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及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59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及电梯。电梯具备轿厢(1)、以及具有载置所述轿厢(1)的下梁(20)的轿厢框(2),减振装置(3)设置在所述轿厢(1)的底部(10)与所述轿厢框(2)的下梁(20)之间,吸收向所述轿厢(1)传递的振动,其中,所述减振装置(3)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30a、3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及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及具备该减振装置的电梯,特别涉及用于减轻从电梯轿厢的底部传递给轿厢的振动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经由卷架在卷扬机上的绳索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振动类型分为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和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这两种。其中,竖直方向上的振动通常是因为电梯曳引机、曳引钢丝绳以及导靴引起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通常是因为导向系统引起的,例如,导向系统中的导轨出现异常情况、支架出现松动情况或者使用的导轮存在缺陷,都会直接导致电梯轿厢出现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特别是有偏载现象存在的情况下,轿厢中会出现不平衡力,更容易造成导轨的变形,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出现。以往,电梯轿厢的底部由减振橡胶构成,配置于轿厢架上方,通过该减振橡胶来减轻振动。然而,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振动,仅如以往那样设置减振橡胶是无法充分地吸收掉振动的。尤其是,随着建筑物高层化,电梯也高速化,而如果电梯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则横向振动越明显,乘客的不适感会更加强烈。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能够充分吸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减振装置。申请人曾考虑单纯地加厚减振橡胶的厚度,但是,橡胶的厚度增加会导致橡胶变软,如果橡胶变软则水平方向容易晃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会更加明显。而且,如果橡胶变软,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可能会导致橡胶被压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吸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减振装置。本技术的一方式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电梯具备轿厢、以及具有载置所述轿厢的下梁的轿厢框,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与所述轿厢框的下梁之间,吸收向所述轿厢传递的振动,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根据上述一方式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减振装置中,针对每层橡胶单体,以夹着该橡胶单体的方式设置有上层金属板和下层金属板,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与所述轿厢的底部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与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与所述轿厢框的下梁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根据上述一方式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具有比该橡胶单体向外侧伸出的第1伸出部,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具有比所述第1伸出部向外侧伸出的第2伸出部,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具有比所述第4伸出部向外侧伸出的第4伸出部,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具有比该橡胶单体向外侧伸出的第3伸出部,所述结合是将所述第1伸出部与所述轿厢的底部、所述第2伸出部与所述第4伸出部、以及所述第3伸出部与所述轿厢框的下梁分别经由螺栓进行紧固。根据上述一方式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结合是对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与所述轿厢的底部、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与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上层金属板、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的下层金属板与所述轿厢框的下梁分别进行焊接。根据上述一方式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轿厢框的下梁以平行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所述减振装置针对每个下梁分别设置。根据上述一方式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橡胶单体的弹性系数范围为100~200kg/mm,两层的橡胶单体作为整体,弹性系数范围为50~100kg/mm。本技术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电梯,其中,具备上述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技术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减振装置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通过将减振装置设置成独立的上下两层的双层构造,相比于现有的单层构造,弹性系数仅为一半程度,同时,在水平方向上,橡胶的变形量相应地减小,能够避免橡胶因变软导致轿厢整体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过大,能够充分地吸收电梯轿厢的振动,达到减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双层构造的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轿厢1;轿厢的底部10;轿厢框2;轿厢框的下梁20;橡胶单体30a、30b;针对上层的橡胶单体30a设置的上层金属板31a、下层金属板32a;针对下层的橡胶单体30b设置的上层金属板33b和下层金属板34b;第1伸出部311a;第2伸出部321a;第4伸出部331b;第3伸出部341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双层构造的一例的图。电梯具备:供乘客搭乘的轿厢1;以及具有载置轿厢1的下梁20的轿厢框2。其中,轿厢及轿厢框的构成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做详细图示及说明。如图1所示,轿厢框的下梁以平行的方式设置有两个,针对每个下梁分别设置有用于吸收向轿厢传递的振动的减振装置3,具体而言,该减振装置3设置在轿厢1的底部10与轿厢框2的下梁20之间,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30a、30b。接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具体构造。以下,在需要区分上下层时,对于与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相关的部件加上尾缀a,对于与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相关的部件加上尾缀b。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3中,针对上层的橡胶单体30a,以夹着该橡胶单体30a的方式设置有上层金属板31a和下层金属板32a,同样,针对下层的橡胶单体30b,以夹着该橡胶单体30b的方式设置有上层金属板33b和下层金属板34b。此外,如图2所述,在减振装置3中,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上层金属板31a具有比橡胶单体30a向外侧伸出的第1伸出部311a,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下层金属板32a具有比第1伸出部311a向外侧伸出的第2伸出部321a,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上层金属板33b具有比第2伸出部向321a外侧伸出的第4伸出部331b,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下层金属板34b具有比橡胶单体30b向外侧伸出的第3伸出部341b,第1伸出部311a与轿厢1的底部10经由螺栓进行紧固,第2伸出部321a与第4伸出部331b经由螺栓进行紧固,第3伸出部341b与轿厢框2的下梁20经由螺栓进行紧固。图2只是本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的一例,其中,也可以不利用螺栓进行紧固,而是对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上层金属板31a与轿厢1的底部10进行焊接,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下层金属板32a与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上层金属板33b进行焊接,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下层金属板34b与轿厢框2的下梁20进行焊接。也就是说,只要是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上层金属板31a与轿厢1的底部10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上层的橡胶单体30a的下层金属板32a与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上层金属板33b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下层的橡胶单体30b的下层金属板34b.与轿厢框2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n电梯具备轿厢(1)、以及具有载置所述轿厢(1)的下梁(20)的轿厢框(2),/n所述减振装置(3)设置在所述轿厢(1)的底部(10)与所述轿厢框(2)的下梁(20)之间,吸收向所述轿厢(1)传递的振动,其中,/n所述减振装置(3)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30a、30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
电梯具备轿厢(1)、以及具有载置所述轿厢(1)的下梁(20)的轿厢框(2),
所述减振装置(3)设置在所述轿厢(1)的底部(10)与所述轿厢框(2)的下梁(20)之间,吸收向所述轿厢(1)传递的振动,其中,
所述减振装置(3)包括上下重叠配置的两层的橡胶单体(30a、30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减振装置中,针对每层橡胶单体(30a、30b),以夹着该橡胶单体的方式设置有上层金属板(31a、33b)和下层金属板(32a、34b),
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a)的上层金属板(31a)与所述轿厢(1)的底部(10)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
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a)的下层金属板(32a)与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b)的上层金属板(33b)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
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b)的下层金属板(34b)与所述轿厢框(2)的下梁(20)以上下重叠的方式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其中,
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a)的上层金属板(31a)具有比该橡胶单体(30a)向外侧伸出的第1伸出部(311a),
上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a)的下层金属板(32a)具有比所述第1伸出部(311a)向外侧伸出的第2伸出部(321a),
下层的所述橡胶单体(30b)的下层金属板(34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巍李剑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