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26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蜂窝结构体,蜂窝结构体为蜂窝结构,其中,蜂窝孔的轴向垂直地面方向设置;多层蜂窝结构体中,各层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保护体,保护体设置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路面上反复经过的高达8吨左右的车辆单个轮胎的集中载荷均匀分散到本发明专利技术下方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冻土路面。在冻土路面的情况下,即使冻土出现大面积融化或者坑洼的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冻土基层之间的最大接触压力仍然小于每平米1.4吨;在这种均布载荷状态下,即使融化的冻土很松软,仍然可以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所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路面不会出现整体塌陷,而且当车辆轮胎载荷离开以后,路面的微量变形可以完全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可以用于沼泽、软质条件下的临时或永久性道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在路面状况不佳,如路质较软、易凹陷的情况下行驶会比较困难。比如,我国部分地区道路存在季节性冻土。这种路况下,冬天温度低冻土会膨胀,夏天温度高冻土会消融收缩,形成局部空洞,土壤变得泥泞不堪,地基容易下陷,变得坑坑洼洼,并且容易发生地基沉降。为了防止夏天冻土路基的融化,在不同季节对部分路段利用相变材料在路基内部进行了温度调节,即使用热棒。热棒虽然是一个天然的制冷机,而且还不需动力,但是整条公路热棒的制作成本很高。同时如果夏天和冬天的温度发生特别剧烈的变化,热棒内部的液氨有可能全部气化,这种时候地基内部极有可能出现融化的现象,从而造成车辆无法通行的路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路面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路面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蜂窝结构体,蜂窝结构体为蜂窝结构,其中,蜂窝孔的轴向垂直地面方向设置;多层蜂窝结构体中,各层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保护体,保护体设置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层蜂窝结构体包括:第一高密度蜂窝层、中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第一高密度蜂窝层、中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且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均大于中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中密度是指蜂窝孔密度为50kg/m3~150kg/m3,高密度是指蜂窝孔密度大于150kg/m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高密度蜂窝层、第二高密度蜂窝层和/或中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蜂窝子单元,即,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二高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二蜂窝子单元,中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三蜂窝子单元,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二蜂窝子单元和第三蜂窝子单元沿蜂窝孔的轴向相互组合形成蜂窝连接单元,多个蜂窝连接单元相互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抗拉层,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三蜂窝子单元和第二蜂窝子单元沿蜂窝孔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蜂窝子单元和第三蜂窝子单元之间、第三蜂窝子单元和第二蜂窝子单元之间、第一蜂窝子单元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蜂窝子单元的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抗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蜂窝结构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第一抗拉层;多层蜂窝结构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抗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连接机构,两个蜂窝连接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封边型材,封边型材设置于蜂窝连接单元的端部,封边型材包括可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封边型材和第二封边型材,第一封边型材和第二封边型材分别连接不同的蜂窝子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封边型材和第二封边型材之间相互配合连接,连接方式包括粘接或者通过锁扣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蜂窝连接块,封边型材设置于第三蜂窝子单元的端部,第一抗拉层延伸至封边型材表面,相互连接的两个封边型材的第一抗拉层上设置蜂窝连接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连接块为蜂窝结构,其蜂窝孔轴向与蜂窝子单元的蜂窝孔轴向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连接块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第二抗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连接块内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蜂窝连接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抗拉层和/或第二抗拉层的材质为纤维增强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子单元和/或蜂窝连接块的蜂窝内填充泡沫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结构体中的蜂窝孔形状包括任意几何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土工布包砂层和/或沙层,所述蜂窝结构体的下方设置土工布包砂层,或者所述蜂窝结构体的下方设置土工布包砂层和沙层,沙层设置于土工布包砂层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填土层和/或抛石层,填土层设置于所述蜂窝结构体的下方或者土工布包砂层的下方,抛石层设置于填土层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下方设置架高结构,架高结构包括立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路面结构为用于软质条件下的道路的路面结构,软质条件包括冻土或沼泽。本专利技术设置蜂窝结构体,可用于分散汽车轮胎载荷,将汽车轮胎载荷从蜂窝结构体的受力的一点分散至整个蜂窝结构体。在多层蜂窝结构中,第一高密度蜂窝层直接承受汽车、叉车或者其他重型轮式器械载荷,第二高密度蜂窝层接触下方道路比如石块载荷,故两层的蜂窝密度和强度均设置得较大,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由于载荷到达中间的中密度蜂窝层时已经分散开,因此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中密度蜂窝层设置得较小;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用于受力连接。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路面上反复经过的高达8吨左右的车辆单个轮胎的集中载荷均匀分散到本专利技术下方路面。本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冻土路面。在冻土路面的情况下,即使冻土出现大面积融化或者坑洼的现象,本专利技术与冻土基层之间的最大接触压力仍然小于每平米1.4吨;在这种均布载荷状态下,即使融化的冻土很松软,仍然可以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所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路面不会出现整体塌陷,而且当车辆轮胎载荷离开以后,路面的微量变形可以完全恢复。蜂窝子单元和/或蜂窝连接块的蜂窝内填充泡沫材料,增加蜂窝材料的保温性能,更利于在冻土路面情况下,防止冻土的夏天融化现象。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沼泽或软质路段、城市市政道路和公路。附图说明图1为蜂窝结构体、保护体、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蜂窝孔径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梯形组合的蜂窝孔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孔轴向示意图;图5为蜂窝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使用间隙填补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中使用土工布包砂层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中使用土工布包砂层和沙层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中使用填土层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中使用土工布包砂层和填土层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2中使用土工布包砂层、填土层和抛石层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2中使用填土层和抛石层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3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路面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蜂窝结构体;保护体12,保护体12用于保护蜂窝结构体,保护体12设置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为蜂窝结构,其中的蜂窝孔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为任意几何形状,包括六边形或其他形状组合成的六边形。如图2所示,为一个六边形蜂窝孔的示例。如图3所示,为两个梯形的组合成的六边形蜂窝孔的示例,两个梯形组合的制作成本较低。如图4所示,蜂窝孔的轴向H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层或多层蜂窝结构体,蜂窝结构体为蜂窝结构,其中,蜂窝孔的轴向垂直地面方向设置;多层蜂窝结构体中,各层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n保护体,保护体设置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层或多层蜂窝结构体,蜂窝结构体为蜂窝结构,其中,蜂窝孔的轴向垂直地面方向设置;多层蜂窝结构体中,各层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
保护体,保护体设置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蜂窝结构体包括:第一高密度蜂窝层、中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第一高密度蜂窝层、中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相同或不相同,且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和第二高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均大于中密度蜂窝层的蜂窝孔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高密度蜂窝层、第二高密度蜂窝层和/或中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蜂窝子单元,即,第一高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二高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二蜂窝子单元,中密度蜂窝层包括多个第三蜂窝子单元,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二蜂窝子单元和第三蜂窝子单元沿蜂窝孔的轴向相互组合形成蜂窝连接单元,多个蜂窝连接单元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抗拉层,第一蜂窝子单元、第三蜂窝子单元和第二蜂窝子单元沿蜂窝孔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蜂窝子单元和第三蜂窝子单元之间、第三蜂窝子单元和第二蜂窝子单元之间、第一蜂窝子单元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蜂窝子单元的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抗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蜂窝结构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第一抗拉层;多层蜂窝结构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抗拉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两个蜂窝连接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麒峰叶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逸航空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