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9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包括机壳、转轴、曳引轮、转子、定子、后端盖、前置轴承、后置轴承以及散热板。后端盖和机壳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一装配腔。前置轴承、后置轴承分别安装于机壳、后端盖上。转轴依序穿过前置轴承、装配腔、后置轴承。曳引轮套设于转轴上,且跟随转轴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定子和转子均内置于装配腔内,且协同驱动转子进行周向旋转运动。由机壳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出有环形散热槽。散热板即内置、固定于环形散热槽内。这样一来,一方面,可有效地增加机壳的散热面积及其散热能力,从而有利于机壳腔体热量向外界的及时散发;另一方面,无须增加电梯曳引机自身体积以及重量,从而确保电梯曳引机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尤其是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
技术介绍
曳引机就是电梯的心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曳引机用来对钢丝绳进行拖动,而钢丝绳连着电梯轿箱,以驱动电梯轿厢往复地进行上下位移运动。已知,在电梯曳引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借助于定子和转子之间发生电磁感应来实现对曳引轮的旋转驱动,必不可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现有技术中,曳引机的机壳均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从而将热量及时地、迅速地传导出去,避免曳引机内部出现“过烧”现象。为了确保机壳的热量传导能力,现有通常做法为通过增加机壳的体积(即机壳的外形尺寸)来加大散热面积。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电梯曳引机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增加了电梯空间布局设计的困难度;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壳的耗材量以及实际加工量,从而增加了电梯曳引机的制造成本。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利于制造实施,制造成本低,且利于热量及时、迅速得到散失的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包括机壳、转轴、曳引轮、转子、定子、后端盖、前置轴承以及后置轴承。后端盖和机壳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一装配腔。在机壳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一安装孔,以用来装入前置轴承。在后端盖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二安装孔,以用来装入后置轴承。转轴依序穿过前置轴承、装配腔、后置轴承。曳引轮可拆卸地套设于转轴上,且跟随转轴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定子和转子均内置于装配腔内,且协同驱动转子进行周向旋转运动。该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还包括有散热板。由机壳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出有环形散热槽。散热板即内置、固定于环形散热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散热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围绕环形散热槽的中心轴线进行圆周均布。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更一步改进,散热板为高导热性的铜板或铝板,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环形散热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型设计,散热板和机壳的材质相一致,且为铝合金或铜合金中的任一种。散热板和机壳采取精密铸造的方式进行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子和机壳相固定连接。沿其径向,转子依序由固定部、连接部、平置部以及布置于定子外围的电感应做功部构成。转子借助于固定部以实现与转轴的固定连接。在平置部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的数量至少为1个,且围绕平置部的中心轴线进行圆周分布。正对应与电感应做功部,在机壳的底平面上开设有至少1个第二散热孔。且第二散热孔和第一散热孔相互沟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更一步改进,正对应于定子,在机壳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三散热孔。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电梯曳引机,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机壳的前端面(即热量集中区)开设有环形散热槽,且在环形散热槽内设置有高导热性的散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一方面,可有效地增加机壳的散热面积及其散热能力,从而有利于机壳腔体热量向外界的及时散发,保证定子、转子的温度始终维持在标准值以下,进而确保电梯曳引机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无须增加电梯曳引机自身体积以及重量,从而确保电梯曳引机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的立体示意图(隐去曳引轮)。图5是本专利技术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中机壳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中机壳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中转子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的正视图。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中后端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的热量散失路径示意图。1-机壳;11-第一安装孔;12-环形散热槽;13-第二散热孔;14-第三散热孔;2-转轴;3-曳引轮;4-转子;41-固定部;42-连接部;43-平置部;431-第一散热孔;44-电感应做功部;5-定子;6-后端盖;61-第二安装孔;7-前置轴承;8-后置轴承;9-散热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的立体示意图、正视图及其A-A剖视图,可知,其主要由机壳1、转轴2、曳引轮3、转子4、定子5、后端盖6、前置轴承7以及后置轴承8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后端盖6和机壳1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一装配腔。在机壳1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一安装孔11,以用来装入上述前置轴承7(如图5中所示)。在后端盖6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二安装孔61,以用来装入上述后置轴承8(如图10中所示)。转轴2依序穿过前置轴承7、装配腔、后置轴承8。曳引轮3可拆卸地套设于转轴2上,且跟随转轴2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定子5和转子4均内置于上述装配腔内,且协同驱动转子4进行周向旋转运动。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性良好的电梯曳引机隐去曳引轮后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在其机壳1上还增设有多个散热板9。且由机壳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出有环形散热槽12(如图5中所示)。散热板9即内置、固定于该环形散热槽12内,且围绕环形散热槽12的中心轴线进行圆周均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机壳1的总散热面积,即增强了其散热能力,有利于机壳1内腔中热量通过散热板9及时地、迅速地向外界进行散发(如图11中路径①所示),保证转子4、定子5的温度始终维持在标准值以下,进而确保了电梯曳引机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无须增加电梯曳引机自身体积以及重量,即间接地保证了电梯曳引机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一般来说,散热板9宜优选为高导热性的铜板或铝板,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环形散热槽12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机壳1内腔中热量的散失速度。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散热板9亦可和机壳1的材质相一致,且采取精密铸造的方式进行一体成型。相较于上述技术方案,其省去了焊接以及后续机加工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制造耗时。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包括机壳、转轴、曳引轮、转子、定子、后端盖、前置轴承以及后置轴承;所述后端盖和所述机壳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一装配腔;在所述机壳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一安装孔,以用来装入所述前置轴承;在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二安装孔,以用来装入所述后置轴承;所述转轴依序穿过所述前置轴承、所述装配腔、所述后置轴承;所述曳引轮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跟随所述转轴进行同步旋转运动;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均内置于所述装配腔内,且协同驱动所述转子进行周向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散热板;由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出有环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即内置、固定于所述环形散热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包括机壳、转轴、曳引轮、转子、定子、后端盖、前置轴承以及后置轴承;所述后端盖和所述机壳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一装配腔;在所述机壳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一安装孔,以用来装入所述前置轴承;在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贯穿的第二安装孔,以用来装入所述后置轴承;所述转轴依序穿过所述前置轴承、所述装配腔、所述后置轴承;所述曳引轮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跟随所述转轴进行同步旋转运动;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均内置于所述装配腔内,且协同驱动所述转子进行周向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散热板;由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出有环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即内置、固定于所述环形散热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围绕所述环形散热槽的中心轴线进行圆周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散热性能良好的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高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江闵志强任云龙谈成隆钱敏刚勾平陆娉严晓琚光平虞剑峰沈华忠陆金菊沈华邵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