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89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板、直线滑轨、双向气缸以及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相向设置,夹持组件包括滑块、滑块连接板、转接板以及若干个抓取板,抓取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滑块连接板与转接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转接板与各抓取板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了双向气缸,双向气缸可驱动两夹持组件相互靠近和分离,以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和松开;当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时,多个抓取板的自由端对陶瓷模具的不同位置施加夹持压力,自由端的弧形内壁以适应陶瓷坯件的外弧面的弧度,从而保证两夹持组件与陶瓷模具的大面积接触,保证夹持的稳定性,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
本技术设计陶瓷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陶瓷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更被誉为“陶瓷的故居”,随着现代的发展,我国的陶瓷已经作为新兴商品进入了国际市场,远销日本、印度、美国等地,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陶瓷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因此陶瓷原料的需求量也随之迅猛增加。在现有陶瓷产品的生产中,经常需要对陶瓷模具进行移动,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搬运或者采用夹具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人工强度大,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不适合企业的发展;现有的陶瓷模具夹具大多较为简单,基本是通过在夹钳的头部设置两块弧形板,通过夹钳的开合以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一方面该种方式由于弧形板是固定的,即夹持不同尺寸的陶瓷模具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夹钳,否则可能会因为弧形板与陶瓷模具的接触面积不足,导致摩擦力过小,从而导致陶瓷模具的转动,甚至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陶瓷模具是由多部分组成的,采用该种方式夹持受力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夹持非常不牢靠,可能会导致某一块陶瓷模具的脱落,夹持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装配、易调整,实用性强以及夹持牢靠,且能够适应不同大小规格的陶瓷模具的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该陶瓷模具的上下两端的外周缘具有倒角,包括固定在机械手末端的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直线滑轨、双向气缸以及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双向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双向气缸之间,两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向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滑块连接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连接板上的转接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的若干个抓取板,各所述抓取板相互等间距平行排列设置,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均与所述直线滑轨平行布置,且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臂,各所述夹持臂与相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所述滑块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转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转接板沿所述转接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抓取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夹持组件相向的一组所述抓取板的所述自由端的一侧分别具有与所述陶瓷模具配合的弧形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抓取板为弹性钢片,所述自由端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陶瓷模具接触的弹性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两个托板,两个所述托板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所述抓取板的上下两端,所述托板呈弧形弯曲的板状形,且所述托板的弧形与所述自由端的弧形面的弧度相同,两个所述托板的弧形内壁用于夹持所述陶瓷模具上下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滑块连接板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转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固定端沿所述第一固定端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端沿所述第二固定端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孔,所述滑块上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滑块连接板与转接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转接板与各抓取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本技术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了双向气缸,通过双向气缸可驱动两夹持组件相互靠近和分离,以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和松开;当对陶瓷模具进行夹持时,多个抓取板的自由端对陶瓷模具的不同位置施加夹持压力,自由端的弧形内壁以适应陶瓷坯件的外弧面的弧度,从而保证两夹持组件与陶瓷模具的大面积接触,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即很好的保证了对陶瓷模具的可靠夹持,同时也适应与当陶瓷模具为多部分组成是,可一次性夹持,节省了时间,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陶瓷模具1、倒角11、连接板2、直线滑轨3、双向气缸4、龙门架41、夹持臂42、第一夹持组件5、第二夹持组件5’、滑块51、滑块连接板52、第一固定端521、第一通孔5211、第二固定端522、转接板53、第一定位孔531、第二通孔532、抓取板54、第一抓取板541、第二抓取板542、第三抓取板543、连接端544、第二定位孔5441、自由端545、弧形面5451、第一托板551、第二托板5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涉及的陶瓷模具1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缘具有通过机械加工所得的倒角11,本技术可以装配在自动化设备或者机械手末端。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以双向气缸4(下面会详细介绍)的活塞杆伸出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以与垂直于水平方向且与双向气缸4(下面会详细介绍)的活塞杆同一水平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械手末端的连接板2、固定设置在连接板2上的直线滑轨3、双向气缸4以及两个夹持组件5(即第一夹持组件5和第二夹持组件5’),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滑轨3可以采用设置在连接板2中部的一个直线滑轨3,也可以采用设置在连接板2两端的两个直线滑轨3,双向气缸4通过一龙门架41设置在连接板2上,龙门架41的两端沿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转接板2上,直线滑轨3设置在连接板2与双向气缸4之间,第一夹持组件5和第二夹持组件5’相向设置。双向气缸4两侧的活塞杆均与直线滑轨3平行布置,且双向气缸4两侧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臂42,各夹持臂42与相对应的夹持组件5的滑块连接板52(下面会详细介绍)相连接。第一夹持组件5和第二夹持组件5’结构一致,下面以第一夹持组件5为例,进行详细介绍。第一夹持组件5包括设置在直线滑轨3上的滑块51、设置在滑块51上的滑块连接板52、垂直设置在滑块连接板52上的转接板53以及垂直设置在转接板53上的若干个抓取板54,滑块51可沿直线滑轨3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块5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本技术通过双向气缸4可驱动两夹持组件5在直线滑轨3上相互靠近和分离,以对陶瓷模具1进行夹持和松开。滑块连接板52呈L型,滑块连接板52包括第一固定端521和第二固定端522,第一固定端52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5211,各第一通孔5211沿第一固定端52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第二固定端52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孔(图中未示出),各所述第三通孔沿第二固定端52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该陶瓷模具的上下两端的外周缘具有倒角,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机械手末端的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直线滑轨、双向气缸以及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双向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双向气缸之间,两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向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滑块连接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连接板上的转接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的若干个抓取板,各所述抓取板相互等间距平行排列设置,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均与所述直线滑轨平行布置,且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臂,各所述夹持臂与相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所述滑块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转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转接板沿所述转接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抓取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夹持组件相向的一组所述抓取板的所述自由端的一侧分别具有与所述陶瓷模具配合的弧形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模具的夹持装置,该陶瓷模具的上下两端的外周缘具有倒角,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机械手末端的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直线滑轨、双向气缸以及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双向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双向气缸之间,两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向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滑块连接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连接板上的转接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的若干个抓取板,各所述抓取板相互等间距平行排列设置,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均与所述直线滑轨平行布置,且所述双向气缸两侧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臂,各所述夹持臂与相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所述滑块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转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转接板沿所述转接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抓取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夹持组件相向的一组所述抓取板的所述自由端的一侧分别具有与所述陶瓷模具配合的弧形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林黄玮文王平江陈曼林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