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90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瓶、搅拌装置、蒸发瓶和冷井,所述蒸发瓶为三层结构,蒸发瓶由外向内依次为第二外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液瓶与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二外腔内设有循环流动的用于加热的热油,第二内腔的底部由第二出液口连有第二接受瓶,第三内腔的底部由第一出液口连有第一接受瓶,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上连有冷井,所述冷井上连有扩散泵。通过实验内现有的仪器进行组装拼接形成组成实验用蒸发器,解决了现有短程小分子蒸发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由于成本低,可以被广泛适用于实验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蒸发器
,具体为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
技术介绍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过滤结晶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短程小分子蒸发器是一种在高真空下操作的蒸馏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现有的小分子蒸发器设备体积较大,多用于工业,投资高,不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通过实验内现有的仪器进行组装拼接形成组成实验用蒸发器,能够完成液相分离实验,解决了现有短程小分子蒸发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由于成本低、便于组装使用,可以被广泛适用于实验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瓶、搅拌装置、蒸发瓶和冷井,所述蒸发瓶为三层结构,蒸发瓶由外向内依次为第二外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液瓶与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二外腔内设有循环流动的用于加热的热油,第二内腔的底部由第二出液口连有第二接受瓶,第三内腔的底部由第一出液口连有第一接受瓶,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上连有冷井,所述冷井上连有扩散泵。优选的,所述加液瓶为双层结构,加液瓶由外向内为第一外腔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通过加液管与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外腔与第二外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外腔的底部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上连有进油管,所述第一外腔的底部设有进油嘴,所述第二外腔的上端通过连通管与进油嘴连接,第一外腔的上端设有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上连有出油管。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采用磁力搅拌器。优选的,所述第三内腔的底部连有倾斜设置的抽气嘴,所述抽气嘴与冷井连通。优选的,所述冷井的下端设有集液瓶。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受瓶和第二接受瓶的底部均设有托块。优选的,所述托块的上端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端设有内凹的固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实验内现有的仪器进行组装拼接形成组成实验用蒸发器,能够完成液相分离实验,解决了现有短程小分子蒸发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由于成本低、便于组装使用,可以被广泛适用于实验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液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蒸发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托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液瓶;101-第一内腔;102-加液管;103-进油嘴;104-第一外腔;105-出油嘴;2-搅拌装置;3-蒸发瓶;301-第二外腔;302-第二内腔;303-第三内腔;304-抽气嘴;305-第一出液口;306-第二出液口;307-加油口;4-扩散泵;5-冷井;6-集液瓶;7-第一接受瓶;8-托块;801-固定槽;802-托板;9-第二接受瓶;10-进油管;11-连通管;12-出油管;13-冷凝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包括加液瓶1、搅拌装置2、蒸发瓶3和冷井5,蒸发瓶3为三层结构,蒸发瓶3由外向内依次为第二外腔301、第二内腔302和第三内腔303,第二内腔302和第三内腔303的上端连通,加液瓶1与第二内腔302的上端连通,第三内腔303内设有冷凝管13,冷凝管13的外部设有搅拌装置2,第二外腔301内设有循环流动的用于加热的热油,第二内腔302的底部由第二出液口306连有第二接受瓶9,第三内腔303的底部由第一出液口305连有第一接受瓶7,第二内腔302的内壁上连有冷井5,冷井5上连有扩散泵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为了对液体进行更好的加热、保温,加液瓶1为双层结构,加液瓶1由外向内为第一外腔104和第一内腔101,第一内腔101通过加液管102与第二内腔302连通,第一外腔104与第二外腔301连通。具体连通结构为,第二外腔301的底部设有加油口307,加油口307上连有进油管10,第一外腔104的底部设有进油嘴103,第二外腔301的上端通过连通管11与进油嘴103连接,第一外腔104的上端设有出油嘴105,出油嘴105上连有出油管12。其中,搅拌装置2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更加稳定,噪音小。为了防止将液体抽走,第三内腔303的底部连有倾斜设置的抽气嘴304,抽气嘴304与冷井5连通。由于在抽真空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液体随着抽气嘴304进入到冷井5中,为了对这部分液体进行收集,在冷井5的下端设有集液瓶6。由于第一接受瓶7和第二接受瓶9内的液体较多,为了保证连接处的安全,在第一接受瓶7和第二接受瓶9的底部均设有托块8。为了保证支撑固定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在托块8的上端设有托板802,托板802的上端设有内凹的固定槽801。具体过程为:加液瓶1内的样品由第一内腔101通过加液管102进入到第二内腔302中,同时扩散泵4对蒸发瓶3进行抽真空,形成负压,同时由进油管10向第二外腔301加入热油,热油进入到第二外腔301,然后由连通管11进入到第一外腔104并由出油管12流出,在热油的作用下样品受热汽化并进入第三内腔303,遇到冷凝管13液化沿第三内腔303壁向下流动并进入第一接液瓶内进行收集,在抽真空过程中,会有少量液体进入冷井5,少量液体在重力作用流入集液瓶6内,液相分离完毕后,第二外腔301内的剩余液体进入第二接液瓶内进行收集。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实验内现有的仪器进行组装拼接形成组成实验用蒸发器,能够完成液相分离实验,解决了现有短程小分子蒸发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由于成本低、便于组装使用,可以被广泛适用于实验室。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瓶、搅拌装置、蒸发瓶和冷井,所述蒸发瓶为三层结构,蒸发瓶由外向内依次为第二外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液瓶与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二外腔内设有循环流动的用于加热的热油,第二内腔的底部由第二出液口连有第二接受瓶,第三内腔的底部由第一出液口连有第一接受瓶,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上连有冷井,所述冷井上连有扩散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瓶、搅拌装置、蒸发瓶和冷井,所述蒸发瓶为三层结构,蒸发瓶由外向内依次为第二外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液瓶与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二外腔内设有循环流动的用于加热的热油,第二内腔的底部由第二出液口连有第二接受瓶,第三内腔的底部由第一出液口连有第一接受瓶,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上连有冷井,所述冷井上连有扩散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瓶为双层结构,加液瓶由外向内为第一外腔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通过加液管与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外腔与第二外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程小分子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腔的底部设有加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杜马司科学仪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