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55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该技术方案采用机械手的组装模式,并对机械手的运动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全新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电机、双轴伸电机、第二电机提供三自由度的驱动能力,其中第一电机驱动装置整体转动,双轴伸电机驱动两组下摇臂同步摆动,第二电机驱动两组上摇臂同步转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两组上摇臂的前端固定设置了承载盘,在承载盘前端设滑轨结构,两个滑块分别连接在滑轨上,由第三电机通过转动杆和弧形连杆驱动两个滑块对合或分开,从而实现了夹持动作。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升闪烁晶体组装的机械化水平,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
本技术涉及闪烁晶体组装
,具体涉及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
技术介绍
闪烁晶体是指在X射线等高能粒子的撞击下,能将高能粒子的动能转变为光能而发出闪光的晶体。闪烁晶体可用于X射线、γ射线、中子及其他高能粒子的探测,以闪烁晶体为核心的探测和成像技术已经在核医学、高能物理、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探伤、空间物理及核探矿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高能射线照射到探测器上后,闪烁晶体会发出荧光,射线越强,发出的荧光越强,这荧光被光电转换系统接收并转变成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处理后,在指示器上指示出来。因此,闪烁晶体的性能对射线探测技术具有重要影响。在X射线探测设备中,闪烁晶体呈阵列式排列,因此在设备的制造环节需要将独立的闪烁晶体单元进行阵列式组装。由于这一组装过程对排列构型及排列精度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一般采用专用的组装工具完成,然而,常规组装工具一般呈类似模具的模式,闪烁晶体在基板上的最终对合步骤仍需手工完成,这就导致了加工误差很难进一步降低。基于以上技术现状,如何开发机械化的组装工具成为了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组装工具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包括基座,第一电机,转动板,双轴伸电机,下摇臂,第二电机,上摇臂,连接杆,承载盘,滑轨,滑块,夹头,第三电机,转动杆,弧形连杆,其中,在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板,在转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双轴伸电机,在双轴伸电机的两轴上各连接有一个下摇臂,在其中一个下摇臂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在第二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一个上摇臂,在另一个下摇臂上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两个上摇臂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摇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盘,在承载盘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在滑轨上连接有滑块,在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夹头;在承载盘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在第三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杆,弧形连杆的一端与转动杆铰接,弧形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作为优选,滑块有2个,在每个滑块上各连接有一个夹头。作为优选,在夹头的内侧具有锯齿部。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呈中空圆柱体形状,所述基座的下端开口,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在基台上,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基座的上端面上,第一电机的上部凸出至基座上方,第一电机的下部位于基座内部。作为优选,第三电机的轴线与第二电机的轴线相互垂直;双轴伸电机的轴线与第二电机的轴线相互平行。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基座位于装置的最下方,用于起到结构承载作用;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从而提供第一自由度;双轴伸电机承载于转动板上,双轴伸电机用于带动两组下摇臂同步摆动;由于下摇臂在本技术中起到重要的承重作用,因此,采用了两组下摇臂同时承载上端机构,为了保证两组下摇臂能够同步运动,本技术采用双轴伸电机,利用其两轴各连接一个下摇臂;双轴伸电机为装置提供了第二自由度;在其中一个下摇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一个上摇臂运动;在另一个下摇臂上端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两个上摇臂通过连接杆连接成为整体;基于这种结构,可由第二电机驱动两个上摇臂运动,从而提供第三自由度。承载盘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摇臂的前端,用于承载滑轨及第三电机;滑轨与滑块相配合,使滑块可在滑轨上滑动;滑块用于承载夹头;夹头有2个,2个夹头通过对向的运动对闪烁晶体起到夹持作用;这种对向的运动是基于以下结构实现的:转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的主轴上,转动杆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弧形连杆,弧形连杆的末端各铰接有一个滑块,基于这种结构,当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杆沿一个方向转动时,两个夹头对合,当三电机驱动转动杆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两个夹头分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该技术方案采用机械手的组装模式,并对机械手的运动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全新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采用第一电机、双轴伸电机、第二电机提供三自由度的驱动能力,其中第一电机驱动装置整体转动,双轴伸电机驱动两组下摇臂同步摆动,第二电机驱动两组上摇臂同步转动。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两组上摇臂的前端固定设置了承载盘,在承载盘前端设滑轨结构,两个滑块分别连接在滑轨上,由第三电机通过转动杆和弧形连杆驱动两个滑块对合或分开,从而实现了夹持动作。应用本技术,可提升闪烁晶体组装的机械化水平,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从再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基座2、第一电机3、转动板4、双轴伸电机5、下摇臂6、第二电机7、上摇臂8、连接杆9、承载盘10、滑轨11、滑块12、夹头13、第三电机14、转动杆15、弧形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如图1~3所示,包括基座1,第一电机2,转动板3,双轴伸电机4,下摇臂5,第二电机6,上摇臂7,连接杆8,承载盘9,滑轨10,滑块11,夹头12,第三电机13,转动杆14,弧形连杆15,其中,在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在第一电机2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板3,在转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双轴伸电机4,在双轴伸电机4的两轴上各连接有一个下摇臂5,在其中一个下摇臂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在第二电机6的主轴上连接有一个上摇臂7,在另一个下摇臂5上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7,两个上摇臂7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摇臂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盘9,在承载盘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0,在滑轨10上连接有滑块11,在滑块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夹头12;在承载盘9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3,在第三电机13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杆14,弧形连杆15的一端与转动杆14铰接,弧形连杆15的另一端与滑块11铰接。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基座1位于装置的最下方,用于起到结构承载作用;第一电机2用于驱动转动板3转动,从而提供第一自由度;双轴伸电机4承载于转动板3上,双轴伸电机4用于带动两组下摇臂5同步摆动;由于下摇臂5在本技术中起到重要的承重作用,因此,采用了两组下摇臂5同时承载上端机构,为了保证两组下摇臂5能够同步运动,本技术采用双轴伸电机4,利用其两轴各连接一个下摇臂5;双轴伸电机4为装置提供了第二自由度;在其中一个下摇臂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用于驱动一个上摇臂7运动;在另一个下摇臂5上端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7;两个上摇臂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电机(2),转动板(3),双轴伸电机(4),下摇臂(5),第二电机(6),上摇臂(7),连接杆(8),承载盘(9),滑轨(10),滑块(11),夹头(12),第三电机(13),转动杆(14),弧形连杆(15),其中,在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在第一电机(2)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板(3),在转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双轴伸电机(4),在双轴伸电机(4)的两轴上各连接有一个下摇臂(5),在其中一个下摇臂(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在第二电机(6)的主轴上连接有一个上摇臂(7),在另一个下摇臂(5)上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7),两个上摇臂(7)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摇臂(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盘(9),在承载盘(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0),在滑轨(10)上连接有滑块(11),在滑块(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夹头(12);在承载盘(9)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3),在第三电机(13)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杆(14),弧形连杆(15)的一端与转动杆(14)铰接,弧形连杆(15)的另一端与滑块(11)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烁晶体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电机(2),转动板(3),双轴伸电机(4),下摇臂(5),第二电机(6),上摇臂(7),连接杆(8),承载盘(9),滑轨(10),滑块(11),夹头(12),第三电机(13),转动杆(14),弧形连杆(15),其中,在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在第一电机(2)的主轴上连接有转动板(3),在转动板(3)上固定连接有双轴伸电机(4),在双轴伸电机(4)的两轴上各连接有一个下摇臂(5),在其中一个下摇臂(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在第二电机(6)的主轴上连接有一个上摇臂(7),在另一个下摇臂(5)上铰接有另一个上摇臂(7),两个上摇臂(7)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摇臂(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盘(9),在承载盘(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0),在滑轨(10)上连接有滑块(11),在滑块(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夹头(12);在承载盘(9)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3),在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谕刘冰边建盟张泽森程豪华赵杨王云云李国铭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晶丽方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