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5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外侧中部设有主轿架,主轿架两侧设有连接电梯轿厢的副轿架,主轿架和副轿架的顶部经第一连接梁相互连接,主轿架和副轿架的底部经第二连接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设有多个拉绳组件,多个拉绳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轿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拉绳组件包括绳头板,绳头板一端连接靠近主轿架一侧的第一连接梁,绳头板上并排设有两个钢丝绳夹,两个钢丝绳夹之间经拉绳相互连接,所述副轿架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梁上均设有挂钩,拉绳的中部分别扣入两侧挂钩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抗偏载能力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结构,特别是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梯使用场合的逐渐增加了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目前市场对大载荷电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电梯结构的强度和载重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并且为了满足市场的使用要求,货梯轿厢在设计时大多采用深轿厢结构,通过增加轿厢深度来适应对长条形货物的堆放;但这种深轿厢结构则使货物在搬入和搬出时,会造成轿厢在靠近轿门一端的偏载,使该位置需承受货物带来的全部载重,从而导致轿厢结构的偏移变形,严重影响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电梯轿厢的频繁偏载还会加速电梯导靴的受力磨损,不仅需要对电梯导靴经常更换,并且轿厢在升降时还容易产生振动和噪音,影响电梯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因此,现有的大载荷电梯结构存在结构强度低、抗偏载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它具有结构强度高、抗偏载能力好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外侧中部设有主轿架,主轿架两侧设有连接电梯轿厢的副轿架,主轿架和副轿架的顶部经第一连接梁相互连接,主轿架和副轿架的底部经第二连接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设有多个拉绳组件,多个拉绳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轿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拉绳组件包括绳头板,绳头板一端连接靠近主轿架一侧的第一连接梁,绳头板上并排设有两个钢丝绳夹,两个钢丝绳夹之间经拉绳相互连接,所述副轿架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梁上均设有挂钩,拉绳的中部分别扣入两侧挂钩内。>前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所述主轿架和副轿架均呈环形分布在电梯轿厢的四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穿过主轿架延伸至两侧副轿架。前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梁并排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部,第一连接梁的下端连接电梯轿厢,第一连接梁的上端分别连接主轿架和副轿架,位于电梯轿厢顶部两侧的第一连接梁分别与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侧壁相互连接。前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梁包括并排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的上端连接电梯轿厢,上横梁的下端分别连接主轿架和副轿架,所述下横梁位于主轿架和副轿架的底部并与主轿架和副轿架相互连接,位于电梯轿厢底部两侧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与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侧壁相互连接。前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经多个支撑架相互连接,所述主轿架、副轿架和多个支撑架之间呈相互交错设置。前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所述挂钩并排设置在副轿架左右两侧的下横梁上,挂钩的端部延伸至副轿架的侧壁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相互连接的主轿架和副轿架,可以有效提高电梯轿厢整体的结构强度和载重量,使深轿厢结构的中部和两个端部均具有良好的抗变形强度;通过贯穿主轿架和副轿架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则能够起到分散受力的作用,使轿厢任意位置受到的负载能够传递至各主轿架和副轿架上,从而避免因某位置的过载造成轿厢结构的受力变形,提高了本技术的结构强度和抗偏载能力;通过多个拉绳组件的结构和位置配合,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将轿厢底部两端的受力传递至轿厢中上部,从而由轿厢中部位置来承受部分电梯受到的偏载力,并利用顶部结构来缓解轿厢底部受到的载荷,有效缓解电梯的偏载现象,进一步提高电梯整体的受力强度;通过由上横梁和下横梁构成的第二连接梁,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轿厢底部的结构强度,减小轿厢底部的受力变形,并配合拉绳组件使轿厢底部受到的载荷能够稳定传递至第一连接梁,进一步提高了拉绳组件的抗偏载效果。此外,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副轿架左右两侧的挂钩,能够使一根拉绳同时对多个位置进行受力分散,通过绳头板和钢丝绳夹的配合,则能够方便对拉绳的连接,使拉绳能够稳定穿过各挂钩连入钢丝绳夹内,并通过调节钢丝绳夹使拉绳在连接后保持涨紧状态,进一步拉绳组件的使用效果;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的多个支撑架,则能够提高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下横梁对上横梁起到的加强作用和抗变形效果。所以,本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抗偏载能力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梯轿厢,2-主轿架,3-副轿架,4-第一连接梁,5-第二连接梁,6-绳头板,7-钢丝绳夹,8-拉绳,9-挂钩,10-支撑架,501-上横梁,502-下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的外侧中部设有主轿架2,主轿架2两侧设有连接电梯轿厢1的副轿架3,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顶部经第一连接梁4相互连接,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底部经第二连接梁5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之间设有多个拉绳组件,多个拉绳组件对称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电梯轿厢1同一侧的拉绳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轿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拉绳组件包括绳头板6,绳头板6一端连接靠近主轿架2一侧的第一连接梁4,绳头板6上并排设有两个钢丝绳夹7,两个钢丝绳夹7之间经拉绳8相互连接,所述副轿架3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梁5上均设有挂钩9,挂钩9与固定在第二连接梁5底部的伸出座相互连接,拉绳8的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挂钩后连接钢丝绳夹7。所述主轿架2和副轿架3均呈环形分布在电梯轿厢1的四周,所述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的两端分别穿过主轿架2延伸至两侧副轿架3,其中第二连接梁5的端部与电梯轿厢1的底部边缘平齐。所述第一连接梁4并排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顶部,第一连接梁4的下端连接电梯轿厢1,第一连接梁4的上端分别连接主轿架2和副轿架3,位于电梯轿厢1顶部两侧的第一连接梁4分别与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侧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5包括并排设置在电梯轿厢1底部的上横梁501和下横梁502,上横梁501的上端连接电梯轿厢1,上横梁501的下端分别连接主轿架2和副轿架3,所述下横梁502位于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底部并与主轿架2和副轿架3相互连接,位于电梯轿厢1底部两侧的上横梁501和下横梁502分别与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侧壁相互连接。所述上横梁501和下横梁502之间经多个支撑架10相互连接,所述主轿架2、副轿架3和多个支撑架10之间呈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挂钩9并排设置在副轿架3左右两侧的下横梁502上,挂钩9的端部延伸至副轿架3的侧壁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的配合,使主轿架2和副轿架3之间相互连接,并提高与电梯轿厢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电梯轿厢1具有良好的受力强度;当电梯轿厢1在受到偏载力时,通过第二连接梁5则能够将该位置的偏载力分散至主轿架2和两侧副轿架3的底部,从而缓解电梯因偏载导致的轿厢倾斜现象,并减小电梯导靴的磨损,提高电梯的运行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的外侧中部设有主轿架(2),主轿架(2)两侧设有连接电梯轿厢(1)的副轿架(3),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顶部经第一连接梁(4)相互连接,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底部经第二连接梁(5)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之间设有多个拉绳组件,多个拉绳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轿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拉绳组件包括绳头板(6),绳头板(6)一端连接靠近主轿架(2)一侧的第一连接梁(4),绳头板(6)上并排设有两个钢丝绳夹(7),两个钢丝绳夹(7)之间经拉绳(8)相互连接,所述副轿架(3)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梁(5)上均设有挂钩(9),拉绳(8)的中部分别扣入两侧挂钩(9)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的外侧中部设有主轿架(2),主轿架(2)两侧设有连接电梯轿厢(1)的副轿架(3),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顶部经第一连接梁(4)相互连接,主轿架(2)和副轿架(3)的底部经第二连接梁(5)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之间设有多个拉绳组件,多个拉绳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轿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拉绳组件包括绳头板(6),绳头板(6)一端连接靠近主轿架(2)一侧的第一连接梁(4),绳头板(6)上并排设有两个钢丝绳夹(7),两个钢丝绳夹(7)之间经拉绳(8)相互连接,所述副轿架(3)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梁(5)上均设有挂钩(9),拉绳(8)的中部分别扣入两侧挂钩(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轿架(2)和副轿架(3)均呈环形分布在电梯轿厢(1)的四周,所述第一连接梁(4)和第二连接梁(5)的两端分别穿过主轿架(2)延伸至两侧副轿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载荷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4)并排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顶部,第一连接梁(4)的下端连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金李穆友芳鲍党黄仕卫严岚
申请(专利权)人:快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