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34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集装箱,组合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集装箱,集装箱的端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门楣和门槛,而且仅有一个立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门楣和门槛之间,门楣、立柱和门槛限定至少一个端部开口;顶部连接件,顶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装箱各自的门楣之间;以及底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装箱各自的门槛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集装箱,当至少两个集装箱并列放置时,相邻集装箱的端部开口相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开口,相邻集装箱的内部空间相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容纳空间,由此,既能保证集装箱能够正常运输,而且用户可以将多个集装箱组合起来放置单一集装箱放置不了的尺寸更大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结构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且专供用于周转或运输货物的大型装货容器。自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当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时,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料,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由于集装箱具有足够容纳空间,现有的部分集装箱还经常用于存放设备,用户可以将集装箱输送到需要放置设备的地点,然后经由集装箱的端部开口将设备放置在集装箱内。然而,为了便于运输,现有的集装箱的规格和尺寸都是有一定的行业标准,每个集装箱的端部开口的大小都有一定的限制,当需要放置的设备的尺寸过大时则将无法被放置到集装箱内,由此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组合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集装箱,所述组合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端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门楣和门槛,而且仅有一个立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楣和所述门槛之间,所述门楣、所述立柱和所述门槛限定至少一个端部开口;顶部连接件,所述顶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楣之间;以及底部连接件,所述底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槛之间。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第一集装箱,所述第一集装箱包括第一门楣、第一门槛和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门楣的端部,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门槛的端部,所述第一门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门槛构造为C型,所述第一门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门槛形成一个所述端部开口。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第二集装箱,所述第二集装箱包括第二门楣、第二门槛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门楣的中部,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门槛的中部,所述第二门楣、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门槛构造为I型,所述第二门楣、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门槛形成两个所述端部开口。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顶部角件。可选地,所述底部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底部横板和第一底部竖板,其中,所述第一底部横板具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底部插销,所述底部插销用于插设至所述第一底部角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槛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底部角件。可选地,所述底部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底部横板和第一底部竖板,其中,所述第一底部横板具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底部插销,所述底部插销用于插设至所述第一底部角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楣的内侧设置有顶部第一加强结构;并且/或者所述第一门槛的内侧设置有底部第一加强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集装箱包括第一活动立柱,所述第一活动立柱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楣和所述第一门槛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集装箱包括第二活动立柱,所述第二活动立柱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楣和所述第二门槛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集装箱,包括多个集装箱,集装箱的端部具有由门楣、立柱和门槛限定至少一个端部开口,当至少两个集装箱并列放置时,相邻集装箱的端部开口相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开口,相邻集装箱的内部空间相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容纳空间,由此,既能保证集装箱能够正常运输,而且用户可以将多个集装箱组合起来放置单一集装箱放置不了的尺寸更大的设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合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组合集装箱的顶部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顶部连接件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组合集装箱的底部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底部连接件的侧视图;图6为沿图1中线A-A方向所截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1中线B-B方向所截的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线C-C方向所截的剖视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沿图10中线D-D方向所截的剖视图;以及图12为沿图10中线E-E方向所截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集装箱110:第一立柱111:角柱第一加强结构112:角柱第二加强结构113:角柱第三加强结构120:第一门楣121:第一顶部角件122:顶部第一加强结构123:顶部第二加强结构130:第一门槛131:底部加强结构132:第一底部角件141:第一活动立柱200:第二集装箱210:第二立柱211:支撑柱加强结构220:第二门楣221:第二顶部角件230:第二门槛231:第二底部角件241:第二活动立柱251:固定螺栓252:固定螺母253:弹性连接件300:顶部连接件310:第一顶部横板311:顶部插销320:第一顶部竖板330:固定螺栓400:底部连接件410:第一底部横板411:底部插销420:第一底部竖板430: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集装箱,可用于存放尺寸较大的设备,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2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组合集装箱进行详细说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端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门楣和门槛,而且仅有一个立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楣和所述门槛之间,所述门楣、所述立柱和所述门槛限定至少一个端部开口;/n顶部连接件,所述顶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楣之间;以及/n底部连接件,所述底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槛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端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门楣和门槛,而且仅有一个立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楣和所述门槛之间,所述门楣、所述立柱和所述门槛限定至少一个端部开口;
顶部连接件,所述顶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楣之间;以及
底部连接件,所述底部连接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各自的门槛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第一集装箱,所述第一集装箱包括第一门楣、第一门槛和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门楣的端部,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门槛的端部,所述第一门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门槛构造为C型,所述第一门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门槛形成一个所述端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第二集装箱,所述第二集装箱包括第二门楣、第二门槛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门楣的中部,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门槛的中部,所述第二门楣、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门槛构造为I型,所述第二门楣、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门槛形成两个所述端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集装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同刘华存李庆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