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铺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26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铺装施工方法,属于路面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面层,面层包括上面层、阻水层、中面层、下面层,上面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4‑90份沥青、10‑15份改性剂、1450‑1550份碎石、180‑195份河砂、90‑100份填充料;中面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2‑86份沥青、8‑10份改性剂、1480‑1570份碎石、185‑198份河砂、93‑98份填充料;下面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75‑82份沥青、5‑8份改性剂、1350‑1470份碎石、195‑205份河砂、100‑110份填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性好、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铺装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铺设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铺装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已经突破14万公里。尽管公路建设不断发展,里程数不断突破新高,但是公路的使用率仍然居高不下,导致很多公路路面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因此,新建公路对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公路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沥青混凝土在搅拌站搅拌均匀后,运输到施工路段,然后摊铺均匀,由压路机压实、压平。这种工艺铺设的路面质量高度依赖于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申请公布号为CN1016940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它至少包括:沥青混凝土材料准备、沥青混凝土材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材料准备包括:1)沥青:上面层沥青采用AH70(壳牌)SBS改性沥青,4-6%;2)粗集料:粗集料碎石的参数至少符合: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对SBS改性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粗集料占65%;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参数至少符合:公称粒径在0-3mm之间,细集料所占比例是25%;4)填料:填料为矿粉,矿粉参数至少符合:外观无团粒结块,塑性指数不大于4;填料所占比例是5%;所述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拌和是在热储料仓装置中进行拌和,拌和控制在182℃-187℃之间;拌和时间不得低于50秒。该高速公路路面的上面层所采用的材料中,细集料所占比重较大,形成的上面层致密度较高,不利于排水,在作为高速公路用路面时,会导致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装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得到的路面上面层空隙率高,排水性好。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面层,所述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面层、阻水层、中面层、下面层,所述上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4-90份沥青、10-15份改性剂、1450-1550份碎石、180-195份河砂、90-100份填充料;所述中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2-86份沥青、8-10份改性剂、1480-1570份碎石、185-198份河砂、93-98份填充料;所述下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75-82份沥青、5-8份改性剂、1350-1470份碎石、195-205份河砂、100-110份填充料;所述改性剂包括橡胶改性剂、树脂改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料包括熟石灰、水泥、石灰石、高岭土、铝灰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路面包括三层沥青混凝土层,设置上面层的沥青混凝土原料中碎石所占比例较大,大大提高了上面层的空隙率,提高了上面层的排水性。在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设置了一层阻水层,使路面积水在上面层的空隙中即可排出,提高了排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适合作为高速公路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对于中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的原料中,沥青的含量较高,可以保证占比例较大的碎石能够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在保证排水性良好的同时,避免路面过于松散,影响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改性剂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面层及其他层中加入了较多的沥青,橡胶改性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沥青的抗裂性。特别是沥青在低温下脆性增加,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橡胶改性剂加入后可以改善沥青的弹性、粘附性,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进而提高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树脂改性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树脂改性剂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这些聚合物的加入,还能够与其他组分形成溶胀网络,提高路面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进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面层的原料中碎石由粗粒碎石和细粒碎石按照重量比20-35:10-15组成;所述粗粒碎石的粒径为9-16mm,细粒碎石的粒径为4-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面层用的碎石由两种规格的碎石组成,其中粒径大的粗粒碎石占比更大一些,能够进一步提高上面层的空隙率,且能够增大上面层空隙的孔径,排水效率更高,有利于实现在降水量较大的环境下的快速排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沥青60-75份、橡胶改性剂5-8份、树脂改性剂2-3份、氢化石油树脂5-6份、石蜡油3-5份、抗氧剂1-3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水层中除了沥青外,还采用了较多的树脂等聚合物,能够使阻水层混合料具有更高的粘性,在铺设在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时,一方面能够将上下两层充分粘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使积水从上面层的空隙中排走,避免其向中面层和下面层渗透而影响中面层和下面层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剂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二亚磷酸双十八酯季戊四醇酯、硫代二丙酸双月桂酯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阻水层的厚度较薄,且阻水层中采用了较多的聚合物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老化,抗氧剂的加入则可以延缓聚合物的氧化过程。上述抗氧剂均为针对聚合物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或辅抗氧剂,能够充分阻止聚合物的降解,提高阻水层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基层上摊铺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形成下面层;所述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河砂、填充料在185-195℃下拌和均匀后,加入碎石拌和均匀,然后加入下面层沥青混合物拌和均匀,制得下面层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沥青混合物由沥青和改性剂混合制成;2)在下面层上摊铺中面层沥青混合料,形成中面层;所述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河砂、填充料在190-200℃下拌和均匀后,加入碎石拌和均匀,然后加入中面层沥青混合物拌和均匀,制得中面层沥青混合料;中面层沥青混合物由沥青和改性剂混合制成;3)在中面层上摊铺阻水层沥青混合料形成阻水层;4)在阻水层上摊铺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形成上面层;所述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河砂、填充料在190-200℃下拌和均匀后,加入碎石拌和均匀,然后加入上面层沥青混合物拌和均匀,制得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沥青混合物由沥青和改性剂混合制成;5)碾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依次铺设下面层、中面层、阻水层和上面层,并且在各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时,先将河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所述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面层、阻水层、中面层、下面层,所述上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4-90份沥青、10-15份改性剂、1450-1550份碎石、180-195份河砂、90-100份填充料;所述中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2-86份沥青、8-10份改性剂、1480-1570份碎石、185-198份河砂、93-98份填充料;所述下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75-82份沥青、5-8份改性剂、1350-1470份碎石、195-205份河砂、100-110份填充料;所述改性剂包括橡胶改性剂、树脂改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料包括熟石灰、水泥、石灰石、高岭土、铝灰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所述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面层、阻水层、中面层、下面层,所述上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4-90份沥青、10-15份改性剂、1450-1550份碎石、180-195份河砂、90-100份填充料;所述中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2-86份沥青、8-10份改性剂、1480-1570份碎石、185-198份河砂、93-98份填充料;所述下面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75-82份沥青、5-8份改性剂、1350-1470份碎石、195-205份河砂、100-110份填充料;所述改性剂包括橡胶改性剂、树脂改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料包括熟石灰、水泥、石灰石、高岭土、铝灰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改性剂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改性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的原料中碎石由粗粒碎石和细粒碎石按照重量比20-35:10-15组成;所述粗粒碎石的粒径为9-16mm,细粒碎石的粒径为4-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沥青60-75份、橡胶改性剂5-8份、树脂改性剂2-3份、氢化石油树脂5-6份、石蜡油3-5份、抗氧剂1-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二亚磷酸双十八酯季戊四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华峰于晓华李萌付永玲张胜楠裴海霞严存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金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