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60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解决了目前筒类零件支撑时胶皮笨重,操作不便,或气囊实际应用漏气不适用,以及机械支撑结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其包括第一夹具主体,所述第一夹具主体一端中部连接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气体打入装置内部,使得气缸向外伸出支撑头对同类零件支撑,另外,由于装置内部气腔为连通空间,因此气压相同,所以所有支撑点支撑力大小完全相同,不会产生不同支撑点支撑力不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零件刚性和抗震能力;通过支撑头与气缸的螺纹连接方式,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特性的支撑材料,如橡胶、金属、耐磨材料等,以满足不同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
本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具体为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
技术介绍
薄壁筒类零件因具有刚性差、易变形特点,导致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易发生振刀、让刀等现象,导致尺寸不合格、加工表面质量差、刀具寿命差等现象发生。现有技术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使用防滑减震胶皮,顺时针卷实放入筒内腔,再逆时针转动,使橡胶皮与薄壁筒内壁贴合实,变相增加了零件厚度,同时利用橡胶的阻尼特性,吸收零件震动,但实际操作时胶皮笨重,不方便操作;2、使用封堵市政下水管道气囊,在筒内充气,以支撑零件,吸收震动,该方法能实现减震目的,但遇到铁屑、杂质,有扎漏气情况发生;3、使用各类机械支撑机构,对筒内壁进行支撑,但其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筒类零件支撑时胶皮笨重,操作不便,或气囊实际应用漏气不适用,以及机械支撑结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包括第一夹具主体,所述第一夹具主体一端中部连接有单向阀,第一夹具主体远离单向阀一端通过第一储气筒连接有第二夹具主体,第二夹具主体一端通过第二储气筒连接有第三夹具主体,第三夹具主体一端连接有堵头,第一夹具主体、第二夹具主体和第三夹具主体外部均安装有气缸,气缸一端连接有支撑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气筒两端均通过第一法兰分别与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连接,第二储气筒两端均通过第二法兰分别与第二夹具主体和第三夹具主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一端均周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部连接有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气筒和第二储气筒内部均开设有储气腔,两个储气腔连通第一夹具主体、第二夹具主体和第三夹具主体。优选的,所述气缸包括缸体、腔体、活塞、活塞杆、弹簧、进气口和排气口,缸体内部开设有腔体,腔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一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外部套设有弹簧,腔体底部开设有进气口,腔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优选的,所述缸体底部连接有方便安装的螺纹接头,第一夹具主体、第二夹具主体和第三夹具主体外端周围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接头与螺纹孔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气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夹具主体、第一储气筒、第二夹具主体、第二储气筒、第三夹具主体、气缸和支撑头的设置,气体打入装置内部,使得气缸向外伸出支撑头对同类零件支撑,另外,由于装置内部气腔为连通空间,因此气压相同,所以所有支撑点支撑力大小完全相同,不会产生不同支撑点支撑力不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零件刚性和抗震能力;(2)、本技术各工作组件设计为通用接口,该结构可随时根据实际支撑需要扩展支撑长度和支撑位置数量;(3)、通过支撑头与气缸的螺纹连接方式,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特性的支撑材料,如橡胶、金属、耐磨材料等,以满足不同使用需要;(4)、本技术,通过气缸支撑筒类零件方法新颖,且气缸运动行程大,能适应一定直径范围筒类零件能力,且支撑头能够有效贴合零件,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有效改变零件加工刚性、避免加工震动造成的加工质量不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支撑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夹具主体;2、单向阀;3、第一储气筒;4、第二夹具主体;5、第二储气筒;6、第三夹具主体;7、堵头;8、气缸;801、缸体;802、腔体;803、活塞;804、活塞杆;805、弹簧;806、进气口;807、排气口;9、支撑头;10、第一法兰;11、第二法兰;12、连接孔;13、螺栓;14、储气腔;808、螺纹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第一夹具主体1,第一夹具主体1一端中部连接有单向阀2,便于通过单向阀2向装置内打气,第一夹具主体1远离单向阀2一端通过第一储气筒3连接有第二夹具主体4,第二夹具主体4一端通过第二储气筒5连接有第三夹具主体6,通过第一储气筒3和第二储气筒5将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连通成为一个整体,第三夹具主体6一端连接有堵头7,用于封堵第三夹具主体6,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外部均安装有气缸8,气缸8一端连接有支撑头9,通过气缸8伸出带动支撑头9将筒类零件支撑。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储气筒3两端均通过第一法兰10分别与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4连接,第二储气筒5两端均通过第二法兰11分别与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连接,通过第一法兰10和第二法兰11,方便第一储气筒3和第二储气筒5连接安装。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法兰10和第二法兰11一端均周向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内部连接有螺栓13,便于通过螺栓13将装置连接。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储气筒3和第二储气筒5内部均开设有储气腔14,两个储气腔14连通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通过储气腔14用于存储气体,维持支撑压力。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气缸8包括缸体801、腔体802、活塞803、活塞杆804、弹簧805、进气口806和排气口807,缸体801内部开设有腔体802,腔体802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803,活塞803一端连接有活塞杆804,活塞杆804外部套设有弹簧805,腔体802底部开设有进气口806,腔体802顶部开设有排气口807,气体从进气口806进入腔体802内,使得活塞803带动活塞杆804伸出,排气口807用于泄气。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缸体801底部连接有方便安装的螺纹接头808,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外端周围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接头808与螺纹孔连接。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头9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气缸8连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使得支撑头9能够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特性的支撑材料。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装置置于筒类零件内部适当位置,从第一夹具主体1一端的单向阀2向内部打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包括第一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一端中部连接有单向阀(2),第一夹具主体(1)远离单向阀(2)一端通过第一储气筒(3)连接有第二夹具主体(4),第二夹具主体(4)一端通过第二储气筒(5)连接有第三夹具主体(6),第三夹具主体(6)一端连接有堵头(7),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外部均安装有气缸(8),气缸(8)一端连接有支撑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包括第一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一端中部连接有单向阀(2),第一夹具主体(1)远离单向阀(2)一端通过第一储气筒(3)连接有第二夹具主体(4),第二夹具主体(4)一端通过第二储气筒(5)连接有第三夹具主体(6),第三夹具主体(6)一端连接有堵头(7),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外部均安装有气缸(8),气缸(8)一端连接有支撑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筒(3)两端均通过第一法兰(10)分别与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4)连接,第二储气筒(5)两端均通过第二法兰(11)分别与第二夹具主体(4)和第三夹具主体(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10)和第二法兰(11)一端均周向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内部连接有螺栓(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类零件内部气动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一琨周子同彭雄孟宪哲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