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14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涉及半挂车领域,包括车轴、车轴支撑座,所述车轴支撑座设有和所述车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车轴穿过所述车轴支撑座,所述车轴支撑座内壁上下侧均固定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液压缸、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壳体顶部敞口设置,所述液压缸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液压缸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液压缸,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弹簧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挂车只靠板簧进行减震缓冲效果不佳、缩短悬挂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半挂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悬挂是连接底盘与车架的重要部件,车辆的支撑力、制动力、驱动力等都是通过悬挂来传递的,并且还能减轻恶劣道路对车辆的冲击力,保证车辆的平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半挂车使用的悬挂中,在恶劣的道路行驶时,只靠板簧进行减震缓冲效果不佳,长时间会造成板簧的断裂,缩短悬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挂车在恶劣的道路行驶时,只靠板簧进行减震缓冲效果不佳,长时间会造成板簧的断裂,缩短悬挂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包括车轴、车轴支撑座,所述车轴支撑座设有和所述车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车轴穿过所述车轴支撑座,所述车轴支撑座内壁上下侧均固定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液压缸、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壳体顶部敞口设置,所述液压缸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液压缸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液压缸,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弹簧弹性连接。上述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壳体内腔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液压缸、将液压缸的液压杆固定连接于垂直于液压缸的第二压板以及将第二压板和第一压板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簧弹性连接,实现了减震装置的减震功能,达到了增强悬挂减震缓冲效果以及提高悬挂使用寿命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减震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滚轮和第一压板凹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包括车轴、车轴支撑座1,所述车轴支撑座1设有和所述车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车轴穿过所述车轴支撑座1,所述车轴支撑座1内壁上下侧均固定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壳体21、液压缸22、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所述壳体21顶部敞口设置、底部与车轴支撑座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22对称布置且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压板24位于液压缸22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液压缸22,所述第二压板24与所述液压缸22的液压杆端固定连接,液压缸22对车轴起主要的减震作用;所述第一压板23平行于所述第二压板24且正对车轴设置,所述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弹簧25弹性连接,弹簧25对车轴起辅助减震作用。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使弹簧25和液压缸22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在所述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座26、导杆27和滚轮28,所述安装座2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板24,所述导杆27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26和所述滚轮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3开有与所述滚轮28配合的凹槽,所述弹簧2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板24和所述导杆27,在弹簧25的作用下,滚轮28始终保持在第一压板23凹槽内;所述滚轮28能沿着第一压板23凹槽滚动,所述导杆27能绕着所述安装座26转动。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使减震装置2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在所述第二压板24固定设有滚轮支撑座29,所述滚轮支撑座29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簧25极限压缩状态的长度和所述安装座26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滚轮支撑座29在滚轮28绕着安装座26转动的转动圆弧上且顶部呈圆弧设计,滚轮28绕着安装座26转动一定角度后正好落入滚轮支撑座29顶部圆弧容腔中;所述第一压板23靠近第二压板24侧固定设有第一压板支撑座30,所述第一压板支撑座30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滚轮支撑座29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第一压板支撑座30和滚轮支撑座29一起对第一压板23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弹簧25和安装座26被压溃;所述壳体21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压板支撑座31,所述第二压板支撑座31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液压缸22极限压缩状态下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压板支撑座31对液压缸22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增强减震装置2的减震效果,所述壳体21内腔两侧及底部固定设有橡胶垫32,所述第一压板23两端和位于所述壳体21两侧的橡胶垫32接触。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使滚轮28能够在所述第一压板23凹槽内正常滚动,将所述第一压板23凹槽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所述滚轮28的直径;为使较大的碎石、泥泞等不易落入凹槽内,在所述凹槽靠近开口端固定设置挡物条34,挡物条34设有与所述导杆27配合的开口,所述导杆27穿过所述挡物条34。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壳体21两侧设有通孔33,便于橡胶垫32与第一压板23两端的摩擦散热。本使用新型工作过程为:当车轴上下跳动时,车轴给予减震装置2的第一压板23作用力,作用力驱动位于第一压板23凹槽内的滚轮28滚动,滚轮28带动导杆27克服弹簧25作用力绕着安装座26转动,第一压板23两端与位于壳体21两侧的橡胶垫32接触,随着第一压板23的运动,弹簧25和橡胶垫32对悬挂进行辅助减震;当滚轮28转动到与滚轮支撑座29顶部弧面接触时,滚轮支撑座29和第一压板支撑座30一起推动第二压板24向压缩液压缸22的液压杆方向运动,液压缸22对悬挂实现进一步减震,在第二压板支撑座31的支撑作用下,第二压板24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撤销作用于第一压板23的外力时,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在弹簧25和液压缸22作用下复位。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包括车轴、车轴支撑座(1),所述车轴支撑座(1)设有和所述车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车轴穿过所述车轴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支撑座(1)内壁上下侧均固定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壳体(21)、液压缸(22)、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所述壳体(21)顶部敞口设置,所述液压缸(2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压板(24)位于液压缸(22)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液压缸(22),所述第二压板(24)与所述液压缸(22)的液压杆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3)平行于所述第二压板(24)且正对于车轴设置,所述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弹簧(25)弹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包括车轴、车轴支撑座(1),所述车轴支撑座(1)设有和所述车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车轴穿过所述车轴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支撑座(1)内壁上下侧均固定设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壳体(21)、液压缸(22)、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所述壳体(21)顶部敞口设置,所述液压缸(2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腔底部,所述第二压板(24)位于液压缸(22)上方且垂直于所述液压缸(22),所述第二压板(24)与所述液压缸(22)的液压杆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3)平行于所述第二压板(24)且正对于车轴设置,所述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之间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弹簧(25)弹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23)和第二压板(24)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座(26)、导杆(27)和滚轮(28),所述安装座(2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板(24),所述导杆(27)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26)和所述滚轮(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3)开有与所述滚轮(28)配合的凹槽,所述弹簧(2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板(24)和所述导杆(2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海马红涛杨登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驰物流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