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39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焊接有拱形封头,拱形封头下方设有蓄电池,蓄电池固定在机壳顶部外壁,机壳上设有软木把手,软木把手固定连接在机壳左侧外壁,所述机壳内部设有防电磁装置,机壳外部设有防雷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防电磁干扰装置可对配电装置进行保护,防止配电装置受到电磁干扰从而影响到工作性能,设置的防雷装置可增加配电装置在特殊环境下下受到雷击时的防护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中央控制器和蜂鸣报警器来实现配电装置的漏电检测,从而防止因为配电装置的漏电而导致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可能使灵敏的电子设备因过载而损坏。一般硅晶体管发射极与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为2至5V,很易损坏,而且其反向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电磁干扰引起的尖峰电压能使发射结和集电结中某点杂质浓度增加,导致晶体管击穿或内部短路。在强射频电磁场下工作的晶体管会吸收足够的能量,使结温超过允许温升而导致损坏。在现有的配电装置中,由于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精密元件,所以在一些强电磁场下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干扰,会影响到电路的稳定性,导致电力传输受限,且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发生电力事故时,配电装置很难及时作出反应,极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如何解决配电装置的电磁干扰是配电装置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包括机壳(2),所述机壳(2)上焊接有拱形封头(1),拱形封头(1)下方设有蓄电池(3),蓄电池(3)固定在机壳(2)顶部外壁,机壳(2)上设有软木把手(14),软木把手(14)固定连接在机壳(2)左侧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内部设有防电磁装置(8),机壳(2)外部设有防雷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包括机壳(2),所述机壳(2)上焊接有拱形封头(1),拱形封头(1)下方设有蓄电池(3),蓄电池(3)固定在机壳(2)顶部外壁,机壳(2)上设有软木把手(14),软木把手(14)固定连接在机壳(2)左侧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内部设有防电磁装置(8),机壳(2)外部设有防雷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磁装置(8)包括电磁吸收板(8-3),电磁吸收板(8-3)黏贴在机壳(2)内壁,电磁吸收板(8-3)另一端设有电机屏蔽板(8-1),电磁屏蔽板(8-1)与电磁吸收板(8-3)通过钢制弹簧(8-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内部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左侧部分固定连接有左配电盘(6),固定板(5)右侧部分固定连接有右配电盘(7),左配电盘(6)输出电压为220V,右配电盘(7)输出电压为380V,机壳(2)内部设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上端与机壳(2)顶部内壁连接,固定柱(10)下端与机壳(2)底部内壁连接,固定柱(10)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板(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固定柱(10)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多功能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装置包括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宏许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