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CC公司专利>正文

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78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作用于将诸如玻璃的衬底结合至车身的涂漆表面上的粘合剂时,即使在玻璃表面以及所述车身的涂漆表面上没有涂覆底漆,也可以获得优异的粘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粘合剂的单组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通常,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在其分子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油性、耐溶剂性等,并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粘合剂、注塑、油墨、油漆和泡沫。其中这种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用作粘合剂的情况的实例可以包括将诸如玻璃的衬底结合在车身的涂漆表面上的情况。然而,典型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对车身的涂漆表面具有差的粘合性,并且因此,首先将底漆涂覆至涂漆表面上,然后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涂覆至其上,随后将诸如玻璃的衬底粘附至其上。由于如以上描述基本需要底漆涂覆过程,所以当使用典型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时,存在的问题在于将诸如玻璃的衬底粘附在车身的涂漆表面上的过程变得复杂。此外,典型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具有短的储存寿命,使得其可加工性变差,并且其低温时的粘合性也变差,使得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中使用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环境受限。[现有技术文件]第2009-0019798号韩国专利特开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在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粘合性,能够确保足够的储存寿命,并且在用作粘合剂时对没有底漆的玻璃表面和车身的涂漆表面具有优异的有效粘合性。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通过使聚醚多元醇、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和与异氰酸酯键合的缩二脲体反应获得的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及增塑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在宽的温度范围(例如,5℃至35℃)内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并且由于确保了足够的储存寿命,所以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特别地,当本专利技术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作用于将诸如玻璃的衬底粘附至车身的涂漆表面的粘合剂时,在没有将底漆涂覆至玻璃表面以及车身的涂漆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优异的粘合效果。附图简述本文所附的以下附图通过实例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并且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连同以下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一起能够被进一步理解,并且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应仅用此类附图中的内容来解释。图1的a和b分别显示了使用典型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作为聚氨基甲酸酯密封剂的实例和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作为聚氨基甲酸酯密封剂的实例。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在下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特定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单组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从而在没有将额外的底漆涂覆至玻璃表面以及车身的涂漆表面上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粘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增塑剂。其详细描述如下。<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包含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是通过多元醇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反应获得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多元醇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是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和聚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多元醇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以是500g/mol至10,000g/mol,特别是2,000g/mol至5,000g/mol。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2,6-甲苯二异氰酸酯(2,6-TDI)、4,4'-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MDI)、2,4'-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MDI)、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亚乙基二异氰酸酯、亚丙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在多元醇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反应中,可以使用增塑剂(第一增塑剂)。增塑剂的具体实例可以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或其混合物。考虑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柔性等,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可以是2,500g/mol至15,000g/mol。此外,基于100重量份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含量可以是35重量份至70重量份。当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含量超出以上范围时,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柔性、粘合性、耐热性等可能劣化。<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通过使聚醚多元醇、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和与异氰酸酯键合的缩二脲体反应获得包含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与异氰酸酯键合的缩二脲体可以意指其中异氰酸酯单体自缩合以具有缩二脲键的自缩合产物。聚醚多元醇促进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的水解,并且与缩二脲体反应以形成氨基甲酸酯键。聚醚多元醇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聚醚多元醇的重均分子量可以是200g/mol至2,000g/mol,并且当在25℃下使用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时,其粘度可以是100cPs或更小。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改善了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粘合性、低温反应性等。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可以包括选自双(三烷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更具体地,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可以包括双(三烷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例如选自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双(三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它基于硅烷的化合物相比,可以显著改善粘合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基于100重量份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以是0.5重量份至3重量份。当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的含量在以上范围内时,还可以改善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粘附性和低温反应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改善了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粘附性、反应性和交联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是由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式1]R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脂肪族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6-20芳香族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3-20脂肪族烃环或其组合,脂肪族烃和脂肪族烃环包含或不包含氮原子,还包含或不包含酮基团或醚基团,并且n是1至4的整数。具体地,以上式1的化合物可以包括选自乙基异氰酸酯、丙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戊基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庚基异氰酸酯、辛基异氰酸酯、壬基异氰酸酯、癸基异氰酸酯、十一烷基异氰酸酯、十二烷基异氰酸酯、十三烷基异氰酸酯、十四烷基异氰酸酯、十五烷基异氰酸酯、十六烷基异氰酸酯、十七烷基异氰酸酯、十八烷基异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n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n通过使聚醚多元醇、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和与异氰酸酯键合的缩二脲体反应获得的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及/n增塑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30 KR 10-2018-00115081.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
第一氨基甲酸酯树脂;
通过使聚醚多元醇、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和与异氰酸酯键合的缩二脲体反应获得的第二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及
增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包括选自双(三烷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基于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化合物包括选自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双(三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是由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式1]



其中R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脂肪族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6-20芳香族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3-20脂肪族烃环或其组合,所述脂肪族烃和所述脂肪族烃环包含或不包含氮原子,还包含或不包含酮基团或醚基团,并且n是1至4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以上所述式1的化合物包括选自乙基异氰酸酯、丙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戊基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庚基异氰酸酯、辛基异氰酸酯、壬基异氰酸酯、癸基异氰酸酯、十一烷基异氰酸酯、十二烷基异氰酸酯、十三烷基异氰酸酯、十四烷基异氰酸酯、十五烷基异氰酸酯、十六烷基异氰酸酯、十七烷基异氰酸酯、十八烷基异氰酸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七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炳洙李宰荣权镇旭
申请(专利权)人:KCC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