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受工程条件制约,上下层重叠铁路工程在交通建设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上下重叠隧道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施工控制技术及施工顺序等方面。尚未有关于隧道建成后长期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防止或减小隧道建成后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下层隧道拱部型钢钢架承受力过大而导致的下层隧道变形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挖下层隧道;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在下层拱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开挖下层隧道;/n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n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n在下层拱部型钢钢架两侧施作锚杆;/n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n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开挖下层隧道;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其中,第二段型钢与第一段型钢上下位置对应;
施作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将第二段型钢的底端与下层拱部型钢钢架焊接连接;
在下层拱部型钢钢架两侧施作锚杆;
下层隧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下层隧道初期支护内实施第二层初期支护;
开挖上层隧道,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在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和第二段型钢的顶端之间预留间隙后,将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与第一段型钢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同时于上层隧道仰拱钢架两侧施作锁脚型钢钢架;
上下层隧道并行掘进,待隧道沉降稳定后,同时施作上层隧道初期支护内二衬及下层隧道双层支护内二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下层隧道拱部围岩后,接续第一段型钢,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
在下层隧道拱部围岩中竖向向上钻设型钢打入孔;型钢打入孔的横截面尺寸等于第一段型钢横截面的尺寸,型钢打入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段型钢的长度和第二段型钢的长度之和;
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包括:
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的定位结构与第一段型钢的底端的定位结构对准,接续第一段型钢,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二段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打入孔包括直通型型钢打入孔和分段型型钢打入孔;
所述在所述型钢打入孔中打入第一段型钢,在第一段型钢打入所述型钢打入孔后,将第二段型钢顶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高军,黎建华,王斌,王岭,蔡荣喜,杨立云,谭发刚,吴德兴,项小珍,王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高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