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凤专利>正文

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55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水管和热气管;所述管壳为圆柱体结构设计;所述管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管壳的左右侧面于管壳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水管;所述管壳的左右内表面之间于水管位置固连有热气管,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对水管外表面不断冷凝汇集的冷凝水进行实时的清除,避免冷凝水大量的汇集在水管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水层,影响后续的换热效率,且可以同步清除水管内表面粘附的大量的矿物质,避免矿物质所形成的水碱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根据CN109654909B一种高温高压微细管壳式换热器,现有技术中,通过热蒸汽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时,通过热蒸汽内部水汽在水管的表面冷凝液化,实现热蒸汽内部的热量传导入低温水中,对低温水进行快速的加热,但是大量的热蒸汽在水管的外表面冷凝汇集,会严重的影响接下来的换热效率,且低温水在被加热的过程中,低温水内部所含有的矿物质容易粘附于水管的内表面,换热管长期使用后,水管的内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矿物质,进而也会严重影响换热效率等问题。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热蒸汽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时,通过热蒸汽内部水汽在水管的表面冷凝液化,实现热蒸汽内部的热量传导入低温水中,对低温水进行快速的加热,但是大量的热蒸汽在水管的外表面冷凝汇集,会严重的影响接下来的换热效率,且低温水在被加热的过程中,低温水内部所含有的矿物质容易粘附于水管的内表面,换热管长期使用后,水管的内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矿物质,进而也会严重影响换热效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水管和热气管;所述管壳为圆柱体结构设计;所述管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管壳的左右侧面于管壳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水管;所述管壳的左右内表面之间于水管位置固连有热气管,热气管套接于水管的外部,且热气管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三角形顶点位置进行圆角化;所述管壳的上表面固连有动力箱体;所述动力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动力槽;所述管壳和热气管的上表面靠近管壳的左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进气管;所述管壳和热气管的上表面靠近管壳的右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出气管;所述动力箱体的内部固连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的内部开设有风腔,所述风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柱;所述风柱的外表面于风腔位置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风叶;所述动力块的上表面固连有换向阀,且换向阀与进气管和风腔之间分别连通,风腔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通;所述风柱的外表面靠近风柱的右侧侧面位置固连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位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表面固连有动力柱;且动力柱的下端面穿过管壳和热气管的管壁并延伸至热气管的内部;所述动力柱与热气管之间设有密封转环;所述动力柱的外弧面靠近动力柱的下表面位置固连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位置左右方向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热气管的外表面于动力柱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清水环;工作时,当通过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时,常用有两种方式,第一是通过热蒸汽对低温水进行换热加热,第二是通过高温水对低温水进行换热加热,现有技术中,通过热蒸汽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时,通过热蒸汽内部水汽在水管的表面冷凝液化,实现热蒸汽内部的热量传导入低温水中,对低温水进行快速的加热,但是大量的热蒸汽在水管的外表面冷凝汇集,会严重的影响接下来的换热效率,且低温水在被加热的过程中,低温水内部所含有的矿物质容易粘附于水管的内表面,换热管长期使用后,水管的内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矿物质,进而也会严重影响换热效率等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当需要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时,首先将低温水通过水管的左侧端面导入换热器的内部,同时通过进气管不断向热气管的内部导入高压热蒸汽,实现对低温水的加热,同时高压热蒸汽也会同步导入到风腔的内部,通过带动风叶转动,进而带动风柱转动,风柱会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方式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进而带动动力柱转动,动力柱可以通过其表面的传动齿,带动齿板左右移动,齿板进而带动清水环的左右移动,实现对水管外表面冷凝水的清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有效的实现了对水管外表面不断冷凝汇集的冷凝水进行实时的清除,避免冷凝水大量的汇集在水管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水层,影响后续的换热效率,且可以同步清除水管内表面粘附的大量的矿物质,避免矿物质所形成的水碱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优选的,两个所述清水环相对于热气管一侧侧面位置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转孔;所述转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滚球;所述滚球与对应的转孔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均与清水环的轴线不垂直;所述清水环的右侧侧面均开设有转槽,且齿板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转槽内;两个所述清水环背离于齿板的一侧侧面位置均设有擦板;工作时,通过在清水环的内表面设置均匀布置的滚球,通过滚球绕着对应倾斜的转轴转动,使得清水环在被齿板进行左右导动的同时可以绕着水管的外表面做同步转动,且滚球也可以大幅减少清水环与水管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清水环表面的擦板可以有效的去除水管表面的冷凝水。优选的,两个所述清水环的外弧面均转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和对应的清水环之间位置均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对应的套环之间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弹簧;所述调节板背离于齿板的一侧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均匀不布置的凸球;所述调节板相对于齿板的一侧侧面均与擦板之间相互固连;工作时,通过设置调节板,当擦板在对水管的表面进行清水作业时,擦板与水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擦板会对调节板产生切向的作用力,调节板与清水环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调节板表面均匀布置的凸球以及配合调节板与套环之间的弹簧作用,可以实现调节板的左右移动,进而对擦板有规律的自动挤压,使得擦板内部水分不会出现饱和现象,提高擦板的吸水能力。优选的,所述水管的内部于两个清水环位置均固连设有清理环;所述清理环为磁性材料设计;所述清理环相对于水管的一侧侧面位置均滚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球珠;工作时,通过在水管的内部设置清理环,通过将清理环设计为磁性材料,使得清理环可以对清水环进行同步带动,实现清理环不断清除水碱的作业,通过在清理环的表面设置均匀布置的球珠可以起到减少摩擦力的作用。优选的,两个所述清理环的左右两侧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刮刀;所述刮刀的上、左、右均为刮刃结构设计;工作时,通过在清理环的左右两侧侧面设置均匀布置的刮刀,通过刮刀的作用可以大幅提升清理环清除水管内表面水碱的能力。优选的,所述清理环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部均固连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孔的一侧侧面位置均固连有第一伸缩杆;所述调节块相对于清理环的轴线一侧侧面位置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于对应的调节槽的槽底一侧侧面位置均固连有第二伸缩杆;所有所述滑块背离于清理环的内表面一侧侧面位置均共同固连有同一个弹性膜,且弹性膜与对应的清理环的内表面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设置调节块,当清理环沿着水流方向运动时,调节环会挤压第一伸缩杆,使得第一伸缩杆内部的气体进入到对应的第二伸缩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1)、水管(2)和热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为圆柱体结构设计;所述管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管壳(1)的左右侧面于管壳(1)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水管(2);所述管壳(1)的左右内表面之间于水管(2)位置固连有热气管(3),热气管(3)套接于水管(2)的外部,且热气管(3)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三角形顶点位置进行圆角化;所述管壳(1)的上表面固连有动力箱体(11);所述动力箱体(11)的内部开设有动力槽;所述管壳(1)和热气管(3)的上表面靠近管壳(1)的左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进气管(12);所述管壳(1)和热气管(3)的上表面靠近管壳(1)的右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出气管(13);所述动力箱体(11)的内部固连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的内部开设有风腔,所述风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柱;所述风柱的外表面于风腔位置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风叶(14);所述动力块的上表面固连有换向阀,且换向阀与进气管(12)和风腔之间分别连通,风腔的出气口与出气管(13)连通;所述风柱的外表面靠近风柱的右侧侧面位置固连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的下方位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的下表面固连有动力柱(17);且动力柱(17)的下端面穿过管壳(1)和热气管(3)的管壁并延伸至热气管(3)的内部;所述动力柱(17)与热气管(3)之间设有密封转环;所述动力柱(17)的外弧面靠近动力柱(17)的下表面位置固连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位置左右方向啮合连接有齿板(31);所述热气管(3)的外表面于动力柱(17)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清水环(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1)、水管(2)和热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为圆柱体结构设计;所述管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管壳(1)的左右侧面于管壳(1)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水管(2);所述管壳(1)的左右内表面之间于水管(2)位置固连有热气管(3),热气管(3)套接于水管(2)的外部,且热气管(3)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三角形顶点位置进行圆角化;所述管壳(1)的上表面固连有动力箱体(11);所述动力箱体(11)的内部开设有动力槽;所述管壳(1)和热气管(3)的上表面靠近管壳(1)的左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进气管(12);所述管壳(1)和热气管(3)的上表面靠近管壳(1)的右侧侧面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出气管(13);所述动力箱体(11)的内部固连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的内部开设有风腔,所述风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柱;所述风柱的外表面于风腔位置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风叶(14);所述动力块的上表面固连有换向阀,且换向阀与进气管(12)和风腔之间分别连通,风腔的出气口与出气管(13)连通;所述风柱的外表面靠近风柱的右侧侧面位置固连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的下方位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的下表面固连有动力柱(17);且动力柱(17)的下端面穿过管壳(1)和热气管(3)的管壁并延伸至热气管(3)的内部;所述动力柱(17)与热气管(3)之间设有密封转环;所述动力柱(17)的外弧面靠近动力柱(17)的下表面位置固连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位置左右方向啮合连接有齿板(31);所述热气管(3)的外表面于动力柱(17)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清水环(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清水环(32)相对于热气管(3)一侧侧面位置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转孔;所述转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滚球(33);所述滚球(3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凤贺菲韦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