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80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含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述传输区域设置于显示区域周围的至少一边,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柔性薄膜、第一低阻导电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柔性薄膜、第二低阻导电层、第二粘合剂层、透明盖板,所述第一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触控导电层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二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二触控导电层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第二触控导电层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对应于所述传输区域,所述第一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一触控导电层的厚度,第二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二触控导电层的厚度。显示区域的触控导电层和传输区域的导线一体成型,即节约了分道制程的繁琐,节省了成本,也省去触控导电层和导线的搭接区域需要补强的必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的触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GFF结构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屏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触控面板被配置在这些电器商品的显示屏上使用,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提升输入操作效率。目前触控装置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是GFF结构,G是指盖板,起到保护作用,F是指承载导电层的薄膜,双层薄膜分别感应和驱动共同完成触控功能。但是承载的导电层的显示区域通常用ITO等导电材料做图案设计,由于ITO的材料阻抗较大,传输区域需要用阻抗较小的银浆等材料来做电传输,从而进入芯片计算触控位置。因此,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在制程中需要分步骤做,先溅镀ITO薄膜,再印制导电银浆,再分别对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图案化。以上制程复杂繁琐,成本高。另外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需要在搭接上额外加强,否则显示和传输区域会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装置,包含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所述传输区域设置于显示区域周围的至少一边,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柔性薄膜、第一低阻导电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柔性薄膜、第二低阻导电层、第二粘合剂层、透明盖板,所述第一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触控导电层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二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二触控导电层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第二触控导电层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对应于所述传输区域,所述第一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一触控导电层的厚度,第二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二触控导电层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包含显示区域和传输区域,所述传输区域设置于显示区域周围的至少一边,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柔性薄膜、第一低阻导电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柔性薄膜、第二低阻导电层、第二粘合剂层、透明盖板,所述第一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触控导电层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二低阻导电层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二触控导电层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第二触控导电层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对应于所述传输区域,所述第一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一触控导电层的厚度,第二导线的厚度大于第二触控导电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阻导电层、第二低阻导电层的电阻小于30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线和第二触控导电层之间的厚度差为18nm-22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春仲树栋李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