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1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反应釜,包括:顶盖和本体;顶盖上设置有升降杆;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主反应室和多个副反应室,主反应室与升降杆连接,副反应室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位置固定不变,副反应室与主反应室之间通过预制长度的输送软管连接在一起;输送软管包括出料管和回料管;以及主反应室与副反应室内均设置有搅拌桨,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主反应室和副反应室之间可以产生高度位差,反应原料可以通过主反应室和副反应室之间的输送软管而循环发生转移,而主反应室与副反应室内均设置有搅拌桨,从而可以实现组合式连续循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反应釜
本技术化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化工
,搅拌反应釜是必不可缺少的化工制备器具。搅拌反应釜是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等混配功能。在现有技术中,搅拌反应釜往往只有一种反应模式,而物理化工反应一般都会涉及到多个物理化学反应步骤,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需要多个搅拌反应釜一起配合,分开单独反应,例如在一个搅拌反应釜中进行某一步骤的物理化学反应,然后再转移到另外一个搅拌反应釜中进行另外一个物理化学反应步骤,如果遇到十几个步骤的物理化学反应,就需要十几个搅拌反应釜,如此导致工艺操作极其繁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制备成本。另外,更不可接受的是,如果遇到连续循环的物理化学反应,反应中止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目前搅拌反应釜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寻找一种组合式反应釜已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反应釜,该组合式反应釜包括:顶盖(100)和本体(200);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升降杆(110);所述本体(200)的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升降杆连接,以使所述升降杆带动所述主反应室上下移动,所述副反应室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副反应室与所述主反应室之间通过预制长度的输送软管(230)连接在一起;所述输送软管包括出料管(231)和回料管(232),其中,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分别为主出端(2311)和副进端(2312),所述主出端与所述主反应室的底部处连接,所述副进端与所述副反应室的顶部连接,且所述主出端至副进端的管道上设置有出料单向止回阀,所述回料管的两端分别为副出端(2321)和主回端(2322),所述主回端与所述主反应室的顶部处连接,所述副出端与所述副反应室的底部连接,且所述副出端至主回端的管道上设置有回料单向止回阀;以及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副反应室内均设置有搅拌桨。可选的,所述升降杆为自动液压升降杆,所述自动液压升降杆与PLC设备连接。可选的,所述自动液压升降杆上设置有定位感应器。可选的,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副反应室均设置有排空感应器。可选的,出料管和回料管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可选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PLC设备、定位感应器、排空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所述:1、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升降杆110能够带动主反应室210上下位置移动,使主反应室210和副反应室220之间产生高度位差,反应原料可以通过主反应室210和副反应室220之间的输送软管230而循环发生转移,而主反应室210与副反应室220内均设置有搅拌桨,从而可以实现组合式连续循环反应。2、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可以提供如下五种化工反应模式:(1)“主-副-主”反应模式先在主反应室210搅拌反应,接着转移到副反应室220内搅拌反应,然后再回到主反应室210搅拌反应,如此进行组合式连续循环反应。(2)“主-副同时”反应模式在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内同时进行搅拌反应,最后混合在一起混合搅拌反应。(3)“副-主”反应模式先在多个副反应室220内进行搅拌反应,多个副反应室220的搅拌反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然后再转移到主反应室210混合搅拌反应。(4)“主-副逐步”反应模式在多个副反应室220内进行搅拌反应时,逐步升高主反应室210的高度,从而现实原料从主反应室210到副反应室220的逐步转移,即边搅拌边加料反应。(5)“副-主逐步”反应模式在主反应室210内进行搅拌反应时,逐步降低主反应室210的高度,从而现实原料从副反应室220到主反应室210的逐步转移,即边搅拌边加料反应。由此,五种反应模式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使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3、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由于设置了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从而可以进行多个物理化学反应步骤,例如一个副反应室220就可以进行一个反应步骤等,即使遇到连续循环的物理化学反应,也不需要更换反应釜,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反应中止事故的发生。4、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出料管231的主出端2311与主反应室210的底部处连接,而副进端2312与副反应室220的顶部连接,如此独特设计,可以确保主反应室210的原料能够顺畅、完全地进入副反应室220,而在主出端2311至副进端2312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出料单向止回阀,又可以防止原料回流;而回料管232的的主回端2322与主反应室210的顶部处连接,而副出端2321与副反应室220的底部连接,如此独特设计,可以确保副反应室220的原料能够顺畅、完全地进入主反应室210,而在副出端2321至主回端2322的管道上还设置回料单向止回阀,又可以防止原料回流。上述独特设计,可以确保原料在主反应室210与副反应室220之间转移时,始终保持顺畅、完全,并且是单向循环。5、根据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由于设置有自动液压升降杆、PLC设备连接、定位感应器、排空感应器和控制系统。因此,本技术的组合式反应釜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制备成本。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技术效果,将在以下部分得到进一步的阐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组合式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顶盖、110-升降杆、200-本体、210-主反应室、220-副反应室、230-输送软管、231-出料管、2311-主出端、2312-副进端、232-回料管、2321-副出端、2322-主回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反应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组合式反应釜包括:顶盖100和本体200;顶盖100上设置有升降杆110;本体200的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主反应室210与升降杆110连接,如图1箭头所示,升降杆110可以带动主反应室210上下移动。多个副反应室220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位置固定不变,副反应室220与主反应室210之间通过预制长度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式反应釜包括:顶盖(100)和本体(200);/n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升降杆(110);/n所述本体(200)的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升降杆连接,以使所述升降杆带动所述主反应室上下移动,/n所述副反应室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副反应室与所述主反应室之间通过预制长度的输送软管(230)连接在一起;/n所述输送软管包括出料管(231)和回料管(232),其中,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分别为主出端(2311)和副进端(2312),所述主出端与所述主反应室的底部处连接,所述副进端与所述副反应室的顶部连接,且所述主出端至副进端的管道上设置有出料单向止回阀,/n所述回料管的两端分别为副出端(2321)和主回端(2322),所述主回端与所述主反应室的顶部处连接,所述副出端与所述副反应室的底部连接,且所述副出端至主回端的管道上设置有回料单向止回阀;以及/n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副反应室内均设置有搅拌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式反应釜包括:顶盖(100)和本体(200);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升降杆(110);
所述本体(200)的容纳腔内设置有一个主反应室(210)和多个副反应室(220),所述主反应室与所述升降杆连接,以使所述升降杆带动所述主反应室上下移动,
所述副反应室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副反应室与所述主反应室之间通过预制长度的输送软管(230)连接在一起;
所述输送软管包括出料管(231)和回料管(232),其中,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分别为主出端(2311)和副进端(2312),所述主出端与所述主反应室的底部处连接,所述副进端与所述副反应室的顶部连接,且所述主出端至副进端的管道上设置有出料单向止回阀,
所述回料管的两端分别为副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刚姜丽丽李树成王贤文侯国英薄化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昆仑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