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上辊或下辊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上辊1、下辊2、螺杆3、支架4、固定帽5、凹槽6、压杆7、折弯部8、通孔9、按钮槽10、弹簧11、按钮12、支撑部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辊1、下辊2、螺杆3、支架4、固定帽5、凹槽6、压杆7、折弯部8、通孔9、按钮槽10、弹簧11和按钮12;所述的上辊1与下辊2上下设置,上辊1和下辊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杆3,支架4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上辊1和下辊2一端的螺杆3上,上辊1和下辊2另一端的螺杆3上也套装有支架4,螺杆3的端部分别旋接有固定帽5;所述的上辊1和下辊2上均设置有凹槽6,凹槽6内设置有压杆7,压杆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弯部8,凹槽6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通孔9,折弯部8插设于通孔9内,将布匹端部插入压杆7与凹槽6之间,下压压杆7,直至按钮12到达通孔9的底部,由于弹簧11的作用伸出,从而将压杆7定位,达到固定布匹的效果,此时固定帽5为旋松状态,可转动折弯部8,使上辊1转动,将布匹两端分别缠绕在上辊1和下辊2上,收紧布匹,最后用固定帽5锁紧上辊1和下辊2。布匹位于两个折弯部8之间,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缠绕歪斜造成的布匹褶皱现象。所述的折弯部8的侧壁设置有按钮槽10,按钮槽10内安装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按钮12固定,按压按钮12,按钮12进入按钮槽10,可方便折弯部8在通孔9内上下移动。所述的支架4为弯折呈L形状,且弯折的夹角为大于90°的钝角,支架4的底部设有与支撑面接触的支撑部13。所述的压杆7为圆形,凹槽6的槽宽与压杆7的直径一致,使压杆7放入凹槽6后与上辊1或下辊2结合为一体,便于缠绕布匹。所述的按钮槽10与按钮12间隙配合,按钮12在按钮槽10中可顺利地按压、弹出。所述的固定帽5上设置有防滑层。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布匹的两端方便固定,无需用布匹夹,操作简便,折弯部可作为转动上辊和下辊的手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转动上辊和下辊的问题,布匹两侧可定位,便于拉平,不会起褶皱,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辊、下辊、螺杆、支架、固定帽、凹槽、压杆、折弯部、通孔、按钮槽、弹簧和按钮;所述的上辊与下辊上下设置,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杆,支架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的螺杆上,上辊和下辊另一端的螺杆上也套装有支架,螺杆的端部分别旋接有固定帽;所述的上辊和下辊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弯部,凹槽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通孔,折弯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的折弯部的侧壁设置有按钮槽,按钮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对布匹进行固定的刺绣花棚,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辊、下辊、螺杆、支架、固定帽、凹槽、压杆、折弯部、通孔、按钮槽、弹簧和按钮;所述的上辊与下辊上下设置,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杆,支架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的螺杆上,上辊和下辊另一端的螺杆上也套装有支架,螺杆的端部分别旋接有固定帽;所述的上辊和下辊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弯部,凹槽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通孔,折弯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的折弯部的侧壁设置有按钮槽,按钮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钮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逢青
申请(专利权)人:马逢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