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热熔膜贴于盖板一平面;步骤S2:将金属模具板放置在所述盖板上贴有所述热熔膜的一面上,其中,所述金属模具板上设有一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所述液流框的流道形状一致;步骤S3:裁去所述盖板上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所在位置的热熔膜;步骤S4:将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进行装配,即得密封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热熔膜熔融贴合盖板的方式实现了不开模情况下液流框蛇形流道的可靠密封,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电池通常是根据功率和电压参数的要求将多片电池以类似于压滤机的堆叠方式串联在一起来使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电解液通过泵循环的形式来将罐体内的电解液通过管路不断的泵入电堆,然后再回到储液罐,由于充放电运行过程中电解液需要一直保持高速循环,电堆腔体内液体压力长期存在,故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证电解液不渗漏一直是液流电池设计者首先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通常多片电池之间由于正负极的压力可以通过控制流量来调节,因此在两极压力相近的情况下中间部分的电池材料所受单向压力反而较小,只要在组件的工艺稳定性以及材料一致性上控制得当一般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不漏液。但全钒液流电池的端电极部分所承受的工况则与中间部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所受的压力往往是电池内腔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之差,故端电极处也即两端放置有双极板的液流框与各自进出液板之间往往是全钒液流电池最容易出现泄漏的位置之一,往往需要在密封设计上做特殊考虑。通常对于液流电池端电极处的密封,是根据不同的端电极形状采用机械加工一块相应尺寸的不带流道的端电极特殊板框来作为正负极的电解液与集流体之间的隔离板,并通过密封圈或焊接的方式实现密封,但这种端电极特殊板框的存在也会在双极板框与集流体之间增加一层导电材料板增大了端电极与集流体之间的电阻。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已有的正负极液流框直接与集流体接触,以减小端电极电阻。但液流框上流道是蛇形的以及存在着密封筋条,导致液流框密封面积较大、密封难度高。特别是在高压力下密封难度极大,一旦出现泄漏,则电解液会直接腐蚀集流体。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通常需要具有同样密封筋条的能与蛇形流道配合的特殊框板,但这种框板的制造难度和成本极高。首先机械加工成型的方法往往不可行,因为密封筋条的存在,密封筋条往往仅凸起零点几毫米,且有多道,机械加工要求几乎铣掉整个平面仅保留数条密封筋,要求精准度极高,因此机械加工的难度大,且由于框板往往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通用塑料,材料粘性大,不容易铣削,因此制造成本极高,成品率极低。而由于这种特殊板框需求数量少,一个电堆的端电极往往仅需要一片或两片这种具有不同结构设计的带有密封筋条且能够与其他注塑板框配合形成密封的框板,故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为框板去开模注塑成型也是不经济的。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密封具有蛇形流道及密封筋条的液流框存在密封难度大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且工艺简单的一种液流电池液流框的密封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热熔膜贴于盖板一平面;步骤S2:将金属模具板放置在所述盖板上贴有所述热熔膜的一面上,其中,所述金属模具板上设有一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所述液流框的流道形状一致;步骤S3:裁去所述盖板上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所在位置的热熔膜;步骤S4:将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进行装配,即得密封成品。进一步地,所述液流框的所述流道包括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设有进液孔,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设有出液孔,所述盖板上设有流道孔,所述进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流道孔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膜为具有保护纸的耐强酸热熔膜,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步骤S11:将多层所述热熔膜贴于所述盖板的所述平面;步骤S12:将多层所述热熔膜的表面熨平。进一步地,所述液流框上设有凸起的密封筋条,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步骤S41:撕去所述热熔膜上的所述保护纸;步骤S42:将撕去所述热熔膜保护纸的盖板贴合在所述液流框的设置有所述流道的流道面上,并将所述热熔膜与所述密封筋条按压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2中,将所述流道面朝上固定放置在限位夹具内,所述热熔膜与所述液流框流道面贴合完成后,再撤去所述限位夹具。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在执行完所述步骤S42后还包括:步骤S43:将贴合完成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一并放置于热板机或平板硫化机中热压,取出后再进行冷压,完成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的装配。进一步地,执行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将步骤S4得到的所述密封成品与进液板或出液板进行装配。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板与出液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深度与所述盖板厚度相匹配,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的长度且相差1~2mm,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盖板的宽度且相差1~2mm;则所述步骤S5中,将所述密封成品的盖板一面放置于所述凹槽内,即完成所述密封成品与所述进液板或出液板的装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多层热熔膜熔融贴合盖板的方式实现了不开模情况下液流框蛇形流道的可靠密封,降低了成本;通过在盖板上刻出蛇形流道的方式消除了电解液进入热熔膜与盖板之间缝隙的风险,提高了密封效果,增加了流道面积,提高了电解液流通效果;通过在进液板和出液板上刻出匹配盖板的槽的方式实现了对盖板的可靠固定,且不影响加盖板后的电池整体外观。附图说明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方案,并与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盖板与液流框进液流道面部分密封装配爆炸示意图;图2是盖板与热熔膜贴合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盖板2-热熔膜3-液流框11-流道孔21-第一热熔膜22-第二热熔膜31-进液孔32-进液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流电池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包括将经过处理的盖板1、热熔膜2、及液流框3进行装配。加工盖板1及热熔膜2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机械加工制造一块与液流框3流道面尺寸相匹配的盖板1,盖板1材质为聚丙烯塑料,厚度为2~3mm,并在盖板1上铣削出流道孔11。其次,在盖板1的一面重复黏贴热熔膜2,分别是第一热熔膜21及第二热熔膜22,第二热熔膜22黏贴在盖板1上,第一热熔膜21黏贴在第二热熔膜22上,两者皆为耐强酸热熔膜,且第一热熔膜21上留有保护纸。在保留保护纸的条件下用熨斗将热熔膜2表面熨烫平整,熨烫温度为80℃。然后,另加工一款金属模具板,在该金属模具板上加工出一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形状与进液流道32形状一致。最后,将金属模具板放置在盖板1贴有热熔膜2的一面上,并根据镂空区域,裁去对应于进液流道32位置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将热熔膜贴于盖板一平面;/n步骤S2:将金属模具板放置在所述盖板上贴有所述热熔膜的一面上,/n其中,所述金属模具板上设有一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所述液流框的流道形状一致;/n步骤S3:裁去所述盖板上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所在位置的热熔膜;/n步骤S4:将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进行装配,即得密封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热熔膜贴于盖板一平面;
步骤S2:将金属模具板放置在所述盖板上贴有所述热熔膜的一面上,
其中,所述金属模具板上设有一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所述液流框的流道形状一致;
步骤S3:裁去所述盖板上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所在位置的热熔膜;
步骤S4:将所述盖板与所述液流框进行装配,即得密封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的所述流道包括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设有进液孔,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设有出液孔,所述盖板上设有流道孔,所述进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流道孔直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膜为具有保护纸的耐强酸热熔膜,所述步骤S1中具体包括:
步骤S11:将多层所述热熔膜贴于所述盖板的所述平面;
步骤S12:将多层所述热熔膜的表面熨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上设有凸起的密封筋条;
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撕去所述热熔膜上的所述保护纸;
步骤S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梁,杨霖霖,严波,刘归,余姝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